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15: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写作背景(大沽口事件)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写作背景(大沽口事件)
浩 气 长 存
一个苦难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人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鲁迅的声音
整体把握之一:
1. 记念缘起(一、二)
2. 追述惨案(三、四、五)
3. 惨案意义(六、七)
思路和线索
整体把握之二: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八”惨案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写了几类人?
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反动势力
爱国青年
中间状态的“庸人”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写了几类人?
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八国联军、中外的杀人者)
反动势力
愤怒
控诉
痛斥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
爱国青年
沉痛哀悼
热烈颂扬
激励告诫
  (无恶意的闲人)
中间状态的“庸人”
失望
批评
呼唤
  他们不一定没有爱国心,但是害怕官府;他们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们不满现实,但是苟且偷安;他们从皇民变国民,只不过少了一根辫子,一样的都是奴隶;他们谈论英雄的被杀,却丝毫不明白英雄是为大众而死;他们有时会有五分钟热度,但是短暂的狂热过去,他们很快把一切遗忘……
整体把握之三:刘和珍
身份:
学生
外貌: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四次)
事迹:
预订《莽原》
反抗校长
心忧母校
欣然请愿
结果:
被虐杀、被诬蔑
渴求真理
富有斗争精神
有远见,有思想
和蔼善良
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悲剧 是将美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刘和珍(1904一1926),江西南昌人。出身贫民,好学上进。就读的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被大家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杨荫榆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刘和珍组织学生奋力彻夜护校。
1926年3月18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 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牺牲时年仅22岁。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他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语段赏析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真正的革命者
直接面对,不回避
直接面对,不回避
为国家、民族的不幸而哀痛
有是非观,但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众
记念的缘由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情感线索
纪念烈士,寄托哀思。
  对烈士的深切痛惜与悼念,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的诬蔑深恶痛绝到达极点,难以用语言表达。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认清世界面目,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唤醒“沉睡”的易忘的民众觉醒。表达了痛苦感和责任感。
情感线索
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执政府虐杀的惨象,文人诬蔑的流言,使我愤怒到了极点,以此来呼吁衰亡民族奋起反抗。
5.“我还有要说的话”
  欲揭露事实真相,表达了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情感线索
6.“呜呼,我说不出话”
  蕴蓄了作者深重难抑的哀痛和愤慨。
情感线索
一曲赞歌
一支号角
一篇檄文
一记警钟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郁达夫
《怀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的魅力
清醒的
 孤独的
  深刻的
   悲凉的
    力量之声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鲁迅名言
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9.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1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1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3.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名言
小结全文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庸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反动政府御用文人是愤怒憎恨;对爱国青年表达了他的悲哀和尊敬,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
作业
关于“三 一八”惨案,
除本课介绍的之外,
你还了解哪些?
与同学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