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22 12: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 1 页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三.废分封,置郡县 重点教师:姚沛伟第 2 页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时间:公元前770年(BC770) 事件: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开始)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笑了。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后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 3 页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周王室开始衰微?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 “礼崩乐坏”生动地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已经遭到破坏,周王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第 4 页原因: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结果: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起来争霸,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在大国争霸战争中,许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春秋五霸:
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第 5 页2.时间:公元前475年(BC475) 事件:中国进入战国时期 主要的大国有齐、秦、楚、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各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到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战国时期武士复原图第 6 页战国七雄位置(东)(西)(南)(北)到中间第 7 页商鞅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在这些变革中收效最大,为秦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时间:公元前221年(BC221) 事件: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第 8 页东到东海北至长城西到陇西南到南海第 9 页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
(3)诸侯国进行变革
(4)嬴政的雄才伟略1.秦统一的背景第 10 页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专制主义:指皇帝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第 11 页(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征皇权至上(核心)皇位继承制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Go第 12 页(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皇帝三公九卿政务监察军务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阳陵虎符第 13 页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乡吏 里典郡县制(3)地方制度:郡县制注意: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第 14 页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血缘关系地域王位世袭皇帝任免土地 人口 物资 武装俸禄拥有政经军大权地方行政机构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具有较强独立性服从中央,随时调换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目的上,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性质上,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第 15 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第 16 页(4)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考核方式:①中央委派官员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行汇报选拔资格: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在17岁以上作用:①否定了世卿世禄制;
②保证了各级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发挥效能。考核结果:①最(赏)
②殿(罚)第 17 页指导思想:轻罪重罚(5)秦法特点:细密、严苛作用:①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②加剧阶级矛盾。“赭衣塞道” 、“囹圄成市” 两个成语足以说明秦法律的残酷。第 18 页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3)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4)影响了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第 19 页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课堂练习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CD第 20 页3.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中在今广东地区设立的是
A、桂林郡 B、南郡
C、象郡 D、南海郡4.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举荐 D.皇帝任命 DD第 21 页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6.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制CB第 22 页7.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因为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第 23 页8.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A第 24 页9.我国历史上的郡县制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统一全国后10.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CB第 25 页1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第 26 页12.下图为秦朝时的文物,分别为束颈的铁钳、铁桎,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一
②反映秦朝的法律和刑罚的情况
③秦朝灭亡原因之一是由于法律严酷
④反映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基本情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B第 27 页13.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B第 28 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1中王绾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2中李斯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3)秦始皇最终肯定并采纳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第 29 页(1)材料1中王绾的主张是什么?
主张分封诸王。
(2) 材料2中李斯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推行郡县制度。
(3) 秦始皇最终肯定并采纳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李斯。郡县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为巩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第 30 页“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子自称曰:‘朕’”。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什么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