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习
选择题
1.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2.“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年)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3.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思想界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鸿章、鲁迅等
A.背景 B.开始标志
C.阵地 D.代表人物
4.如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5.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7.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了四次重大探索。下列匹配错误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C.戊戌变法——变法图存
D.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
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10.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2.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下列哪一位人物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密切相关( )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蔡元培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运动高举的大旗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4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5.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提倡民主和科学
6.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
7.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一一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8.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19.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二、非选择题
20、识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2)他们掀起这一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一运动是我国近代化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什么阶段?
(4)如何看待这次运动?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 1918年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
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
(1)材料一所反映的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2)材料二涉及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请列举出这方面的一例代表作品。这项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22、“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怎样的历史功绩?
【思想风暴】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请写出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规律揭示】
(5)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
答案
1-5CCDBC 6-10DCDCA 11-15DDDCD 16-19CDBD
20、(1)陈独秀;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
(2)原因: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尊孔复古逆流。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建设新文学,推倒旧文学。
(3)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阶段。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1、(1)民主与科学。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使白话文逐渐普及,为大众所接受。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22、(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促进思想启蒙,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5)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