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春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新课导入
在老师的眼中,春天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春天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春天是稚嫩滴翠的童声……春天一切生命都在用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倾诉着欢乐。春天来了,童话就在草尖上浮动,安徒生的美人鱼已在碧绿的湖水中跳舞。在屋里猫了一冬的孩子,欢呼雀跃着在阳光中追逐,在草地上嬉戏。把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飞,把憋了一冬的笑语传向天际。
春天,实在是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谁不爱春天,谁不为春天歌唱?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歌手,迁客骚人,逢春感怀,挥毫洒墨。于是,人世间就流传下许多咏春名篇。今天就来学习散文大家朱自清《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欣赏大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字词积累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
rùn
zuān
nèn
zhǎ
yùn niàng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整体感知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第一部分:
(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
(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
(8-10)总写——赞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课文精读:盼春
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急切的强烈感情。
课文精读:绘春
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绘春—总说,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课文精读:绘春
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课文精读:绘春
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它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课文精读:绘春
【交流点拨】
①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②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
④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
⑤迎春图: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话。
课文精读:春草图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生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课文精读:春草图
“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的前边,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它们放在句末,突出强调了初生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课文精读:春花图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课文精读:春风图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⑴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⑵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⑶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欢悦。
课文精读:春风图
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引用、比喻和拟人,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温暖和柔和。
课文精读:春风图
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是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芳香。“酝酿”则形象地写出了这种芳香不断加浓的过程。
课文精读:春风图
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鸟儿迎春的欢乐。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
课文精读:春雨图
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雨的?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比喻、排比,写出春雨的细、多、密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的特点。
课文精读:春雨图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哪些字运用的非常形象?
“发亮”写出雨中植物的绿。“逼”突出草之青。烘托了春雨中景物的新和美。
课文精读:赞春
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刚落地的娃娃”强调了春的新生,“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强调了春的漂亮、娇美,“健壮的青年”强调了春的无穷活力,三个比喻句形象地突出了春新、美、力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总结了全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课文精读:赞春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写作特色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彩。
写作特色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绘制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又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写作特色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3)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的。
拓展延伸
请从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中搜集关于描写“春”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学后感受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歌唱春天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让我们问一声自己,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课后作业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截取一段秋天的景象进行描写,一两百字即可。
提示:可以从景物的形、色、味、神和你的感受等多方面描写,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力求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