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时晨 囫囵吞枣 翘首远望
B.拉勾 喃喃自语 踌躇满志
C.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蹲坑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B.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C.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D.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执己见 流连忘返 无拘无束 通霄达旦
B.不动生色 遍稽群籍 不辱使命 置之死地
C.蹑手蹑脚 津津有味 无可耐何 喜出望外
D.心如铁石 博学多才 老成持重 寻章摘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趣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千年不断的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绚丽( ) 哺育( ) niǔ( )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
(3)“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停止
B.休息
C.滋生
D.呼吸时进出的气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7.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常饮菊花酒 下联: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
谷 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了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放学的时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的,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影跑过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爸爸妈妈都认不出了。
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不回家过年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 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有删改)
8.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删掉 为什么
10.第①段和第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11.第⑨段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2.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陈毅市长(选场)①
沙叶新
陈 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 敬听高论。
陈 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外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 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 毅 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 (不悦)那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 是否无机化学
陈 毅 不是。
齐仰之 有机化学
陈 毅 非也。
齐仰之 医药化学
陈 毅 亦不是。
齐仰之 生物化学
陈 毅 更不是。
齐仰之 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
陈 毅 齐先生想知道
齐仰之 极盼赐教!
陈 毅 (看表)哎呀呀,三分钟已到②,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 话没说完,怎好就走
陈 毅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嘛。
齐仰之 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 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很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 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 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 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陈 毅 不,说新也不新。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齐仰之 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
陈 毅 社会。
齐仰之 社会
陈 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 不知亦不为耻!
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研究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 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 我几乎气昏了……
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 希望我也……
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 毅 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注]①本文节选自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时间是1949年冬的一天深夜,地点是化学家齐仰之的家。陈毅去拜访齐仰之,先是打电话遭拒,去了之后又吃了闭门羹,最后终于进屋。经交谈、说服,使这位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化学家思想认识起了变化,接受政府聘请,主持筹划并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②齐仰之家的墙上贴了一张写着“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纸条。
13.共产党人的化学指的是什么
14.画波浪线的“这……”省略的潜台词包含了哪些内容
15.结合选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内涵。
(1)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2)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16.从选文部分你能看出陈毅和齐仰之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7.选文情节发展可谓波澜迭起,剧中表现了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请具体概括出两人间的矛盾冲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C
6. (1)绚丽(xuàn) 哺育(bǔ) niǔ(纽)带 (2)搏大精深 博大精深 (3) (A) (4)比喻 排比
7. (1)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2)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3)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4)②(避恶遍插茱萸技)
8.①得知父母要回家的消息后,每天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急切盼望父母回家。②父母要回家那一天,害怕雪下大,当见雪越下越大时十分揪心;高兴地做好早饭后焦急地等待,听闻父母回来了,在忐忑中兴高采烈地去迎接父母。③见到父母时,因太激动张嘴喊不出爸妈,父母也没有认出长大后的他,酸楚委屈油然而生,忍不住哭出声来。
9.不能。画线句内容照应前面喜旺“天天数日子”的内容,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喜旺在漫长的等待中急切盼望的心情,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删去后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10.第①段描写雪,表现了喜旺沮丧、害怕的心情;第⑥段以雪越下越大,烘托出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以雪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喜旺盼望见到父母的急切心情和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11.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母盼望回家见到亲人的急切心情;父母望着喜旺的陌生感觉,深刻地表现出因为三年未回家,父母和儿子心灵上的陌生。
12.示例: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农村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背井离乡,户口、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又只能让孩子无奈地留守家乡。这种空间距离逐渐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例如文中的喜旺,留守家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却认不出自己,和自己形如陌生人。这是中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的两难境地,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13.指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14.实在出乎意料,万万没有想到,您说的正是我多年的愿望。
15.(1)齐仰之所说的“酸性”,是指自己身上的缺点。齐仰之是将“酸性”与“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并列起来,说明在此之前未能从命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齐仰之所指的缺点是自命清高、孤傲自许。
(2)此处指齐仰之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由闭门研究到支持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为中国人民造福。
(3) “催化剂”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可以促使化学反应加快,却不参与变化的物质。这个比喻说明齐仰之本身具有产生变化的内部因素,陈毅做思想工作只是促使他的认识过程加快。陈毅这样说,既显得谦虚,又是对齐仰之的鼓励和肯定。
16.陈毅:机智、有才识、幽默、豪爽、机敏、干练、尊重知识分子。
齐仰之:急躁、清高、孤傲、固执,但潜心钻研、爱国、质朴。
17.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的矛盾冲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