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课时练习
选择题
1.“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哪一阶级的结合(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3.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
A.蔡元培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4.某校八年级的学生要设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黑板报内容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中共二大 D.辛亥革命
6.“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9.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体现在( )
①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
A.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1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中国的国情,调整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路线。面对中共一大一些不切实际的路线和方针,中共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其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扫清障碍
C.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 D.党在斗争中成熟了
12.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出现了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工人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组织推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D.日本侵略的加剧
1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14.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 )
A.“德先生”和“赛先生”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15.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介绍的长篇论文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6.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和建立地点分别是( )
A.李大钊 北京 B.毛泽东 长沙
C.周恩来 天津 D.陈独秀 上海
17.如果你想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前往( )
A.南京 B.长沙
C.广州 D.上海
18.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领导工人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20.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21.1923年2月,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义和团运动
22.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结合教材知识,请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
(3)材料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中国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______年,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5)结合现实,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天国家复兴,你的感悟或结论是什么?
答案
1-5DBDDA 6-10ADCCC 11-15CABDC 16-20DDCBA 21-22CD
23、(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与工人运动的发展。
(2)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浙江嘉兴南湖。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4、(1)中共一大 1921 上海→(浙江)嘉兴
(2)国内代表来自地区较广泛;既有国内代表也有国际代表。
(3)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4)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