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13《宇宙的边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13《宇宙的边疆》(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20: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宇宙的边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所有这些恒星对于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B.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C.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成长和诞生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适用于地球的我们所熟悉的量度单位一—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2.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②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高圆形。
③其实好大喜功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各地各部门都需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高度警惕。
④有时候,我们能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有时候教量多一些,川流不息。
⑤宇宙很大,辽阔而没有边疆,而每个星球也是广袤无垠、无边无际的。
⑥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各国都加大了经济投入,花重金营造人才济济的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到“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原文见课本。
3.第一段中“我们的小小行星”是指什么?第三段中“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的“大海”是指什么?
4.第三段中说“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时,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6.这段文字的开头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7.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上了一层幕布。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__________________,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带领我们遨游宇宙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那么,请你做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广袤的宇宙并非世外桃源,太空环境其实非常恶劣,①___。可能有人认为,太空是高真空环境,又没有水,航天器肯定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出现腐蚀现象。②_______,比如“和平号”空间站70%的外体遭到腐蚀,俄罗斯最终不得不将其坠毁。那么,③___?科学研究表明,除了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辐射和各种宇宙射线外,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
10.“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赏析这段话的艺术特色?
11.“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两个“可能”,有什么效果?
12.“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的理解。
13.“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怎样理解这段文字?
14.“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如何理解这段文字?
15.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6.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如何理解“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17.“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8.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请概括恒星的特点。
19.“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如何理解这句话?
20.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文中“一个”有什么含义?
22.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它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如何理解这段文字?
23.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③—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④—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细致的说明?
24.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作者反复强调“我们”,有什么效果?
25.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①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②束缚在一起。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6.“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27.“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本段文字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
28.“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已知”这个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
29.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0.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31.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
32.“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3.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本段文字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
34.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①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②。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恐怖”一词有什么含义?
35.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结合材料说一说恒星是怎样运行的?
36.“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中“这样”如何理解?
37.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38.“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作者为什么说“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39.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谈谈。
40.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41.作者对宇宙和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
4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请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回答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43.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做近似圆周的运动。文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太阳系行星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A项,语序不当,将“对于”放在“所有这些恒星”前面,并在“地球”前面加逗号。
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诞生”后“成长”。
D项,语序不当,“我们所熟悉的”应放在“适用于地球的”前面。
故选B。
【点睛】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①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正确。
②面貌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正确。
③好大喜功: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正确。
④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对象用错,也与“数量多一些”语境不合。
⑤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与后面“无边无际”语意重复。
⑥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修饰“环境”不恰当。
故选D。
3.“我们的小小行星”指地球。“大海”指宇宙。
4.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还很肤浅。
5.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由近及远,由内到外。
6.探索给我们知识,而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探索使我们了解宇宙,而对宇宙的了解,决定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解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结合具体情境概括分析。
根据原文“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可知“我们的小小行星”指的是地球;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知识还停留在探索地球的阶段,对于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我们才刚刚开始涉足,说明“大海”指宇宙。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所在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从语言意义和语言表达方面概括分析。
“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宇宙世界比喻成辽阔的海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意思是说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还才刚刚开始,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和探索都还是初级阶段,还很肤浅。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等,要求学生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所理解,答题时再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这是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先说明了一束光一秒钟传播的距离,然后说明其8分钟所传播的距离,再说其一年所传播的距离,是由近及远,由地球到太阳再到宇宙深处,是由内到外。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
筛选文段开头的关键句子,“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作者在这里指出了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即能够让人类获得知识,从来影响人类的未来。
7. 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 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 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具体而言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原材料中的文字虽然主题是“爱”,但要求写的却是“爱”的喻体。再者,这里的“爱”不是通常的从正面去褒扬的,而是从反面来陈述的。
第一空中,依据后文“倒映出虚假的幻景”,需要选择一个可以“倒映”的喻体,如清澈的湖面,因此可以拟写为“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
后面两空,前两个喻体已经做出了示范,只需要自己再找一个类似的喻体来仿写即可,句式和内容符合要求的均可。
8.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草原养育了最大的野生动物群体,因为它有一种独有的东西,这就是青草。在地球的陆地上,有四分之一的面积,被这种神奇的植物所覆盖,在有少量的降雨,但又不足以维持森林生长的地方,就会形成草原。在遥远的蒙古境内,一场迁徙正在进行,这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很少人见过这种一年一度的壮丽景观。当然,大草原上的所有居民都必须面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草原大火便是其一。火一无阻挡地蔓延,把跑不掉的一切全部烧光,大量的青草,动物们宝贵的食品化成了灰烬。但是,青草会令人难以置信地从灰烬中生长出来了,新的青草是从草根上长出来的,大自然再次焕发了生机,地球又鲜活了起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
解说词需要承接“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用形象的语言文字来介绍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地球。考生可以介绍地球地貌,地球上的植被——森林和草原,还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在介绍地球的情况时,可以运用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并注意语言的音韵和节奏,要有亲和力,吸引读者兴趣。字里行间要洋溢着对地球的热爱,唯热爱才深情。行文过程中要结合课文相关的内容,比如野生动物迁徙、草原大火等等。
9. 连航天器都会遭到腐蚀 事实并非如此 太空中有哪些因素会腐蚀航天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文段说的是太空环境的情况。
第一空,根据前句“太空环境其实非常恶劣”和后句“航天器肯定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出现腐蚀现象”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太空环境不同于地球环境,航天器在太空会遭到腐蚀,故补写内容为“连航天器都会遭到腐蚀”。
第二空,根据前句“可能有人认为……航天器肯定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出现腐蚀现象”可知,此处是说这只是有些人的认为,事实上并不是有人认为的那样,航天器会遭到腐蚀,所以补写内容为“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空,根据下文“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辐射和各种宇宙射线外,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说的是航天器遭腐蚀的原因,和空缺处的问号可知,此处是提出“太空中有哪些因素会腐蚀航天器”一类的问题的,故补写内容为“太空中有哪些因素会腐蚀航天器”。
10.“贝壳”“珊瑚”等比喻,带上了作者的感彩。运用对比联想来说明难以估量的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细读文本,找出主要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文中“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星系比作汪洋大海中的“贝壳”“珊瑚”,形象生动的突出了宇宙的广袤无垠,同时运用对比联想,将星系,宇宙联想为贝壳,珊瑚和汪洋,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感知。在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点睛】
说明文语言的考察一般有两种方式:(1)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与作用。例如:“大约”“估计”表估计、猜测;“大部分”“大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几乎”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大量”“大多数”在数量上加以限制等等。(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致形象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例如本题即是从修辞角度进行说明。
11.前一个“可能”用词极精确,因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像太阳一样发出耀眼的可见光。后一个“可能同样运用得科学而严谨,体现了作者大胆又严谨的科学精神。
【解析】
【详解】
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的能力。属于间隔反复的词语,首先理解字面含义,其次放到文句中,看语境意。除了由浅入深理解含义,还要注意修辞效果或者行文结构等方面有无作用。题干的指向非常明确,是要求辨析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两个“可能”的效果,所以直接把两个关键词“可能”放在语境中分析。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这段文字主要 介绍了星系的组成,因为宇宙中大多数恒星并不能向太阳一般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这是有潜在趋势的,“可能”表示一种存在性或概率,说明也许有这样的现象存在,用词很准确;后一个“可能”用来描述也许会存在的生命和文明,这些是未知的,还需要人类去探索,用词严谨且科学。两个“可能”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点睛】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在解说语言上符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等特点时,主要表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如本题“可能”,分析时也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与作用。例如:“大约”“估计”表估计、猜测;“大部分”“大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几乎”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大量”“大多数”在数量上加以限制等等。
1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种本能,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结合具体情境概括分析。“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在题文材料的最后,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前面“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中“这些探索”指的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而且这些探索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历经千年,所以探索宇宙是人类的天性与本能,文段强调人类前途无量,人类为什么前途无量?因为人类在对宇宙的探索中激活了好奇心、理解力,懂得了“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知识是人类智慧和希望的前提,而知识要从探索中获得。最后将材料重点加以整合归纳即可。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13.宇宙典型的存在形式是真空。行星、恒星并不是宇宙存在的典型形式,只不过是特殊形式。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做大此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练习上下文,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说明了天体在宇宙中的罕见,进一步思考,因为宇宙大部分是虚空(当然不是绝对的真空),文中也提到“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所以可以从侧面说明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固体的星球上,是非常幸运而特别的,行星、恒星只是特殊形式。
【点睛】
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2)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14.“开始向大海涉足”说明人类开始重视对宇宙的探索,“海水……溅湿我们的踝节”说明我们的研究还很浅显。“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宇宙如同母亲一样,呼唤她的子女更加深入地了解她。“还乡”指探索宇宙。“天神”指宇宙的奥秘。“召唤”“还乡”“天神”这三个词语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责任、愿望、意义及信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根据具体情境从语言意义和语言表达方面概括分析,如果句子运用了写作手法,需要点明手法,结合文本阐释这种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该段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始向大海涉足”比喻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刚刚起步,研究还很浅显,“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还乡心切”比喻人类探索太空、走向太空心情急切,“乡”比喻宇宙太空,意思是生命来自太空,人类来自太空。自古以来,人类都以为太空是“天神”享有专利的故乡,可是现在人类也要进入太空,所以说是“冒犯‘天神’”。本段文字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从本质上说,探索宇宙是人类返回家乡。答题时,将以上信息整合概括下即可。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果是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作者融入其中的赞美、批评、悲伤等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4)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15.将了解宇宙知识称为“漫游”,比喻生动贴切。将庞大的地球称为“弱小的浅蓝色星球”既可以衬托宇宙的无边无际,又能说明这是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地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修辞手法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细读文本,找出主要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这种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文中定位到“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漫游”指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这里将了解宇宙知识称为“漫游”,生动贴切,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宇宙的角度,将地球比作“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形象说明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无边,读者更容易感知到宇宙的奥秘。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要了解基本的修辞知识。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问、设问等。作答时一般要先确定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这种手法在文章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来事物的……特征等。
16.“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银河系的广阔无边。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从其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分析,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依据题干,定位考点。“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是这句话的最后,所以带着为题往前看,前文介绍M31星系,并由此星系转到人类所在的星系,文字交代“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可以判断是银河系,从侧面表明宇宙的广袤无垠,银河系的广阔无际。
【点睛】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4)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
17.“纤细的光须”指的是遥远的星系。作者在这里把这些光须比作遍布在浪涛上的“海水的泡沫”,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仔细阅读文章,找出说明方法,该段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纤细的光须”比作遍布在浪涛上的“海水的泡沫”,此处“纤细的光须”指的是遥远的星系,举例形象生动,增强文章可读性。在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时,结合整个文段分析其含意。
【点睛】
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先要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打比方;(2)作比较;(3)分类别;(4)摹状貌;(5)举例子(6)列数字;(7)下定义。在解释说明方法时,可以这样表达:该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等。
18.恒星的特点是自身发光、体积大、密度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宏观理解相关文段的中心思想或者话题,然后找出围绕此中心或者话题写了什么,分出层次来,一般几个层次就有几个特征,最后归纳出关键词来即可。本题题干要求“概括恒星的特点”,所以要找出有关恒星的语句,“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体现其自身发光的特点;“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形象准确的说明恒星的体积大;“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则说明其密度大,在作答时,关键是找到相关语句,将关键词进行整合。
【点睛】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1)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2)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3)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19.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怀疑和想象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这句话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是作者提出探索宇宙必不可少的两个素质,为什么?因为“宇宙神奥非凡”,没有这样的素质,就不能解开宇宙的奥秘,这也印证了“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怀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检测想象的方式,两者在探索中达到统一。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20.这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本题明确是一句话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态度,所以把重心放在这句话和相关语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运用排比,多角度多层面展示美好,表达作者对这个星球的喜爱,“有幸”一词也间接概括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点睛】
解答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题时, 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联系上下文体会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1.“一个”是指太阳,表明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太少。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将题干中的关键词回归原文“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这个“一个”指的是太阳,“只有”准确的表明了人类对宇宙知之甚少,未来探索的路还很长。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2.人类要积极地探索宇宙,以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来面对宇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这两句话重在介绍行星,这段文字承上段末句而来,由于宇宙是如此辽阔如此复杂,人类在起始阶段对宇宙的认识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文中“除了它们自己”“再也没有”等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当我们发现其他的星体,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类的渺小与局限,开始寻找宇宙,探索充满奥秘的宇宙。做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加以理解分析。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23.从形式、亮度、亮度的稳定性及光彩等角度对恒星作了细致的说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等。题干“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细致的说明”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先找出描写恒星的相关语句,再逐句分析概括,“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表明恒星的运行状态;“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写了四种恒星的亮度状态;“稳重端庄地转动”“狂热地旋转”解说了恒星的稳定性;“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X光或射电波”直观地说明恒星有着不同的光源,在整合答案时,宜分点列出,这样看起来会很清晰。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主要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3)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24.作者反复强调“我们”,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置身于画面中,仿佛真的在太空中旅行。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以及在文中的作用。题干中再次出现“我们”,使用了第一人称,有亲切感,代入感,使读者置身于画面之中,镜头从上文“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移至银河系的边远地带。通过这些解说让听众的视线随着电视片的镜头不断移动,体现了解说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特点。
【点睛】
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词语或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或效果。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题时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从当前的句子或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25.运用举例子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归纳出一个观点: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说明了什么观点,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仔细阅读题干段落,文中“本星系群”“大约由”“它是由”等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解说宽达数百万光年的“本星系群”及其构成,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读者有整体的把握;“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解说了其中的一个子星系,即M31星系,星系即在眼前。这些文字的描写把听众的视线从整个“本星系群”吸引至M31星系这个点,也得出文段的观点,即最后一句“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点睛】
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先要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打比方;(2)作比较;(3)分类别;(4)摹状貌;(5)举例子(6)列数字;(7)下定义。在解释说明方法时,可以这样表达:该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等。
26.其一,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其三,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了某种契合。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做到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然后筛选出关键句,整体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信息归纳整合。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但是按照作者的介绍顺序则在多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力,具体如下: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3)人类已经开始探索神秘的宇宙,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地球,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探索宇宙,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文本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了契合与统一。
【点睛】
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理清论述文的结构、思路: (1)从文体特征、大致内容、观点材料入手,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说明顺序,如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宇宙;(2)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比如有些论述文,为了表达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3)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首先要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其次,我们应特别注意文本的开头段和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再次,论述类文章常运用到下列各类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
27.这里用了几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明光传播的速度之快、距离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也从侧面表现出宇宙的广大。另外,“约”字的运用,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能够反映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明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说明文语言严密性、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和作用,然后回归本文,结合具体的词和语句进行分析。该段文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太阳离我们8光分”等确切的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宇宙的浩瀚,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约”字说明不是准确的,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能够反映作者思维的严密性,符合说明文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点睛】
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一般有两种方式:(1)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与作用。例如:“大约”“估计”表估计、猜测;“大部分”“大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几乎”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大量”“大多数”在数量上加以限制等等。(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致形象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在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28.这里是说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无边无垠,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极其有限,我们所见到的星云,只是其中的小部分,而较多的是我们现在所没有了解的。“已知”的只是广袤宇宙的极其有限的一点,我们的探索就是要以我们“已知”的为出发点。“已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明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说明文语言严密性、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和作用,然后回归本文,结合具体的词和文段进行分析。题干为“‘已知’这个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先解释“已知”在文段中的意义,再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说明。本段文字主要解说宇宙是广袤无垠的,“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说明我们所见到的星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是未知的,“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揭示我们的探索就是要以我们已知的为出发点,向着未知的浩瀚宇宙探索,“已知”更能够反映作者思维的严密性,符合说明文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点睛】
说明文语言的考察一般有两种方式:(1)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与作用。例如:“大约”“估计”表估计、猜测;“大部分”“大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几乎”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大量”“大多数”在数量上加以限制等等。(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致形象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在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29.这几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光和恒星“年龄”的关系,比如“蓝光——年轻”“黄光——中年”“红光——老年”“白光或黑光——奄奄一息”,这样写深入浅出,易于为读者所理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仔细阅读文章,找出说明方法,该段运用了分类别的发法,逐个介绍发不同光的恒星与其寿命的关系,如“发蓝光的恒星”“发黄光的恒星”“发红光的恒星”“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为“年轻,会发热”“常见,中年”“垂亡,老年”“奄奄一息”,条理清晰且生动形象,答题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点睛】
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先要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打比方;(2)作比较;(3)分类别;(4)摹状貌;(5)举例子(6)列数字;(7)下定义。在解释说明方法时,可以这样表达:该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等。
30.①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比较清晰的了解。②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作者把光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传播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③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作用,答题时课采用这样的句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确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等。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运用了多种说明手法,主要有: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例如:(1)打比方,将地球比作“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形象说明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无边,读者更容易感知到宇宙的奥秘。(2)举例子,“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解说了其中的一个子星系,即M31星系,星系即在眼前。(3)分类别,说在明光和恒星“年龄”的关系时,“蓝光——年轻”“黄光——中年”“红光——老年”“白光或黑光——奄奄一息”,这样写深入浅出,易于为读者所理解,(4)列数字,“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准确的写出了光的速度等。
【点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
(1)打比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甲比作乙,或把甲类事物比作乙类事物)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某种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种事理,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2)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与……比较,在对比中说明了……事物……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3)分类别。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4)摹状貌。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5)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例子,确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准确客观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体直观,令读者信服。(7)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下了定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31.这里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星系比作岛屿,来说明星系是悬浮在太空中的,而星系与星系之间虽然是邻居,但相距却很遥远。从而形象地说明了宇宙的广袤和辽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主要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首先要细读文本,找出主要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这种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文中“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星系比作“太空中的岛屿”形象生动的解说了星系处于浮动的状态;“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星系人格化,从而形象地说明其间的距离“光年之距”,也表现了宇宙的广袤无垠,使读者更容易感知。
在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32.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在这里将整个宇宙比作“大海”,将地球的表面比作“海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的深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该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宇宙的无边无际,同时呼应“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在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时,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整个文段分析其含意。
【点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
(1)打比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甲比作乙,或把甲类事物比作乙类事物)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某种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种事理,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2)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比较,在对比中说明了……事物……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3)分类别。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4)摹状貌。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5)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例子,确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准确客观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体直观,令读者信服。(7)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下了定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33.“大多数”一词不可或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科学性。“从宏观来看”“甚至”二词可见本文语言逻辑的严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明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严密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和作用,然后回归本文,结合具体的词和语句进行分析。文章中“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说明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无限永恒,“大多数”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从宏观来看”从范围上限制,“甚至”从程度上限制,说明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微不足道的,也由此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点睛】
说明文语言的考察一般有两种方式:(1)辨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修饰成分上,分析时可以从时间、空间、程度、数量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与作用。例如:“大约”“估计”表估计、猜测;“大部分”“大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几乎”在程度上加以限制;“大量”“大多数”在数量上加以限制等等。(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细致形象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在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34.恐怖”一词点明组成太阳的物质的特点,形象地说明了这些物质的巨大能量。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从其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分析,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题干明确要求分析“恐怖”一词的含义,可以定位到“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点明组成太阳的物质有着巨大的能量,“恐怖”则说明这些物质所蕴含的能量大到可怕。
【点睛】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4)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
35.恒星通常的运行状态是成双成对的,但由于星团作用引起变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有点像压缩语段。先找出中心思想,再划分层次,这几层意思便是写作思路或者行文脉络,最后加以归纳整合即是答案,题干点明“恒星是怎样运行的?”所以要找出有关恒星运行的语句,“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说明大多数恒星是成对运行的,“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解说恒星的组成和变化,这些变化受到星团的作用影响,整合语言时,意思对即可。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3)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6.“这样”指的都是宇宙永远在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连用三个“这样”突出宇宙的无限永恒。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从其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分析,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这样”指不论是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宇宙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按自身规律运行,不受影响,暗含“如此奥妙无穷,深不可测”之义,句子中出现了三个“这样”和“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是”,强化突出宇宙无限永恒,深不可测的特性。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37.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如文章开头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具有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于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读者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读者,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以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点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文本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由题干可知,这篇文章主要使用说明、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抒情,是指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考生需要分析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运用,以及与说明方式之间的联系。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文章开头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都具有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于一体,配合着说明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当然,议论和抒情在文本中随处可见,将艺术性贯穿于文本语言之中,与“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等说明性语言配合自然且巧妙。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要了解解说词这一文体,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通过解说,读者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愿望,同时体会到语言的艺术性与魅力。
综上,议论和抒情没有干扰到文本介绍,而是三者相辅相成,极具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整合答案时,注意语言连贯。
38.“这样的大距离”指的是“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像地球这样的有人居住的行星在整个的宇宙中显得太小,就像“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且离我们太遥远,很难被我们发现,所以作者说“消失得无影无踪”。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
这两句话重在介绍行星,关键词有“一丁点儿”“样的大距离”等, “一丁点儿”指事物很微小,“只不过”从程度上加深,说明行星很小,“在这样的大距离里”,指的是前文“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本身就很小的行星在星系团的大范围内就更显得微小,几乎可以说是无影无踪了。做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加以理解分析。
本题抓住了关键词,“无影无踪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39.观点一:以前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之后,我们进一步知道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天象与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真的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止境。
观点二: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创造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问题: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人类若妄想主宰地球,最终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刻不容缓。
观点三: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拥有知识、智慧和勇气,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去探索广阔的宇宙又是多么伟大啊!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的题干是探讨对《宇宙的边疆》这一文本的认识,作答时要尊重文本,读懂文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文本的整体倾向(特别是关键内容)为探究的出发点、落脚点;还要融入文本情境,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作者对话,进而获得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的认识。其次,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再者,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际效果。
就文本整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文章重点介绍宇宙,可以从宇宙的角度展开,宇宙是奥秘浩瀚的,是充满神秘与未知的,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宇宙广袤无垠,探索永无止境,也可以加上自己新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在读完文章后对宇宙的一些见解;
二、从地球的角度来讲,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但是,此时的地球也许正遭受苦难,我们必须要保护地球。正如文中所说,“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三、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点,人类又是地球上的一小点,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极其渺小的。解答时不妨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展开,用知识、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未知,掌握未来。
三个观点要表现不同的方面,多向思维表现多角度的阅读与认识,不要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一角度或某一点上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
40.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注意抓住文章的目的是说明宇宙,这些对此有何作用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点睛:注意从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角度分析,议论的作用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抒情的作用是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富有表现了。
4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对宇宙和人类分别有的认识”,注意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进行概括,主要是“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42.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写作本文的目的: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以及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先看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就本文来说,作者先是概说宇宙,之后漫游宇宙,最后回到地球,这属于空间顺序。
然后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共十八段文字,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到六段是“概说宇宙”,包括探索无限和宇宙无限;七到十六段是“漫游宇宙”,这一部分又包括“讲解星系——星云、星系、本星系群”“介绍银河系——恒星、行星系”“认识太阳系——彗星、行星”;十七到十八段是回到地球。
最后概括本文写作目的。这篇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不仅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43.这句话点明了太阳系行星的特点:全都是太阳的“俘获物”,都围绕太阳运转。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题目定位到文段的最后一句,“被迫”指受外界迫使,此处指这些行星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被迫绕着太阳转动,这句话同时呼应前面一句“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所以也可以说这些行星是太阳的俘获物。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