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分子热运动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9-23 19: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刘寨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主备人:张光伟 审核人:张光伟
温馨寄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使用说明:以此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学法指导:多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用物理解释生活
知识链接:分子和原子
自学辅导
【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生自主学习辅】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点评)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 。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
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演示实验]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表明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知识梳理
【学生归纳】
1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
2、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点拨】
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 液体很困难呢?
记忆巩固知识点
【记忆巩固知识点】
当堂训练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3、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4、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
【试卷反馈】
迁移延伸
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