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08:53:04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甘孜期末)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则放大倍数为(  )
A.50 B.100 C.150 D.200
2.(2021七上·河池期末)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对光应该看到的视野是(  )
A.雪白的 B.昏暗的 C.黑色的 D.刺眼的
3.(2021七上·揭西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实际细胞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观察到的细胞更漂亮
B.观察到的细胞更完整
C.观察到的细胞比实际的小
D.观察到的细胞是平面的,而实际上细胞是立体的
4.(2021七上·抚远期末)显微镜中,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A.只有目镜 B.只有物镜 C.目镜和物镜 D.反光镜
5.(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使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观察的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
A.30 B.50 C.400 D.4
6.(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图中能将细胞放大的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⑤
7.(2022七上·封开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2.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8.(2021七上·重庆期末)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请你判断污点在(  )
A.目镜 B.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
9.(2021七上·重庆期末)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实物倒像
B.对光时,光线太强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C.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D.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10.(2021七上·农安期末)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几个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都有关
D.用显微镜观察字母“F”,看到的物像是“ ”
11.(2021七上·新化期中)小兰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下图的视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细胞的边缘,需要换用大光圈
B.如果换用高倍物镜,图2中细胞数目会减少,视野会变暗
C.②和④的乘积是图2中细胞表面积的放大倍数
D.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可以使细胞⑧到达视野中央
12.(2021七上·榕江期中)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C.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13.(2021七上·麒麟期中)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  )
A.通光孔→光圈→镜筒→物镜→目镜
B.光圈→通光孔→镜筒→物镜→目镜
C.通光孔→光圈→物镜镜筒→目镜
D.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14.(2021七上·沂水月考)如图为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4个 C.8个 D.16个
15.(2021七上·沂水月考)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图1中物镜甲、乙组合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2是观察过程中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置装片时,标本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C.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
D.若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16.(2021七上·青岛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
D.当发现目镜上有杂质时,用纱布纸擦拭
17.(2021七上·高州月考)在玻片上写上“6<9”,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应是(  )
A.6<9 B.6>9 C.9<6 D.9>6
18.(2020七上·林芝期末)能够规范操作显微镜,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观察生物、学习生物,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将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将会变少
19.(2020七上·扬州期末)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 B.逆时针,左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右边
20.(2017七上·威信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时,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到不能下降为止
B.对光完成后,不能挪动显微镜的位置,防止对光失败
C.如果物镜镜头上有污点,应该使用擦镜纸擦干净
D.对光完成后,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上·蓬溪期中)若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
22.(2020七上·横县期中)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23.(2020七上·钦州月考)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该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准焦螺旋。()
24.(2019七上·宜兴期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倒像,所以观察写“上”字的玻片,看到的是“下”。
25.(2018七上·玉州期中)显微镜使用完毕后,最好能用干净的抹布擦净其外表和镜头.(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26.(2021七上·建华期末)请将下列两组中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四、综合题
27.(2021七上·船营期中)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
A.取镜 B.观察 C.安放 D.对光 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转动[   ]   ,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填名称)
(3)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   (填名称)
(4)要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还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5)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6)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28.(2021七上·吉林期中)学校生物小组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使已经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②]   。
(2)根据图2视野中的物像判断,所观察的玻片标本上写的字母是   。
(3)若将图2中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字母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方移动。
(4)图3的镜头组合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
(5)一般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该是图4中的   (填序号)。
29.(2020七上·宜兴期中)请根据所学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要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⑦]   (填名称)。
(2)如果视野光线太暗,则应调节[   ](填序号)和⑥。
(3)图乙中,如果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填序号)。
(4)如果用高倍镜观察物体,那么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表示准确的是   (填序号)。
(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   移动。
五、实验探究题
30.(2021七上·榕江期中)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物实验技能,请根据你的实验操作体会,回答下列问题。
(1)取镜和安放
①取镜时,一只手握住[13]   ,另一只手托住[10]   。
②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让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   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9]   ,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
①放置玻片标本,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正中央。
②转动[11]   ,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注意: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4]   。
③观察物像:
①双眼睁开,一只眼观察。
②逆时针方向转动   ,直至看清物像。
③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
①擦拭:镜头需用   清洁。
②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③装箱: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目镜的放大倍数10×与物镜放大倍数10×的乘积,即10×10=100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雪白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是用来放大物象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放大的实像,并没有变得漂亮或者明亮,观察到的细胞是平面的,而实际上细胞是立体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显微镜成像的特点,为基础题,熟知:显微镜是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观察到的是一个平面。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与被观察的最接近,可以将观察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所以,显微镜对物像具有放大的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结构中,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⑤粗准焦螺旋和④细准焦螺旋能够升降镜筒。能够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上面有光圈)、③反光镜。因此①目镜和②物镜能将细胞放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7.【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25倍,D选项放大200倍,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污点在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物像比实物大的多,A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C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0.【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F”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细胞1的边缘,需要换用小光圈减弱光线,便于观察透明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若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使用高倍物镜,此时视野会变暗,图2中细胞数目会减少,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细胞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使细胞⑧到达视野中央可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A不符合题意。
B.调节光圈,调节通过的光线的量以调节视野的亮度,B不符合题意。
C.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符合题意。
D.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要使光线能够通过,物镜、通光孔、光圈必须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
1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2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倍数扩大了2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2,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4个,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放置装片时,标本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观察,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所以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少,C符合题意。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图2中的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载玻片上的实物“bpdq”旋转180度后观察,看到的物像是“bpdq”,A不符合题意。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像压坏玻片标本,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低倍镜视野宽,亮度强,容易找到物像,因此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C不符合题意。
D.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所以,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进行清洁时,应用擦镜纸擦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玻片标本上的是“6﹤9”, 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6﹥9”字。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所以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1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应该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符合题意。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不符合题意。
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不符合题意。
D.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2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A符合题意;
C、对光完成后,不能挪动显微镜的位置,防止对光失败,B不符合题意;
C、如果物镜镜头上有污点,应该使用擦镜纸擦干净,C不符合题意;
D、对光完成后,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再换高倍物镜观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可选用凹面镜或者使用大光圈,调节准焦螺旋只是升降镜筒。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增加显微镜的亮度可以通过增加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实现,也可以通过增多到达视野的光线的数量实现。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26.【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①转换器有3-4个物镜螺旋口,物镜按放大倍数高低顺序排列安装在转换器上,转换器能起到调换物镜的作用,故连线C。
②粗准焦螺旋能让显微镜镜筒快速地上下移动,较大范围地调整观察物像的适当距离,故连线D。
③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镜头)和目镜(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镜头)都有放大物像的作用,故连线E。
④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故连线A。
⑤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故连线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7.【答案】(1)ACDBE
(2)①;粗准焦螺旋;物镜
(3)转换器
(4)②
(5)右上方
(6)5x和10x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可知,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遮光器,⑦反光镜。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 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综上分析可知,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A取镜,C安放,D对光,B观察,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通过(1)分析可知,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转动①粗准焦螺旋,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3)转换器安装在镜筒的下方,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以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要使观察的铆像更清晰,还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x和10x。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8.【答案】(1)细准焦螺旋
(2)p
(3)左下
(4)400
(5)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②]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视野中人看到的是“d”,旋转180度后,玻片标本上写的是“p”。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中,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所以,图3的镜头组合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10×40=400倍。
(5)显微镜对光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该是图4中的③(两眼都要睁开)。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9.【答案】(1)粗准焦螺旋
(2)⑤
(3) 、
(4)
(5)左上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筒的升降,要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应旋转的部位是粗准焦螺旋,要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应旋转的部位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在光线太暗时,为了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亮,应该调节⑤遮光器选用较大的光圈和⑥反光镜。(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反之,如果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11)、(14)。(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载物台越近,正确的是(13)。(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所要观察的物像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甲图: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柱。
乙图:目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 为低倍目镜, 为高倍目镜, 为高倍物镜, 为低倍物镜,解答即可。
30.【答案】(1)镜臂;镜座
(2)低;光圈;反光镜
(3)粗准焦螺旋;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擦镜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取镜和安放
①结合分析可知:取镜时,一只手握住[13]镜臂,另一只手托住[10]镜座。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③转动[9]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看到明亮视野意味着对光成功。
(3)观察
②转动[11]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注意: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4]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
③观察物像: 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 ②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 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
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 / 1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甘孜期末)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则放大倍数为(  )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目镜的放大倍数10×与物镜放大倍数10×的乘积,即10×10=100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2021七上·河池期末)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对光应该看到的视野是(  )
A.雪白的 B.昏暗的 C.黑色的 D.刺眼的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雪白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2021七上·揭西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实际细胞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观察到的细胞更漂亮
B.观察到的细胞更完整
C.观察到的细胞比实际的小
D.观察到的细胞是平面的,而实际上细胞是立体的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是用来放大物象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放大的实像,并没有变得漂亮或者明亮,观察到的细胞是平面的,而实际上细胞是立体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显微镜成像的特点,为基础题,熟知:显微镜是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观察到的是一个平面。
4.(2021七上·抚远期末)显微镜中,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A.只有目镜 B.只有物镜 C.目镜和物镜 D.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与被观察的最接近,可以将观察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所以,显微镜对物像具有放大的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5.(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使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观察的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
A.30 B.50 C.400 D.4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6.(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图中能将细胞放大的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⑤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结构中,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⑤粗准焦螺旋和④细准焦螺旋能够升降镜筒。能够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上面有光圈)、③反光镜。因此①目镜和②物镜能将细胞放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7.(2022七上·封开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2.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25倍,D选项放大200倍,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8.(2021七上·重庆期末)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请你判断污点在(  )
A.目镜 B.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污点在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9.(2021七上·重庆期末)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实物倒像
B.对光时,光线太强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C.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D.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物像比实物大的多,A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C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0.(2021七上·农安期末)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几个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都有关
D.用显微镜观察字母“F”,看到的物像是“ ”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F”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1.(2021七上·新化期中)小兰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下图的视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细胞的边缘,需要换用大光圈
B.如果换用高倍物镜,图2中细胞数目会减少,视野会变暗
C.②和④的乘积是图2中细胞表面积的放大倍数
D.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可以使细胞⑧到达视野中央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细胞1的边缘,需要换用小光圈减弱光线,便于观察透明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若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使用高倍物镜,此时视野会变暗,图2中细胞数目会减少,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细胞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使细胞⑧到达视野中央可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2.(2021七上·榕江期中)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C.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A不符合题意。
B.调节光圈,调节通过的光线的量以调节视野的亮度,B不符合题意。
C.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符合题意。
D.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3.(2021七上·麒麟期中)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  )
A.通光孔→光圈→镜筒→物镜→目镜
B.光圈→通光孔→镜筒→物镜→目镜
C.通光孔→光圈→物镜镜筒→目镜
D.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要使光线能够通过,物镜、通光孔、光圈必须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
14.(2021七上·沂水月考)如图为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4个 C.8个 D.16个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2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倍数扩大了2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2,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4个,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5.(2021七上·沂水月考)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图1中物镜甲、乙组合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2是观察过程中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置装片时,标本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C.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
D.若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放置装片时,标本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观察,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所以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少,C符合题意。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图2中的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6.(2021七上·青岛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
D.当发现目镜上有杂质时,用纱布纸擦拭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载玻片上的实物“bpdq”旋转180度后观察,看到的物像是“bpdq”,A不符合题意。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像压坏玻片标本,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低倍镜视野宽,亮度强,容易找到物像,因此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C不符合题意。
D.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所以,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进行清洁时,应用擦镜纸擦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7.(2021七上·高州月考)在玻片上写上“6<9”,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应是(  )
A.6<9 B.6>9 C.9<6 D.9>6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玻片标本上的是“6﹤9”, 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6﹥9”字。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所以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18.(2020七上·林芝期末)能够规范操作显微镜,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观察生物、学习生物,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将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将会变少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应该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符合题意。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不符合题意。
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不符合题意。
D.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9.(2020七上·扬州期末)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 B.逆时针,左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右边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20.(2017七上·威信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时,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到不能下降为止
B.对光完成后,不能挪动显微镜的位置,防止对光失败
C.如果物镜镜头上有污点,应该使用擦镜纸擦干净
D.对光完成后,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A符合题意;
C、对光完成后,不能挪动显微镜的位置,防止对光失败,B不符合题意;
C、如果物镜镜头上有污点,应该使用擦镜纸擦干净,C不符合题意;
D、对光完成后,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再换高倍物镜观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上·蓬溪期中)若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22.(2020七上·横县期中)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3.(2020七上·钦州月考)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该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准焦螺旋。()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可选用凹面镜或者使用大光圈,调节准焦螺旋只是升降镜筒。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增加显微镜的亮度可以通过增加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实现,也可以通过增多到达视野的光线的数量实现。
24.(2019七上·宜兴期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倒像,所以观察写“上”字的玻片,看到的是“下”。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25.(2018七上·玉州期中)显微镜使用完毕后,最好能用干净的抹布擦净其外表和镜头.(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三、连线题
26.(2021七上·建华期末)请将下列两组中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①转换器有3-4个物镜螺旋口,物镜按放大倍数高低顺序排列安装在转换器上,转换器能起到调换物镜的作用,故连线C。
②粗准焦螺旋能让显微镜镜筒快速地上下移动,较大范围地调整观察物像的适当距离,故连线D。
③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镜头)和目镜(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镜头)都有放大物像的作用,故连线E。
④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故连线A。
⑤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故连线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四、综合题
27.(2021七上·船营期中)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
A.取镜 B.观察 C.安放 D.对光 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转动[   ]   ,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填名称)
(3)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   (填名称)
(4)要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还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5)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6)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答案】(1)ACDBE
(2)①;粗准焦螺旋;物镜
(3)转换器
(4)②
(5)右上方
(6)5x和10x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可知,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遮光器,⑦反光镜。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 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综上分析可知,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A取镜,C安放,D对光,B观察,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通过(1)分析可知,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转动①粗准焦螺旋,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3)转换器安装在镜筒的下方,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以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要使观察的铆像更清晰,还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x和10x。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8.(2021七上·吉林期中)学校生物小组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使已经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②]   。
(2)根据图2视野中的物像判断,所观察的玻片标本上写的字母是   。
(3)若将图2中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字母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方移动。
(4)图3的镜头组合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
(5)一般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该是图4中的   (填序号)。
【答案】(1)细准焦螺旋
(2)p
(3)左下
(4)400
(5)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②]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视野中人看到的是“d”,旋转180度后,玻片标本上写的是“p”。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中,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所以,图3的镜头组合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10×40=400倍。
(5)显微镜对光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该是图4中的③(两眼都要睁开)。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9.(2020七上·宜兴期中)请根据所学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要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⑦]   (填名称)。
(2)如果视野光线太暗,则应调节[   ](填序号)和⑥。
(3)图乙中,如果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填序号)。
(4)如果用高倍镜观察物体,那么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表示准确的是   (填序号)。
(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   移动。
【答案】(1)粗准焦螺旋
(2)⑤
(3) 、
(4)
(5)左上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调节镜筒的升降,要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应旋转的部位是粗准焦螺旋,要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应旋转的部位是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在光线太暗时,为了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亮,应该调节⑤遮光器选用较大的光圈和⑥反光镜。(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反之,如果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11)、(14)。(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载物台越近,正确的是(13)。(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所要观察的物像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甲图: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柱。
乙图:目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 为低倍目镜, 为高倍目镜, 为高倍物镜, 为低倍物镜,解答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30.(2021七上·榕江期中)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物实验技能,请根据你的实验操作体会,回答下列问题。
(1)取镜和安放
①取镜时,一只手握住[13]   ,另一只手托住[10]   。
②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让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   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9]   ,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
①放置玻片标本,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正中央。
②转动[11]   ,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注意: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4]   。
③观察物像:
①双眼睁开,一只眼观察。
②逆时针方向转动   ,直至看清物像。
③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
①擦拭:镜头需用   清洁。
②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③装箱: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答案】(1)镜臂;镜座
(2)低;光圈;反光镜
(3)粗准焦螺旋;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擦镜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取镜和安放
①结合分析可知:取镜时,一只手握住[13]镜臂,另一只手托住[10]镜座。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③转动[9]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看到明亮视野意味着对光成功。
(3)观察
②转动[11]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注意: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4]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
③观察物像: 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 ②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 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
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