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 年级 生物科 第十一单元(章)教学纲要
一、本单元(章)教材解析
前面已经学习到,人体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气和养料,它们进入人体内后,通过呼吸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又要不断地产生水、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只有及时被排出体外,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保证人体健康。这些废物的排出主要由泌尿系统来完成。这些器官系统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是与这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呢?它们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繁杂的生理功能的呢?这是本章的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三个问题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探讨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进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要产生一定量的废物,对这些废物的排除途径也知道一些,同时知道这些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泌尿系统的卫生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三、本单元(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熟悉肾单位的组成。
3.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过程。
4.知道尿的排出过程,并由此分析领会排泄的意义。
5.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这些废物的排出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可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学解决,然后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可以通过亲自动手“解剖”人体的肾脏模型,对肾脏的结构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肾单位则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自己动手绘简图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习惯。
2.通过学习了解与本节相关的良好卫生习惯。
四、基于课程标准( 中考) 的每课时知识梳理及教法建议
(一)教法建议
1.在进行“肾脏观察”实验时,除应该注意课本提示的问题外,还可以结合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区分动脉、静脉等特点。
2.关于“尿液的形成”的讨论活动,进行的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收获感。
3.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本彩图对一些重难点如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等进行突破。尿的形成还可以用用多媒体动画进行突破。
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变化,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成分变化及肾动脉和肾静脉成分上的不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总结老师只需要在不完整的地方补充即可。
(二)课时知识梳理 共三课时(第二节分两课时完成)
【本章第一课时】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课时)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 肾脏 形成尿液(最重要)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二、肾脏:
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
2.结构:肾脏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三部分
3.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终端汇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一段连接着肾小管)
肾小管 肾小管(前端连接着肾小囊,后端连接着集合管)
【本章第二课时】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液体 原尿 尿液(终尿)
成分变化 无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其他成分与血浆相似 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被重吸收
尿液的排出:肾小管终端→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 √ √ √ √ √
血浆 × √ √ √ √ √
原尿 × × √ √ √ √
尿液 × × × √ √ √
3.总结血尿、蛋白尿、糖尿
病症 病变部位 病因
血尿 尿中含血细胞,呈鲜红色 肾小球 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血细胞过滤到原尿中
蛋白尿 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肾小球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异常,蛋白质过滤到原尿中
糖尿 尿中有葡萄糖 肾小管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减弱,未将葡萄糖全部吸收
4.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实质 排出途径
排泄 排出细胞的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 肾(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肺(废气:二氧化碳、水)
排遗 排出食物残渣 大肠、肛门
【本章第三课时】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
人粪尿的危害: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人粪尿的处理措施:修建沼气池、修建污水处理系统、高温堆肥、修建生态厕所
章节知识归纳与练习(重点)
单元作业设计
A 基础知识类
1.下列哪一组器官属于泌尿系统( )
①心脏 ②肾脏 ③肝脏 ④胃 ⑤大肠 ⑥膀胱
A.① B.②③ C.④⑤ D.②⑥
2.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无机盐的吸收 B.加快血液流动
C.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 D.对葡萄糖的吸收
3.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变化,甲乙分别是( )
A.无机盐、尿素 B.尿素、葡萄糖
C.蛋白质、葡萄糖 D.血细胞、无机盐
4.下列各器官中,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B. C. D.
5..泌尿系统的结构按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顺序依次是( )
A.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 易错易混类
1.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很可能是肾脏中哪个部分功能发生障碍(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盂
2.下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2→1 D.3→1→2
3.当血液流出肾脏时,血液中的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减少 D.氧气增加,尿素增加
4.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5.有关下图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和B血管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B血管与A血管相比较,血流量减小
C.肾小球与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构成肾单位
D.血管中的葡萄糖、蛋白质、尿素、水等会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
C 拓展延伸类
1.如图是人工肾的工作示意图。下列有关人工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肾和肾脏的主要功能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B.人工肾的关键技术是透析膜,透析膜功能类似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与肾形成尿的过程相似
D.用过的透析液的成分与尿液相似
2.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在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每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
汗液 尿液 粪便 呼出气体
休息 100 1800 200 300
运动 2000 500 200 600
请你分析:
(1)在以上人体散失水分的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哪些途径?
(2)我们在观看马拉松比赛时,会看到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喝水的画面。请你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简要说明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为什么要喝水?
(3)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在尿液的成分中,除了水,主要还含有哪些代谢废物?
(4)小强同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夏天喝水很多而上厕所排尿量却不多;冬天喝水没有夏天多,但上厕所排尿量挺多。你能帮他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附件:单元式集体备课之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单元) 第 1 节(课) 第 1 课时 连续号
课 题 11.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 学 目 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识别肾单位的结构,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教 学 方 法 讨论、实验探究
教 学 准 备 交互式课件、肾脏模型、微课视频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 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自主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 2.对照课件,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过渡: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为什么? 肾脏 承担从人体血液中清除体内废物的重任。(形成尿液) 为甚么肾脏可以清除血液中废物?与它的结构特点有关。 (三)肾脏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1.观察肾的结构 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肾脏模型,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讨论:肾有哪些主要结构?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 2.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3.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4.思维拓展: a.从肾的结构和功能上看,肾与循环系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b.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与人体其它部位的毛细血管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 练习反馈 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77页“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板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的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脏: 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 2.结构:肾脏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 分布在皮质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教 学 反 思
第 十一章(单元) 第 二 节(课) 第 1 课时 连续号
课 题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 学 目 标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重、难点 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 学 方 法 启发式、问答式
教 学 准 备 课件、教案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排出哪些废物? 生:人体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废物。 (二)新授 (1)讨论探究:尿液的组成成分 1.4人一组阅读短文和表11—1 2.解读表中的数据。 3.讨论: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2)自主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回忆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2.观察图11—4“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80页的第一、二自然段,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3.成分比较: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血液√√√√√√血浆×√√√√√原尿××√√√√尿液×××√√√
4.归纳: 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体原尿(肾小囊内液)尿液(终尿)成分变化无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其他成分与血浆相似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异常病蛋白尿、血尿糖尿
排尿的意义 排尿的过程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尿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排尿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3)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1.排泄是人体将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讨论: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学生归纳总结: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师:讲解: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三)课堂小结:尿液的形成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四)课堂检测:教材83页,自我评价的1、2题;思维拓展的1、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1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液的排出: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 人体废物 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 排出的方式 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肺和皮肤) 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大肠和肛门 )
教 学 反 思
第十一章(单元) 第 二 节(课) 第 2 课时 连续号
课 题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 学 目 标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重、难点 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 学 方 法 启发式、问答式
教 学 准 备 课件、教案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尿液的形成过程 (1)滤过作用:血液流经 时,除 和大分 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 。 (2)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进时 ,全部 、大部分水和部分 被肾小管重吸收回 ,其余的水和 、 形成 。 二、自学指导: 1.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 2.怎样对人粪尿进行处理? 三、新课探究: (一)讨论教材P82资料,说出对人粪尿进行处理的原因。 (二)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人粪尿处理措施。 如: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沼气池、生态厕所等。 本章知识小结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其他的排泄途径 人粪尿的处理 本章知识训练 A 基础知识类 1.下列哪一组器官属于泌尿系统( ) ①心脏 ②肾脏 ③肝脏 ④胃 ⑤大肠 ⑥膀胱 A.① B.②③ C.④⑤ D.②⑥ 2.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无机盐的吸收 B.加快血液流动 C.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 D.对葡萄糖的吸收 3.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变化,甲乙分别是( ) A.无机盐、尿素 B.尿素、葡萄糖 C.蛋白质、葡萄糖 D.血细胞、无机盐 4.下列各器官中,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B. C. D. 5..泌尿系统的结构按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顺序依次是( ) A.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 易错易混类 1.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很可能是肾脏中哪个部分功能发生障碍(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盂 2.下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2→1 D.3→1→2 3.当血液流出肾脏时,血液中的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减少 D.氧气增加,尿素增加 4.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5.有关下图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和B血管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B血管与A血管相比较,血流量减小 C.肾小球与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构成肾单位 D.血管中的葡萄糖、蛋白质、尿素、水等会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 C 拓展延伸类 1.如图是人工肾的工作示意图。下列有关人工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肾和肾脏的主要功能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B.人工肾的关键技术是透析膜,透析膜功能类似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与肾形成尿的过程相似 D.用过的透析液的成分与尿液相似 2.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在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每天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 汗液尿液粪便呼出气体休息1001800200300运动2000500200600
请你分析: 在以上人体散失水分的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哪些途径? 我们在观看马拉松比赛时,会看到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喝水的画面。请你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简要说明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为什么要喝水?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在尿液的成分中,除了水,主要还含有哪些代谢废物? 小强同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夏天喝水很多而上厕所排尿量却不多;冬天喝水没有夏天多,但上厕所排尿量挺多。你能帮他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教学反思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