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5 23: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3.(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4.(2022·吉林·七年级期末)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A.舜 B.尧 C.禹 D.启
5.(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下列远古居民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我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山顶洞遗址 D.元谋人遗址
7.(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重要代表。能为北京人的研究提供最有力证据的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北京人的复原头像 D.关于北京人的史学著作
8.(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种植水稻 C.会制造彩陶 D.会使用天然火
9.(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0.(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元谋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1.(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根据猪纹图案可以判断当时已经出现了
A.制造陶器 B.种植粮食
C.原始狩猎 D.家畜饲养
12.(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我国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河姆渡遗址是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城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3.(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下列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是(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和玉米 D.水稻、粟和黍
14.(2022·吉林延边·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人类遗址时,出示了下面文物图片。此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5.(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在目前所知道的黄帝、炎帝、尧、舜等部落首领的历史信息,其来源是
A.考古 B.史实 C.想象 D.传说
16.(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
17.(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18.(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火的使用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9.(2022·吉林延边·七年级期末)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
A.会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过群居生活
D.懂得人工取火
20.(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周口店记忆》一书中记载:“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材料表明北京人
A.过着群居生活 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会使用天然火 D.已经参与原始农业
21.(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2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到:“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下列属于远古时期半坡居民在“谷类的自觉栽培”方面的贡献的是
A.培植水稻 B.培植粟 C.培植葡萄 D.培植石榴
23.(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24.(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共同谱写的祭文。祭奠的人物是
A.蚩尤 B.黄帝 C.大禹 D.夏启
25.(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
26.(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稣、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君主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27.(2022·吉林·七年级期末)同学们开展模仿“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使用青铜器 B.使用彩陶 C.使用磨制石器 D.懂得人工取火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排除B项;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左右,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B项符合题意。A项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C项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D项大汶口人生活时间晚于半坡人。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试题分析: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可见他们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基本是一致的,造成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故选C项,排除ABD项。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公元前约五六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公元前约七千年前,炎黄时代指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6.B
【解析】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的遗址是河姆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B项正确;半坡居民种植粟,排除A项;山顶洞人、元谋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CD项。故选B项。
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因此能为北京人的研究提供最有力证据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选项A符合题意;场景想象图是人为想象与史实不符,B排除;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属于仿制品,C排除;史学著作,带有加工者(历史学家)的价值取向等因素,D排除;故选A。
8.D
【解析】依据题干“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D项正确;A项是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A项;B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B项;C项是半坡原始居民,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北京人遗址先后多次发掘,出土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直接证据。故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项正确;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还有17件石制品,不是最丰富的的。排除A项;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排除C项;河姆渡人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D项正确;元谋人和北京人没有开始农耕生活,排除AC项;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故选D项。
11.D
【解析】根据所学,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千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正是养猪的证明,D项正确;猪纹图案不能证明制造陶器,也不是种植粮食、原始狩猎,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A项正确;黄河流城、珠江流域、淮河流域均与河姆渡遗址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D项正确;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排除A项;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明朝传入我国,排除B项;甘薯和玉米在明朝传入我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此遗址最有可能是我国的河姆渡遗址。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会挖水井。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图片文物不符,故选D。
1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炎帝、尧、舜等部落首领均属于传说中的人物,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D项正确;考古发现中没有题干中的部落首领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题干人物没有得到验证,不是史实,排除B项;题干人物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符合题意;尧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开创禅让制,排除A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排除B项;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族的是炎帝和黄帝,蚩尤、尧、舜、禹等都不是人文初祖,故选B,排除ACD。
18.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并且会人工取火,C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会使用天然火,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手脚已经分工,会直立行走,由于生产力水平低,都过着群居生活;但是在火的利用方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是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共同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B
【解析】根据材料“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口店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群居生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使用天然火的情况,排除C项;北京人以采集渔猎为主,并未产生原始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解析】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A项正确;小麦不是最早种植和食用的粮食作物,排除B和D项;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排除C项。故选A项。
2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选项B符合题意;培植水稻最早是河姆渡居民,A排除;葡萄、石榴是从西域由丝绸之路传入,CD排除;故选B。
23.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播种五谷”“养蚕缫丝”均属于农耕文化,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无关,排除B项;题干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阐述中华文明的核心,排除C项。题干先民的活动不属于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解析】根据材料“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和朱德共同谱写的祭文中祭奠的人物是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B项正确;蚩尤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但不是人文始祖,排除A项;大禹和夏启是夏朝的统治者,与材料所述历史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联盟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奴隶制社会,与题不符。排除BD项;孔子和孟子不是部落首领,排除C项。故选A项。
26.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制,排除A项;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解析】根据材料“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D项正确;青铜器出现于夏商时期,排除A项;半坡人使用彩陶,排除B项;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