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2.(2022·吉林·八年级期末)在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言、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其中民主共和反映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主要是纪念 20 世纪初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陵园中还可以见到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该陵园位于( )
A.长沙 B.安庆 C.武昌 D.广州
4.(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进化论 B.民主和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5.(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由材料得到
①清军而对革命党人的进攻缴械投降②革命党人失败的原因
③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了第一次起义④革命党人英勇的气概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7.(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使得当时的反清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这个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8.(2022·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A.黄兴 B.徐锡麟 C.秋瑾 D.林觉民
9.(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2022·吉林延边·八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2022·吉林延边·八年级期末)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胜利
12.(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的时间是
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2月12日
C.1912年3月11日 D.1912年4月15 日
13.(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目的
14.(2022·吉林·长春博硕学校八年级期末)1911年10月15日,法国某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山的“中国革命”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15.(2022·吉林吉林·八年级期末)下列人物中,属于领导二次革命的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黄兴 D.蔡锷
16.(2022·吉林·长春博硕学校八年级期末)北洋政府统治黑暗,但该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气象。以下属于此时期的新气象的是( )
A.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维新变法思想出现
17.(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取消帝制 ②护国运动爆发③二次革命开始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8.(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溥仪
19.(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侵略战争----轰出一个民族一段悲情历史,面对列强侵略,为救亡图存,许多仁人志士不懈努力,不断反思。阅读材料:
材料一 结构图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 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 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 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 学习西方。1895年5月, 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
材料四: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词中,孙中山分析了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的最大的原因,“不知道革命何时可以成功,并不想到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什么通盘计划去建设国家,只由各人的良心所驱使,……这种奋斗,所谓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的结构图,请按“战争与条约”的对应关系填写结构图①②③空格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根本目的何在?
(3)材料三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当时他上书给哪位皇帝?
(4)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属于什么政治派别?依照材料四的反思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2022·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自强运动。运动中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材料二:1898年,改良派寄希望于通过皇帝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这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了。
材料三: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探索事件?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1.(2022·吉林吉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走向,……从此宪法精神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到的三样革命是对什么思想的解读?这个思想是他领导什么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写出材料二中的“宪法”的名称及这部宪法肯定的制度和原则。
(3)用一句话高度评价孙中山。
参考答案: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变法救国是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的是民主共和主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D项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因此,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十九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了辛亥革命。所以,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次起义最终失败,所以清军并没有缴械投降,①错误;根据“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可知体现了失败的原因,②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起义并不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③错误;根据“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可知表现了革命党人英勇的气概,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
【解析】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材料描述的正式武昌起义,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排除ABC。故选D。
7.D
【解析】依据题干“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组织不是“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题意;故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1911年,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战役牺牲的烈士葬于黄花岗,因此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9.D
【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为平均地权。故选D。
10.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D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文献,排除A项;《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不具备宪法性质,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排除A项;百日维新没有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解放战争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排除。故选A项。
13.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中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故C符合题意;背景、经过和目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
14.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不涉及改革社会习俗,故C不符合题意;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不涉及改革社会习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C
【解析】1913年,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 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C项正确;徐锡麟和秋瑾发动的是反清起义,排除A和B项;蔡锷领导的是护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在1912年以后,由此可知属于北洋军阀时期的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1905年,排除C项;维新思想的出现是在19世纪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袁世凯取消帝制是在1916年3月,护国运动爆发是在1915年底,二次革命开始于1913年,宋教仁遇刺是在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之前。所以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③②①,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A
【解析】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故A符合题意;张勋曾经复辟帝制,但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排除B;段祺瑞和溥仪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排除CD。故选A。
19.(1)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
(2)学习外国利器;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 学习西方);光绪皇帝。
(4)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计划、组织松散或纪律不严。
【分析】(1)
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害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向外国学习技术;以求自强,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3)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 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 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可知,“中国失败”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为挽救民族危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4)
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材料四“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可知,分析革命失败原因是缺乏计划、组织松散或纪律不严。
20.(1)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光绪帝。
(3)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解析】(1)根据“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自强运动”得出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根据“1898年,改良派寄希望于通过皇帝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的得出是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期间的皇帝是光绪帝。
(3)根据“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得出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1.(1)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或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3)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是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是对民权主义的解读,“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是对民生主义的解读。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制定的宪法指的是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享有各种自由和权利,参议院形式立法权、总统行驶行政权,司法独立等。这些规定说明宪法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3)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到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之后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说明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