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25 21: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
  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是教学重点之一。按动物行为形成的时间,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并且使学生懂得,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都具有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2.动物行为的特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方面它是在前五节教材基础上的总结、概括和提高,是知识的一种升华,所以是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对于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初中生,要真正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撞入了一户主人未在的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中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屋内。当主人闻讯赶回农时,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遁进了山林。
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请同学们思考狼孩的这种怪异行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探究新知】
动物行为研究示例:
1、学生看书,教师点拨
实验1 (1)取涡虫 (2)作标记(3)水平放置,记录 (4)遮光处理,记录
实验2 (1)光照刺激看反应 (2)电刺激看反应(3)光紧接着电击反复100次 (4)101次只有光
2、学生活动讨论:
(1)、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3)、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4)、实验2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实验者 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点拨: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引导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举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1)动物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举例:小狗算术、鹦鹉学舌、猴子骑单车等
二,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课件展示:
(图片1)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问: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初生的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图片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图片3)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问: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答(通过分析可知,先天性行为有很多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自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 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有先天性行为, 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图片4)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图片5)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 去摘香蕉。
问: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山雀、幼猩猩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1、 设计表格进行比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的时期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   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在 遗传物质 的基础上,   通过 环境 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 和 学习 获得的
  对生存的   意义   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   适应 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 不断变化的 环境   更好的 生存和繁衍
  联系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1.根据行为的产生,把动物的行为分成两大类: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
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让动物
能够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4.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后天学
习行为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5.高等动物也有先天性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
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
三,随堂练习
1.狗吃骨头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什么行为?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两个成语分别表达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3.小狗做算术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与我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进教室 是否一样?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么?后天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一、动物的行为
1. 概念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
2. 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二、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靠于个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三、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 先天性行为 生来本能 维持基本生存
2. 学习行为 后天习得 更好适应环境
二、尝试探究自己的学习行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课本内容进行大量扩充,增加了介绍研究的动物行为学的科学家故事以及尝试研究自己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突出主体性,促进学生在活动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更加向往生物学研究。
本节课的重点是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意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很好的突破了难点。课堂上突出主体参与性,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