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导学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2 19: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在烈日和暴雨下》 主备人 赵娟萍 复备人 复核人 闫校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具体细致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难点: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内容
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二、走进暴雨1、“午后一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天气的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能够多拉一趟车。这时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就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顺序(找出写柳树、柳枝的语句)
俗语说:“风是雨头。”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A、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天气又干又热 B、柳条儿动了——有了凉风C、飘洒的摇摆,长出一截儿来——风渐大 D、随着风狂舞——大风 E、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暴雨来临前吓人的情景 F、横着飞——狂风。 3、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 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4、作者写暴雨写得如此逼真动人,是因为抓住了暴雨的特征。作者抓住了暴雨的那些特征?“直的雨道”,“只那么一片、一阵”,写出了夏雨来势凶猛,铺天盖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写出暴雨落下时冲势猛,力量足。“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写出暴雨落下时雨量大,声音响 5、课文写风云乍起到暴雨倾泻中过程中除了写风雨之外还抓住了暴雨哪些天气变化?
乌云、闪电。狂风、暴雨、乌云、闪电、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出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 。三、难点分析1、为什么要描写坐车人?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坐车人的什么性格特点?有什么作用?表现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描写坐车人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描写坐车人的所作所为,写出祥子的不幸遭遇;一是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强横可恶,提露旧社会的冷酷,环境的恶劣,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2、本文多次描写景物环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有何特点? 1、用景物描写衬托祥子生活的贫困;用景物描写衬托祥子拉车的痛苦以及祥子好强、坚韧的性格;用景物描写衬托社会的冷酷无情,突出祥子的社会地位。本文描写景物环境,有许多特点,这里说两点:一、突出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状貌。第二段写烈日暴晒下街上的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舌头;“柏油路”晒化了等等。二、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景物。文中多次写柳树以示天气情况:一点风也没有,“柳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起一点风了,“柳枝”“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作,“柳枝随着风狂舞”;又一阵风, 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3、结合整部小说,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外因:社会环境的黑暗;内因:祥子自身性格的弱点。 四、课堂小结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六、堂上清(100分)1、写出五句反应同情劳动人民的诗句。(50分)2、描写一段关于暴风雨的句子,不要照抄本文。200字左右。(50分) 祥子是个诚实淳朴的农村青年,由于农村破产,十八岁流落到北京,做了人力车夫。他年轻力壮,正直好强,吃苦耐劳,一心想着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第一次买的一辆车被反动军队连人带车抓走。人逃回后,再存下血汗钱,想第二次买车,正当他幻想靠自己力气生话下去时,老婆虎妞怀了孕,他将挑起更加沉重的生活担子。他忍受着巨大痛苦,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拉车,挣钱糊口。经过这场暴雨的浇淋,祥子的身体垮了。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是铁打的”,再也强不起来了,而另外的打击,如虎妞的难产、祥子卖车、贴心人小福子被迫自杀,一件接一件接踵而来。他痛切感到生活无聊、无望,最后完全绝望、堕落下去,正是从这场暴雨开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