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五单元第18课
迎与拒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议和,……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却不收。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公车上书
资产阶级改良派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从都察院到菜市口
——戊戌维新运动
壹
186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8年
日本开启明治维新
1871年
德国完成铁血革命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75年
法国确立共和政体
林肯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爱迪生
俾斯麦
麦克马洪
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
戊戌维新运动为何迎?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材料1-1:
赵省伟,李小玉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 上 1850-1937[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年,第50页。
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材料1-2:
福建
日本
德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戊戌维新运动为何迎?
康有为
事件 奏折名称 时间 结果
中法战争 《上清帝第一书》 (1888年)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未达
《马关条约》 《上清帝第二书》 【公车上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 未达
《上清帝第三书》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 送达
《上清帝第四书》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八日 未达
德国强占胶州湾 俄国抢占旅、大 《上清帝第五书》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 未达
《上清帝第六书》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八 送达
《上清帝第七书》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 送达
茅海建著.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出路
材料1-3:
戊戌维新运动为何迎?
材料1-4:甲午、乙未兵败地割,求和赔款,皇上日夜忧愤,益明中国致败之故,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每维新宗旨商询于枢臣。
(清)苏继祖等著.清廷戊戌朝变记:外三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0页。
决心变法图强,不作亡国之君
光绪皇帝
戊戌维新运动为何迎?
孔子患列侯之争,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讥。…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康有为宣传变法为何要从孔子和经学入手?
托古改制更具合理性,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借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反映当时守旧势力仍然强大,而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康有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清德宗实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光绪帝
康有为 梁启超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结合其内容,你认为这场变法能否挽救民族危亡?
没有真正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特别是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
无实权
“帝遇疾
皇太后复训政”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始。
——《谭嗣同全集》下册
◎慈禧太后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训政,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
与此同时,紫禁城外的广阔天地里,却爆发了惊心动魄的事件,迫使太后和顽固的满族亲王们将注意力从纯粹的宫廷问题转向一个全新的问题。
——[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从山东到北京
——义和团运动
贰
义和团运动为何拒?
材料2-1:从1861年6月发生首次大规模驱逐洋教士的贵州教案开始,各地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茶。到了90年代初,反洋教斗争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并逐渐汇集在一起。
材料2-3:中日一役以后,中国政权为外人遏抑,地方官为外人攘夺,仇恨外人之心亦因此而愈深。
1.黎仁凯,李云豪主编;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景廷宾扫清灭洋起义研究会编.景廷宾起义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2004年,第67页。
3. 教案奏议汇編 卷4 教士辨言[M].上海:上海书局,1901年,石印本。
传统心理下的排外情绪
民族危机下的仇洋意识
2.(战国)左丘明著;(晋)杜预注.左传 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09页。
材料2-2: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材料2-4:所至之地,尽将村落民家坏拆。……具毁坟拆舍亦一文不与。此举动是不以人类待土民也,民切齿饮恨已久,无所告诉,已延至今日,是忍之而又忍者也。其土民田庐皆归乌有,无以饮食,无以栖止,父子夫妇兄弟流离道路,相转死亡于沟壑,不知几人矣。
时论译录:文明国人之野蛮行为(译日本报)[N].清议报,1900:4134-4140(65)。
经济掠夺下的顽强抵抗
义和团运动为何拒?
这场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绝非偶然。在德国人控制的胶州及其港口中发生的那些极端事件,使山东人民清醒地意识到,正是不久前沦入德国人的统治后…才使中国遭到痛苦。
——[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1898年冬
开始兴起,
提出“扶清灭洋”
1899年底
清政府先抚后剿,
运动转向直隶
1900年6月
清政府招抚,
义和团控制京津
1900年8月
中外联合镇压
义和团运动渐息
义和团运动形势
◎义和团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折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最恨和约,误国秧民,上行下效,民冤不申。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提出了怎样的斗争目标?如何评价这种斗争?
“扶清灭洋”的排外主义口号虽然不可避免地具有盲目排外地消极意义,但它要求驱逐外国侵略者,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却是这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的主流,符合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要求。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1卷
(1900年)5月28日,紫禁城城墙外几英里的丰台火车站被烧毁。公使们终于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军队来支援。
——[英]茱莉亚·博伊德《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从大沽口到紫禁城
——八国联军侵华
叁
八国联军处死被俘的义和团
这皇城遭劫已经够糟了,但城里的肆意杀戮更加残酷。那时拳民已经摘下了使他们有别于平民的红色衣饰,于是,普通老百姓就全都成了联军士兵乱开枪的靶子。
——[英]茱莉亚·博伊德《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义和团在老龙头火车站伏击侵略军
瓦德西:“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日]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天朝五百年不可冒犯的神圣,在两秒钟里就被洋鬼子亵渎了。
——[英]阿诺德·H.S.兰道《中国与协约国》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联军司令瓦德西在检阅部队
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
从桌前到深渊
——民族危机的加深
肆
1.惩办中央和地方的“首祸诸臣”;
2.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亿两;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所有炮台,各国可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赫德:“中国将被逼入深渊”。
—— [美]费正清 等《北京总税务司:中国海关赫德信件》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你如何理解“中国将被逼入深渊”
《辛丑条约》签署场景
内容 影响
政治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设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清政府沦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本息共计9.8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和经济的衰败
外交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派兵驻守 使馆实际成为
“国中之国”
军事 拆毁大沽至北京炮台, 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丧权辱国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0年,老佛爷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在逃难的漫长旅途中度过的。……不过,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宫殿将在废墟上重建,新的金银财宝将源源不断地重新汇聚,这不用担心,因为她有四万万恭顺地臣民,随时准备为她供奉。……这绝不是臆想,这一切都会实现。
—— [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 陈天华《猛回头》(1903)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