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培优练5.2.3社会行为
一、填空题
1.(2020八上·容县期中)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答案】组织;等级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有蚁后、雄蚁、工蚁,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雄性狒狒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故答案为:组织;等级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2.(2021八上·陆丰期中)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 、 、 和 。
【答案】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蚁后、蚁王和幼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故答案为: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3.(2021八上·毕节期末)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气味;动作;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气味;动作;声音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2)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3)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4.(2020八上·牡丹江期中)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探究时应选择 (选填“饱腹”或“饥饿”)状态的蚂蚁进行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成群的蚂蚁结成长队奔向食物,这是该家族成员中的 负责该项职责,它们之间可以依靠 进行通讯。
【答案】饥饿;工蚁;气味(触角)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寿命可长达15年。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饥饿;工蚁;气味(触角)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5.(2020八上·马山期中)“飞蛾扑火”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蝶蛾类昆虫的幼虫大多是农业害虫,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 作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阻止其交配,诱杀农业害虫。
【答案】先天性;遗传物质;性外激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飞蛾扑火”是蛾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所以,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故答案为:(1)先天性;(2)遗传物质;(3)性外激素。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的含义,动物的通讯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等;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动物间进行信息交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以上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
6.(2019八上·吉林期中)我们知道的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 、 、 ;哺乳动物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 、 、 、 等。
【答案】蜜蜂;蚂蚁;白蚁;猴;狒狒;象;狼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结合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可知: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白蚁等;哺乳动物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猴、狒狒、象、狼等。
【分析】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二、单选题
7.(2022八上·深圳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2022八上·中山期末)2021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的迁徙引起社会关注。其中一头小公象离群后变得特别有攻击性。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离开了首领的约束。首领对小象的约束属于( )
A.繁殖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9.(2022八上·潮州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大马哈鱼群沿江逆流去产卵 D.草原上的狼群合作围猎黄羊群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粒,这属于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表明具有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0.(2021八上·封开期末)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徙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象的群体内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具有社会行为,A说法正确。
B、研究动物的行为用观察法,用无人机远距离的观察可以不影响动物的行为,B说法正确。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说法错误。
D、象群的迁移到新的生态系统中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原来的生物产生影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动物中的社群行为具有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别是基因多样性的体现。
11.(2021八上·封开期末)俗话说“人有人言,曾兽有兽语”。下列动物进行交流的语言正确的是( )
A.蚂蚁:舞蹈 B.蜜蜂:触角
C.猩猩:肢体语言 D.鯨:游泳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而蚂蚁靠气味,A说法错误。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B说法错误。
C、猩猩属于哺乳动物,能通过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C说法正确。
D、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游泳是鲸鱼的运动方式,而不是进行信息交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往往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12.(2015八上·海南期中)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 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另外蜜蜂群体中也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所以在题目中的动物只有蜜蜂和白蚁具有社群行为,而其它的动物则没有。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2)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13.(2021八上·营口期末)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 B.一个养鸡场有上千只肉鸡
C.几只狮子围捕两只羚羊 D.狼群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狮子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狼群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狼王,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4.(2021八上·德惠期末)农民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来控制蝶蛾类害虫数量,实际上是在干扰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产卵
【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5.(2021八上·朝阳期末)蚂蚁搬家时分工明确,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蚂蚁的行为不属于取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蚂蚁搬家时,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6.(2021八上·吉林期末)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黑长尾猴会依据发现的敌害而发出不同的叫声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为( )
A.气味 B.动作 C.声音 D.体色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如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是通过动作引起同伴的警觉,防御敌害。题干中,黑长尾猴会依据发现的敌害而发出不同的叫声,因此属于用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D.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A不符合题意。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学习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B符合题意。
C.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首领”,由它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C 不符合题意。
D.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2021八上·大安期末)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2只狗争夺骨头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间觅食麦粒
C.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D.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行为,A不符合题意。
B.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间觅食麦粒,是一种动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 大批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表示同种动物间的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 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其中一支威猛的头羊领导着羊群,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9.(2021八上·大安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B.啄木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
C.小狗外出时,经常在电线杆等处撤尿
D.天上有老鹰盘旋时,老母鸡会“召唤”小鸡向其聚拢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这属于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B符合题意。
C.小狗外出时,经常在电线杆等处撒尿,因为他们的尿液或者体液里含有特殊化学元素,可以产生特殊的刺激素,这些刺激素是用来表示占领地盘、招引雌性、警告同性,C不符合题意。
D.母鸡发现天空中出现老鹰时会发出鸣叫,是母鸡向小鸡发出尽快躲藏的信息,为了告诉小鸡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0.(2021八上·和平期末)下列能体现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蜻蜓点水是蜻蜓产卵,属于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是群居,但不具有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体现了蜜蜂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不具备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1.(2021八上·保定期末)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
B.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有的高等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老虎,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C不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蜜蜂群体,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三、综合题
22.(2022八上·潮州期末)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吉祥物的设计方案是以陕西秦岭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下图是丽丽对“秦岭四宝”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
(1)丽丽把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分为一类,它们所属的类群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体表被毛,是现存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2)朱鹮属于鸟类,前肢变成 ,胸肌发达,能为飞行提供动力。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鸟类的迁徙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3)朱鹮主要以小鱼为食,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来游泳。
(4)金丝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明确的 ,还形成等级,说明金丝猴具有 行为。
(5)全运会中跑步等运动都需要运动系统直接参与,骨骼肌有受到来自 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般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 组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
(6)“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均为国宝级动物,这些动物在维持 的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胎生哺乳
(2)翼;先天性
(3)鳃;鳍
(4)分工;社会
(5)神经;两
(6)生态系统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现存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故丽丽把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分为一类。
(2)朱鹗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能辅助呼吸,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能为飞行提供动力;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鸟类迁徙行为,是鸟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
(4)金丝猴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群行为。
(5)骨骼肌有受到神经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收缩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作为消费者是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环,因此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6)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3.(2021八上·封开期末)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蜜蜂群体由雌性工蜂、蜂王、雄蜂组成。一个蜂巢中常常有数万只蜜蜂,而蜂王只有一只,工蜂维持整个蜂群上万个个体的生存,它们建筑蜂巢、清扫蜂室、喂养幼蜂、外出采集花蜜、保卫蜂巢等。雄峰唯一任务就是与蜂王交配,蜂王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根据以上回答问题。
(1)动物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门动物, 蜜蜂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体内没有 ,但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 对足, 对翅。
(2)在像蜜蜂这样不同个体 ,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叫做 行为,工蜂采蜜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一种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蜜蜂体内的 决定的。
(3)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从行为目的分类,这是动物的 行为。
(4)在很多诗句中常常同时描写蜜蜂和蝴蝶,其中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咏素蝶诗》的一句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从行为目的上看,分别描写了 行为和 行为。
【答案】(1)节肢;脊柱;3;2
(2)分工合作;社会;先天性;遗传物质
(3)节律
(4)觅食;防御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包括昆虫类、多足类、甲壳类和多足类,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蜜蜂体内没有脊柱,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和足均分节,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2)在像蜜蜂这样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叫做社会行为,工蜂采蜜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是由蜜蜂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一种本能。
(3)节律行为是指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行为,所以,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这是蜜蜂的昼夜节律行为,是由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
(4)在很多诗句中常常同时描写蜜蜂和蝴蝶,其中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咏素蝶诗》的一句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从行为目的上看,分别描写了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脊柱、3、2;(2)分工合作、社会、先天性、遗传物质;(3)节律;(4)觅食、防御。
【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的行为类型、社会行为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同种动物群体内的集体合作的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动物的行为根据行为的目的可以把行为分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觅食行为、节律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24.(2021八上·揭西期中)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
(1)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 行为。猴群在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有其他动物进来,哨兵会发出吼叫声,其他动物立即离开。从动物行为功能看属于 行为。
(2)据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 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措施中的 。
(4)猕猴等野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保护它们的家园!
【答案】(1)社群;防御
(2)物种
(3)就地保护
(4)消费者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动物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猴群在 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有其他动物进来,哨兵会发出吼叫声,其他动物立即离开。从动物行为功能看属于防御行为。
(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 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4)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猕猴等野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分析】(1)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八上·广汉期中)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个较大的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培养皿,在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得最多。
分析实验并回答:
(1)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
(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
(3)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蚂蚁妇喜欢吃白糖,该实验的变量是 。
(5)当蚂蚁发现可口的食物后会招来其它同类,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答案】(1)蚂蚁喜欢吃白糖
(2)避免偶然性
(3)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
(4)不同的食物(食物种类)
(5)气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根据常识可以作出假设:蚂蚁喜欢吃白糖。
(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是为了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
(4)该实验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变量是不同的食物(食物的种类)。
(5)蚂蚁的通讯是靠触角分泌气味。
故答案为:(1)蚂蚁喜欢吃白糖;(2)避免偶然性;(3)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4)不同的食物(食物的种类);(5)气味。
【分析】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6.(2021八上·广汉期中)分析下列实验探究,回答有关动物的行为相关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应属于 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 行为,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 而逐渐形成的。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
(4)大野蜂同蜜蜂一样,当春天百花争艳时,大野蜂也会在花间忙碌,大野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大野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大野蜂具有社会行为。
【答案】(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
(3)差(弱)
(4)动作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捕食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实验⑤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所以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差(弱)。
(4)同蜜蜂一样,大野蜂通过舞蹈即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2)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3)差(弱);(4)动作。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大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声音、动作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培优练5.2.3社会行为
一、填空题
1.(2020八上·容县期中)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2.(2021八上·陆丰期中)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 、 、 和 。
3.(2021八上·毕节期末)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4.(2020八上·牡丹江期中)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探究时应选择 (选填“饱腹”或“饥饿”)状态的蚂蚁进行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成群的蚂蚁结成长队奔向食物,这是该家族成员中的 负责该项职责,它们之间可以依靠 进行通讯。
5.(2020八上·马山期中)“飞蛾扑火”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蝶蛾类昆虫的幼虫大多是农业害虫,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 作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阻止其交配,诱杀农业害虫。
6.(2019八上·吉林期中)我们知道的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 、 、 ;哺乳动物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 、 、 、 等。
二、单选题
7.(2022八上·深圳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8.(2022八上·中山期末)2021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的迁徙引起社会关注。其中一头小公象离群后变得特别有攻击性。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离开了首领的约束。首领对小象的约束属于( )
A.繁殖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9.(2022八上·潮州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大马哈鱼群沿江逆流去产卵 D.草原上的狼群合作围猎黄羊群
10.(2021八上·封开期末)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徙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11.(2021八上·封开期末)俗话说“人有人言,曾兽有兽语”。下列动物进行交流的语言正确的是( )
A.蚂蚁:舞蹈 B.蜜蜂:触角
C.猩猩:肢体语言 D.鯨:游泳
12.(2015八上·海南期中)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13.(2021八上·营口期末)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 B.一个养鸡场有上千只肉鸡
C.几只狮子围捕两只羚羊 D.狼群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14.(2021八上·德惠期末)农民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来控制蝶蛾类害虫数量,实际上是在干扰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产卵
15.(2021八上·朝阳期末)蚂蚁搬家时分工明确,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16.(2021八上·吉林期末)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黑长尾猴会依据发现的敌害而发出不同的叫声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为( )
A.气味 B.动作 C.声音 D.体色
1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D.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18.(2021八上·大安期末)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2只狗争夺骨头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间觅食麦粒
C.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D.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19.(2021八上·大安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B.啄木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
C.小狗外出时,经常在电线杆等处撤尿
D.天上有老鹰盘旋时,老母鸡会“召唤”小鸡向其聚拢
20.(2021八上·和平期末)下列能体现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1.(2021八上·保定期末)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
B.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三、综合题
22.(2022八上·潮州期末)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吉祥物的设计方案是以陕西秦岭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下图是丽丽对“秦岭四宝”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
(1)丽丽把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分为一类,它们所属的类群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体表被毛,是现存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2)朱鹮属于鸟类,前肢变成 ,胸肌发达,能为飞行提供动力。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鸟类的迁徙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3)朱鹮主要以小鱼为食,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来游泳。
(4)金丝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明确的 ,还形成等级,说明金丝猴具有 行为。
(5)全运会中跑步等运动都需要运动系统直接参与,骨骼肌有受到来自 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般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 组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
(6)“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均为国宝级动物,这些动物在维持 的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23.(2021八上·封开期末)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蜜蜂群体由雌性工蜂、蜂王、雄蜂组成。一个蜂巢中常常有数万只蜜蜂,而蜂王只有一只,工蜂维持整个蜂群上万个个体的生存,它们建筑蜂巢、清扫蜂室、喂养幼蜂、外出采集花蜜、保卫蜂巢等。雄峰唯一任务就是与蜂王交配,蜂王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根据以上回答问题。
(1)动物界中数量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门动物, 蜜蜂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体内没有 ,但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 对足, 对翅。
(2)在像蜜蜂这样不同个体 ,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叫做 行为,工蜂采蜜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一种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蜜蜂体内的 决定的。
(3)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从行为目的分类,这是动物的 行为。
(4)在很多诗句中常常同时描写蜜蜂和蝴蝶,其中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咏素蝶诗》的一句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从行为目的上看,分别描写了 行为和 行为。
24.(2021八上·揭西期中)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
(1)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 行为。猴群在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有其他动物进来,哨兵会发出吼叫声,其他动物立即离开。从动物行为功能看属于 行为。
(2)据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 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措施中的 。
(4)猕猴等野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保护它们的家园!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八上·广汉期中)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个较大的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培养皿,在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得最多。
分析实验并回答:
(1)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
(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
(3)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蚂蚁妇喜欢吃白糖,该实验的变量是 。
(5)当蚂蚁发现可口的食物后会招来其它同类,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26.(2021八上·广汉期中)分析下列实验探究,回答有关动物的行为相关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应属于 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 行为,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 而逐渐形成的。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
(4)大野蜂同蜜蜂一样,当春天百花争艳时,大野蜂也会在花间忙碌,大野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大野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大野蜂具有社会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组织;等级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有蚁后、雄蚁、工蚁,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雄性狒狒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故答案为:组织;等级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2.【答案】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蚁后、蚁王和幼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故答案为: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3.【答案】气味;动作;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气味;动作;声音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2)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3)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4.【答案】饥饿;工蚁;气味(触角)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寿命可长达15年。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饥饿;工蚁;气味(触角)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5.【答案】先天性;遗传物质;性外激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飞蛾扑火”是蛾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所以,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故答案为:(1)先天性;(2)遗传物质;(3)性外激素。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的含义,动物的通讯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等;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动物间进行信息交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以上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
6.【答案】蜜蜂;蚂蚁;白蚁;猴;狒狒;象;狼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结合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可知: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白蚁等;哺乳动物中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猴、狒狒、象、狼等。
【分析】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9.【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粒,这属于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表明具有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0.【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象的群体内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具有社会行为,A说法正确。
B、研究动物的行为用观察法,用无人机远距离的观察可以不影响动物的行为,B说法正确。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说法错误。
D、象群的迁移到新的生态系统中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原来的生物产生影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动物中的社群行为具有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别是基因多样性的体现。
11.【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而蚂蚁靠气味,A说法错误。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B说法错误。
C、猩猩属于哺乳动物,能通过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C说法正确。
D、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游泳是鲸鱼的运动方式,而不是进行信息交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往往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12.【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 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另外蜜蜂群体中也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所以在题目中的动物只有蜜蜂和白蚁具有社群行为,而其它的动物则没有。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2)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如蜜蜂的圆形舞、鸟类的鸣叫、性外激素等.
13.【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狮子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狼群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狼王,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4.【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5.【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蚂蚁的行为不属于取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蚂蚁搬家时,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它们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6.【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如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是通过动作引起同伴的警觉,防御敌害。题干中,黑长尾猴会依据发现的敌害而发出不同的叫声,因此属于用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7.【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A不符合题意。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学习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B符合题意。
C.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首领”,由它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C 不符合题意。
D.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行为,A不符合题意。
B.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间觅食麦粒,是一种动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 大批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表示同种动物间的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 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其中一支威猛的头羊领导着羊群,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9.【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这属于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啄树干时发出“笃笃笃”的声音,B符合题意。
C.小狗外出时,经常在电线杆等处撒尿,因为他们的尿液或者体液里含有特殊化学元素,可以产生特殊的刺激素,这些刺激素是用来表示占领地盘、招引雌性、警告同性,C不符合题意。
D.母鸡发现天空中出现老鹰时会发出鸣叫,是母鸡向小鸡发出尽快躲藏的信息,为了告诉小鸡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0.【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蜻蜓点水是蜻蜓产卵,属于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是群居,但不具有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体现了蜜蜂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不具备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1.【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有的高等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老虎,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C不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蜜蜂群体,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22.【答案】(1)胎生哺乳
(2)翼;先天性
(3)鳃;鳍
(4)分工;社会
(5)神经;两
(6)生态系统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现存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故丽丽把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分为一类。
(2)朱鹗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能辅助呼吸,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能为飞行提供动力;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鸟类迁徙行为,是鸟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
(4)金丝猴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群行为。
(5)骨骼肌有受到神经的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收缩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作为消费者是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环,因此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6)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3.【答案】(1)节肢;脊柱;3;2
(2)分工合作;社会;先天性;遗传物质
(3)节律
(4)觅食;防御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包括昆虫类、多足类、甲壳类和多足类,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蜜蜂体内没有脊柱,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和足均分节,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2)在像蜜蜂这样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叫做社会行为,工蜂采蜜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是由蜜蜂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一种本能。
(3)节律行为是指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行为,所以,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这是蜜蜂的昼夜节律行为,是由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
(4)在很多诗句中常常同时描写蜜蜂和蝴蝶,其中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咏素蝶诗》的一句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从行为目的上看,分别描写了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脊柱、3、2;(2)分工合作、社会、先天性、遗传物质;(3)节律;(4)觅食、防御。
【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的行为类型、社会行为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同种动物群体内的集体合作的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动物的行为根据行为的目的可以把行为分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觅食行为、节律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24.【答案】(1)社群;防御
(2)物种
(3)就地保护
(4)消费者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动物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猴群在 集体行动时,有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有其他动物进来,哨兵会发出吼叫声,其他动物立即离开。从动物行为功能看属于防御行为。
(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 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三个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4)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猕猴等野生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分析】(1)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5.【答案】(1)蚂蚁喜欢吃白糖
(2)避免偶然性
(3)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
(4)不同的食物(食物种类)
(5)气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根据常识可以作出假设:蚂蚁喜欢吃白糖。
(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实验中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是为了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
(4)该实验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变量是不同的食物(食物的种类)。
(5)蚂蚁的通讯是靠触角分泌气味。
故答案为:(1)蚂蚁喜欢吃白糖;(2)避免偶然性;(3)使蚂蚁更积极地寻找食物;(4)不同的食物(食物的种类);(5)气味。
【分析】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6.【答案】(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
(3)差(弱)
(4)动作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捕食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实验⑤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所以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差(弱)。
(4)同蜜蜂一样,大野蜂通过舞蹈即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2)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3)差(弱);(4)动作。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大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声音、动作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