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东汉的兴衰
1.(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黄巾起义发生在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咸阳
3.(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有的历史事件会成为一个时期代表性的政治符号。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成为代表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政治符号”是( )
A.国人暴动 B.匈奴南下 C.八王之乱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开元盛世
6.(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古代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位篡位的巨奸。王莽篡位建立的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7.(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得东汉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其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他”是
A.刘邦 B.嬴政 C.刘秀 D.王莽
8.(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东汉后期动摇东汉统治,使王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楚汉之争
C.北方匈奴族的南下袭扰 D.王朝的腐败
9.(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某同学进行分类整理人物时,将陈胜、吴广、张角分为一类的原因是
A.推翻了腐朽的统治 B.领导了农民起义 C.抵抗了外族的侵略 D.抗击了宦官专权
10.(2022·吉林延边·七年级期末)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下 列史料与东汉无关的是
A.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B.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C.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1.(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发生于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其不同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独特之处是( )
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B.攻占了许多郡县城市
C.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 D.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
1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13.(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初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1世纪初
14.(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5.(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尧舜禹之间传让部落首领的制度一一______。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朝代——______。
(3)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行的政策——______。
(4)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的盛世局面一一______。
16.(2022·吉林·七年级期末)某班同学举行以“古代史上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2)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的是哪两位人物?他们领导的起义有什么历史地位?
(3)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的农民大起义是什么?此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从以上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17.(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摘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年代尺上A、B对应的两个治世时期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与“地域的统一”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8.(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围绕节选的“三字经”,结合所学知识介绍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要求:(1)介绍中至少包括与“三字经”描述相关的人物、史实各六例,并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2)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D项正确,排除C项;秦朝发生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起义,排除A项;新朝的起义是绿林赤眉起义,排除B项。故选D项。
2.A
【解析】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排除A项;匈奴南下在魏晋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C项正确;地方豪强独霸一方,不属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A项;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并非朝中大将篡夺皇位,排除B项;农民起义,不属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秀被称为光武帝,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因此被称为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排除C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王莽建立的是新朝,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故C项正确;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排除A项;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排除B项;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选C项;刘邦建立西汉,嬴政建立秦朝,王莽建立新朝,均与“东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A项正确;楚汉之争是在秦朝灭亡后发生,排除B项;北方匈奴族的南下袭扰不是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王朝的腐败不是导致东汉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由此可知,将陈胜、吴广、张角分为一类的原因是他们领导了农民起义,B项正确;秦朝是被刘邦起义军推翻的,东汉被曹丕所灭,所以“推翻了腐朽的统治”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抵抗了外族的侵略”和“抗击了宦官专权”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B项符合题意;A、C、D项符合东汉的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黄巾起义不同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独特之处是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C项正确;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是相同点,排除A项;秦末农民起义也攻占了郡县城市,排除B项;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表述与材料反映的农民起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由材料“直如弦,死道边”可知,这反映的是正直不阿的官员被排挤致死的内容,由材料“曲如钩,反封侯”可知,这说明善于谄媚的奸臣得到重用,造成政治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内容。故选项A符合题意;社会是比较混乱,人民遭殃但不至于民不聊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时主要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是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农民起义,推翻东汉是在东汉后期不是在东汉顺帝末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和年代。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多少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多少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世纪又分前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公元25年应该为公元1世纪初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桓帝到西晋统一前的历史主要处于三国分裂时期,三国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所以导致了全国人口的大量减少。B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B项表述错误;D项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5. 禅让制 商朝 推恩令 “光武中兴”
【解析】(1)据所学可知,尧舜禹之间传让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①(禅让制)。
(2)据所学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②(商朝)开始。
(3)据所学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行的政策③(推恩令)
(4)据所学可知,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④“光武中兴”。
16.(1)国人暴动。
(2)陈胜、吴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黄巾起义。张角。
(4)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不畏强权的精神等。
【解析】(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暴虐无道,独断专行,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西周开始走向衰落。
(2)公元前209年,由于遇大雨误期,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秦末农民起义。这次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统治黑暗,人民无法忍受,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结合以上材料的学习,我感受到农民阶级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不畏强权的精神,值得敬佩。
17.(1)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2)文化的一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治的一统: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或者:建立刺史制度);地域的一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或者: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代尺上A、B对应的两个治世时期的名称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实现“政治的一统”推行推恩令,为“地域的一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公元前119 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大胜而归,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18.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一战中打败项羽,获得最后胜利。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王莽篡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农民起义,最终被推翻。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汉献帝时,东汉灭亡: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东汉灭亡。
【解析】根据材料“赢秦氏,始兼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传二世,楚汉争”,并结合实行可得出,项羽、刘邦进行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一战中打败项羽,获得最后胜利。根据材料“高祖兴,汉业建”,并结合实行可得出,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至孝平,王莽篡”,并结合实行可得出,王莽篡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农民起义,最终被推翻。根据材料“光武兴,为东汉”,并结合实行可得出,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根据材料“四百年,终于献”,并结合实行可得出,汉献帝时,东汉灭亡。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东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