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5 23: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④大败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3.(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4.(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5.(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我们今天吃的核桃、葡萄、石榴等水果,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这些水果传入中原的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6.(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A.张骞 B.班超 C.班勇 D.甘英
7.(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 )
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
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
8.(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有人说:“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一千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五百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关系最密切人物是(  )
A.张骞 B.商鞅 C.主父偃 D.董仲舒
9.(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两汉时期,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张骞 ②董仲舒 ③主父偃 ④班超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0.(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2018年3月以“一带一路”为题材的话剧《行者无疆》播出,它选自西汉张寨首辟“凿空之旅”、“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历史。话剧中可能出现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11.(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应该是( )
A.丝绸之路是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
B.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C.丝绸之路开通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丝绸之路见证了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12.(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13.(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张骞原是一名郎官,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在去往西域的路上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10余年,在威胁利诱面前,‘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材料反映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
①威武不屈②报效祖国③坚持不懈④勇于纠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2·吉林延边·七年级期末)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一一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一
(4)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5.(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源于汉代张骞凿空之旅后,打通的陆上丝绸之路与之后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请写出汉代陆上与海上丝路的路线。
16.(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朝时期为开通和经营丝绸之路而出使到西域的两位使者各是谁?
(2)请写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播到西域、从西域传播到中原的主要商品各是什么?
(4)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作用?
17.(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图1
(1)请写出图1中的A、F地点名称。图1路线的开拓,得益于汉朝哪位皇帝的大力支持?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理由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展区三:文物篇
图2
(3)图2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请写出出通过丝绸之路相继西传的物品和技术各一例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有怎样的意义?
展区四:时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4)根据展区四的材料,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或作用。(根据材料归纳至少两点)
18.(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以及B点所代表的国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绸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制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写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材料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凝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汉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什么?有何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给丝绸之路重新命一个名字。
19.(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大汉使者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之旅”,他两次出使西域,18年之久,用生命开拓出这条陆上交通要道,即“丝绸之路”。
(1)这位大汉使者是谁?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
(3)西汉王朝为管辖西域地区设置的最高长官名称?
(4)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0.(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执政时期,中国对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2)他在思想上、教育上采取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他两次派道使团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在哪年?
(4)材料中“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指什么?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1.(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中说的“骞凿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2)凿空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3)凿空后开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被后人称为什么?请写出通过这条贸易通道,汉朝时我们输出和输入的物品或技术都有哪些?(各写一个即可)
(4)从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张骞的哪些做法或是品质,最让你敬佩?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是张骞,AC不符合题意;④大败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是卫青和霍去病,D项不符合题意;①派甘英出使大秦和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是班超在西域的主要活动,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项正确;BCD项不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解析】依据材料“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可知是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C符合题意;都江堰、长城和开通大运河不符合材料中“丝路”的信息,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从材料中“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可知是丝绸之路。
4.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指从长安出发、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B符合题意;丝绸之路从东向西出发,先经过今新疆境内后经过中亚、西亚,故A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而非洛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开通,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水果传入中原地区,B项正确;西域物资传入中原,发生在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秦朝、东汉、西晋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锡兰,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域各国和欧洲。可见,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张骞,A符合题意;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与材料“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信息不符,B不符合题意;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谋臣,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的主张,与材料“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信息不符,C不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信息不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二人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①④符合题意;董仲舒、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们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分别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的建议,②③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B
【解析】根据“凿空之旅”、“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可得出是丝绸之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故B正确;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不是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故A错误;丝绸之路的开通没有使西域归属中央,故C错误;丝绸之路见证了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不是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2.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通西域的相关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3.A
【解析】根据材料“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在去往西域的路上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10余年,在威胁利诱面前,‘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可知,该内容反映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威武不屈、报效祖国、坚持不懈。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勇于纠错,④表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1)夏朝 (2)司母戊鼎
(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4)丝绸之路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
(2)根据所学可知,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3)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大泽乡起义。
(4)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丝绸之路。
15.陆上丝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海上丝路的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因此陆上丝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海上丝路的路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16.(1)张骞;班超。
(2)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3)丝绸或瓷器等;良种马或玻璃等。
(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为开通和经营丝绸之路而出使到西域的两位使者各是张骞和班超。
(2)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3)
根据所学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播到西域的商品是丝绸或者瓷器;从西域传播到中原的主要商品是良种马或玻璃等。
(4)
根据所学可从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来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17.(1)A长安,F大秦,汉武帝
(2)张骞理由: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品质:为了理想目标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愿为国家建功立业。
(3)物品:丝绸、漆器技术:开渠、凿井、铸铁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毛衣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图是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故A长安,F大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三问开放性题目,张骞为了理想目标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愿为国家建功立业。
(3)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丝绸之路相继西传的物品有丝绸、漆器;中国的开渠、凿井、铸铁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毛衣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依据材料信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8.(1)长安;大秦;张骞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非洲半岛南端和锡兰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3)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家的共同发展;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黄金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等。
【分析】(1)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2)
根据所学可得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所学,路线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非洲半岛南端和锡兰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3)
根据“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得出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家的共同发展;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
结合所学可得出它是一条黄金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等。
19.(1)张骞。
(2)长安。
(3)西域都护。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两次出使西域”“用生命开拓出这条陆上交通要道”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要贡献。所以,大汉使者是张骞。
(2)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西汉都城长安。
(3)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管辖西域的最高长官。
(4)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得的交流和发展。
20.(1)汉武帝
(2)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教育上:兴办太学
(3)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4)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他执政时期,中国对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是西汉的一个辉煌时期,是盛世。
(2)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上:兴办太学。
(3)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出陇西;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4)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亚各国的联系;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21.(1)张骞通西域、西汉(汉朝、汉武帝时)
(2)西域都护
(3)丝绸之路;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等)
(4)不怕艰险勇于探索、不辱使命的责任心、为国分忧的使命感、威武不屈的气节等等。
【解析】(1)
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的功绩被称为“凿空”,所以“然骞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2)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沿着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有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沿着丝绸之路输入的物品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等。
(4)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不怕艰险勇于探索、不辱使命的责任心、为国分忧的使命感、威武不屈的气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