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拔高练习(全国通用)(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拔高练习(全国通用)(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21: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拔高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描写手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2)孔乙己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3)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4)他脸上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A.①心理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外貌描写
B.①神态描写 ②对话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肖像描写
C.①心理描写 ②对话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神态描写
D.①神态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外貌描写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半懂不懂地读遍了哥哥们的藏书.
B.奶奶们都爱唠唠叨叨,可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幼儿时,最忌讳的就是唠叨。
C.科学家研究表明,过去的50年地球在持续变暖,全球变暖是不屑置辩的事实,
D.听到自己的谎言被专家当面揭穿,这个骗子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神色。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C.《溜索》选自《遍地风流》,作者阿城。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
D.《蒲柳人家》的作者刘绍棠,北京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盜。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D.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涓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涌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一个民族的成就感。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在波斓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bǎo青春的朝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涓滴( ) 浇灌( ) 永bǎo( )青春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不骛于虚声”中“骛”的意思是( )
A.纵横奔驰 B.追求 C.迅速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无精打采:__________
(2)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无缘无故:__________
(3)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异想天开:__________
(4)(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洋溢: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变色龙》,完成下面小题。
变色龙
契诃夫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弓也没有。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③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面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④“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⑤……
⑥“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⑦“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米特里·米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官长,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么这世界上也没有活头了。”
⑧“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⑨“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⑩“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少说废话!”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侮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一—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 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唰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鸣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8.根据小说情节提示,补充写出1、4、5三处。
9.下面理解不正确的( )
A.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B.小说构思巧妙,以“狗咬人事件”为线索,聚焦场景,展开矛盾,塑造人物,揭示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社会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
C.文章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描写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刻画其灵活自如的“变色龙”美好形象。
D.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是在围观群众及将军家橱子的口中又无处不在,属于虚写人物。
10.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两处划线句子“脱”“穿”大衣的表达效果。
11.下面链接的《孔乙己》文字中的“笑”,渲染了欢喜、热闹的氛围,反衬了孔乙己命运的凄凉,增添了悲剧色彩。《变色龙》末尾“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品析。
链接: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邢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_____→______→______→小伟感到很踏实
13.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1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C
6. (1)juān guàn 葆 (2) 波斓壮阔 波澜壮阔 (3)B (4)排比 比喻
7. (1)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2)没有任何原因。 (3)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4)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8.疯狗 名贵 野狗
9.C
10.“脱”“穿”大衣2个细节,体现了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的变化,心理反应也迅速变化,这一细节,以小见大,细腻传神,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丑恶嘴脸生动传神,跃然纸上,极具讽刺效果。
11.“那群人”对赫留金的“笑”:①渲染了欢喜、热闹的氛围,反衬了赫留金一无所得的尴尬,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②侧面反映了“那群人”的冷酷麻木,也是对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丑恶行为的助长,反映沙皇俄国统治下整个社会的病态。
12. 父亲带小伟去钓鱼 父亲以蛤蟆鱼为例讲道理 小伟向父亲解释自己的本意
13.(1)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父亲为什么晚上去钓鱼?引发读者兴趣。(2)引出下文,为父亲抓蛤蟆鱼做铺垫。
14.(1)运用了拟人手法,“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2)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及昏暗的环境。
15.(1)“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2)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3)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无私奉献的人,不能做自私张扬的人。(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