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5 23: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导体、绝缘体,初步认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自主探究】
1.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 __的性质.
(2)电荷的种类:自然界只有____种电荷.人们把用____________________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___________________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电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
2.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和核外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______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带____电,电子带____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________.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________(选填“容易”或“能”)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________(选填“不容易”或“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课堂导入
小实验: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后;气球在墙上摩擦后;
现象:
【合作探究】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直尺靠近纸屑,发现 ,说明
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发现们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发现它们 ,说明 .
3.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发现 ,这说明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4.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现 ,这说明
5.将一小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 .
(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
(1)正电荷 、 负电荷:
用 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 ”表示;
用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 ”表示。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问题与讨论: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 (2)
(
3.
验电器:
)
(1)工作原理: 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 检验物体 带电
想一想:验电器张角的大小不同,说明什么?
4.电荷量(Q)
例 1 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
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
2.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种电荷,互相______造成的;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____种电荷,互相_______造成的.
3.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
D.不带电
二、原子及其结构
阅读课本P3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电荷是从哪里来的?
2.阅读教材第33、34页,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
(2)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
    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性。
(
核外电子
原子

+
+
+



)(4)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 的。人们把     叫做元电荷。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后发生了电子得失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例 4 原子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带电荷在数量上_______,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4.某带电粒子从原子核旁边高速穿越,其运行路线如图①,据此现象,可以猜想该粒子带____电,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另外,可判定图中运动轨迹为③的带电粒子带____电.
三、导体和绝缘体
油罐车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
(
A
B
)实验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实验结论:电荷没有发生移动, 说明橡胶棒不容易导电。
实验1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实验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 。
分析: 验电器B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
实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1.导体
3.绝缘体
例 5 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5.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B.导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导电
C.只有导体有电荷,绝缘体没有电荷
D.导体导电时一定是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
课后作业
1.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缝衣针和磁铁接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
B.电风扇扇叶的周边部分,容易积攒更多的灰尘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用干抹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上粘有细小的绒毛
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体,将它们互相摩擦后分开,由于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摩擦后得到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带负电 B.甲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3.中考专用文具袋内装有直尺、圆规、铅笔、圆珠笔、三角板和橡皮擦子,这些都是我们必备的学习用具。如图所示,如果在A、B两个金属夹子之间分别连入下列学习用具,再闭合开关,则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金属圆规 B.木铅笔壳 C.塑料尺子 D.橡皮擦子
4.某悬挂的通草球与绸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则通草球(  )
A.负电 B.正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5.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6.如图所示,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L靠近M的A端时,A端被L吸引,则(  )
A.M一定带负电 B.M一定带正电
C.摩擦时,L失去电子 D.摩擦时,L得到电子
7.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   (选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会出现头发蓬松的现象,此时梳子与头发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9.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   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   ,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   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