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猴子上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标 分析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办法。 在添画、黏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在了解传统“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本课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的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 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有简单地美术常识和基础的 绘画技巧,生活中见过猴子,对猴子有了 基础认知。 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添画上你喜欢的内容,和同学互相交流玩耍。 发挥想象,在猴子上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折出其他的东西。
学情 分析 学情结构分析: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将长方形的纸张裁成正方形的纸张;将“猴子上树”进行添画并装饰。 合作能够学会的:猴子的特征分析及画法。 需要教师点拨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认识了猴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折纸知识。 “猴子上树”的基本折纸方法和其他方法。 “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 美术绘画功底不同,动手能力不同,对折纸的学习力不同。
学习目标 1: 能制作出“猴子上树”能说出“猴子上树”的其他折法。 2: 能添画出“猴子上树”的装饰、黏贴等处理,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 3: 能在“猴子上树”的探究、制作中体验到乐趣。 4: 95%能制作出“猴子上树”并进行装饰,5%的学生能基本制作出“猴子上树”。
重难点及 突破措施 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及添画、黏贴等装饰。 难点:猴子上树的折法及添画、黏贴等装饰。 突破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充分运用展示图片、作品等讲解“猴子上树”的折法,激发学生兴趣。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猴子上树”的折法及添画、粘贴等。
教学 准备 课件、纸张、彩笔、投影仪、胶棒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一、 感知激趣 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学生观看老师演示“猴子上树”玩具,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能看出“猴子上树”中“猴子”是怎么爬树的
二、 自主学习 师:自学课本《猴子上树》,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上“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 能自学学会“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
三、 合作探究 新知探究1:(目标1) 教师提供不同折法的“猴子上树”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新知探究1:(目标2、3) 师引导学生探究几种不同的“猴子上树”的折法,并添画出装饰图案等,体会制作的乐趣。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 学生能探究出其他“猴子上树”的折法并进行添画装饰。 能制作出“猴子上树”,并能探究出其他“猴子上树”的折法
四、表现创作 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添画上喜欢的内容,和同学互相交流玩耍。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猴子上树”的制作和添画。展示学生的“猴子上树”,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哥同学的“猴子上树”最漂亮 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猴子造型和“猴子上树”的色彩进行评价。)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猴子上树”,能说出哪个同学的最漂亮。
五、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在猴子上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折出其他的东西。 学生各自在猴子上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折出其他的东西。 学生各自在猴子上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折出其他的东西,并跟同学一起玩一玩。
板书设计 猴子上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