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辩”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去、决”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观点的依据,体会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说明观点”的辩论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人辈出,先贤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出示名言: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好学 — —不耻下问。
这些名言都是出自谁之口?(孔子)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2.出示孔子资料,生自读。孔子 ,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他博学多闻 ,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但却有一个问题 ,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 ,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回两千五百年前,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吧。
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3.补齐课题,指导书写 “辩 ”字
二、读通读顺,了解文意
1、出示课件:一读——读准读顺大声读课文,你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试一试。(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自信地大声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点拨多音字“为”的读音(学生齐读)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读顺,还要读得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才更有韵味
2、出示课件:二读——读出韵味我们再来读读,你是否能读出古文的韵味?(学生自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
(指生读,评价)
师:在这篇古文中,有几个长句子,老师觉得这样读更舒服,大家认真听。
(出示句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教师范读(“大如车盖”重读,“盘盂”轻读,反问句语调上扬,“沧沧凉凉”读的轻缓,“探汤”读的重快)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练习一下。(学生练读)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学生男女生分读)
师:读准字音也读出韵味了,我们接下来该干什么?
3、出示课件:
三读——读懂文意
( 1)交流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几种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借助插图、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
(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检查学习效果
师:这次,我们换种方式,我来问,你来答。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因为什么而争辩,便问他们原因,一个小孩说——(指生答)
(预设)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师:另一个小孩争辩说——(指生答)
(预设)
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师:第一个小孩解释说——(指生答)
(预设)
生: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近的时候大远的时候小的道理吗?
师:第二个小孩不服说——(指生答)
(预设)
生: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远的时候凉近的时候热的道理吗
师: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所有同学一起。
(预设)
生: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探究质疑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在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并完成表格。
( 1)学生自主填表,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
( 2)小组派代表汇报。
( 3)两小儿的辩斗精彩激烈,细细看来两人的辩斗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预设:
①不同之处:同样是观察太阳,观点却不同(他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一个是从触觉角度,所以结果不同。)
②相同之处一:都是先说观点,后说理由。
③相同之处二:两小儿用到的论证观点的方法是相同的 —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反问加强语气
2.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 — —辩斗。你是如何理解 “辩斗 ”?
四、学习辩斗,辩出情趣
(1)师生试 “辩 ”,做示范
(2)全班分角色,生生试 “辩 ”师:开始辩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一儿曰——
生 1:(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生 2:(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生 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曰——
生 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坚持曰——
生 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争辩曰——
生 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反驳曰——
生 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不服曰——
生 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生 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跺着双脚曰——
生 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指着一儿曰——
生 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五、迁移运用, “智 ”的启迪
1.通过这激烈的辩斗,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坚持己见。)
2.太阳离地球的远近这个问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孔老夫子。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谁说你知识丰富?谁说你学问渊博?原来你也不知道啊!来,我们再来一起笑一笑。两小儿笑曰——
生:(齐答)哈哈!孰为汝多知乎?
3.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
请你写一写。
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预设:吾不能决也!愧矣!愧矣!这真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呀 !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尔等可以为师矣!学无止境,吾将学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实事求是,虚心好学)
总结:这个故事虽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了,但两小儿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实事求是,虚心好学,知识的无穷无尽、学无止境,已成为一种人生智慧永远照耀着我们!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 大胆质疑 独立思考
孔子 实事求是 虚心好学
知识 无穷无尽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