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6.灰

文本解读
《灰雀》是一篇语言精练朴实、表达方式独特的课文。写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抓了一只灰雀,经过列宁的引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灰雀归园的故事。
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而人物对话简洁,语言背后内容丰富,给学生留下了很多想象、探索人物内心活动的空间,这是文本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本节课核心的教学内容,更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抓手。
学情分析
从学习基础上来说,学生了解过提示语,在一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书本中对话的提示语是逐步增多丰富的,一二年级不太用提示语,三年级则会逐步相对增加。
从学习能力上来说,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但是作为过渡的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要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存在难度。
从学习动机来说,学生对于当侦探破案充满兴趣,设置成“小小侦探智破迷案”大情境,充分调动学习情绪,良好愉悦的情绪能够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 “宁、胸”等十个生字,理解“婉转、自言自语”等词,会写“雀”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小小侦探智破迷案”的情境,初步学会带着问题去默读。
4.通过品读人物的对话、补充提示语等方式,揣摩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 “宁、胸”等十个生字,理解“婉转、自言自语”等词,会写“雀”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小小侦探智破迷案”的情境,初步学会带着问题去默读。
4.通过品读人物的对话、补充提示语等方式,揣摩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重难点)
学习过程
板块一 认识灰雀,破译密码
板块二 初读概括,梳理案情
板块三 默读精思,侦破谜案
板块一 认识灰雀,破译密码
一种小小的短尾巴鸟,“隹”指短尾巴鸟。
一般指麻雀,麻雀欢蹦乱跳就叫“欢呼雀跃”,教室里静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这叫“鸦雀无声”。
灰雀长什么样?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想象、倾听、欣赏、朗读,多方面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板块二 初读概括,梳理案情
时间线
时间线
找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默读课文,想一想,在每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1
2
3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 )。
三只灰雀
一天,一只灰雀( )。列宁遇见了( ),并与他交流。
不见了
一个男孩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
那只灰雀回来了
设计意图:梳理案情,学习按时间顺序分段的方法。带着问题默读,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划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证据。
2.小组合作,抓关键词填写理由圈。
3.侦查小队长上台展示理由。
“小侦探”任务一:找证据,填理由圈
板块三 默读精思,侦破谜案

不是
独学:默读3-10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合学:同桌分角色朗读。
“小侦探”任务二:细品对话,角色体验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提示语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着急、焦急、急切)
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结结巴巴、支支吾吾)
列宁( )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难过、担心、担忧)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 )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自信)
列宁( )地问:“会飞回来?”(开心、惊喜、高兴)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默读对话,划出对话分角色朗读,利用加提示语的方式将人物背后的隐性情感彰显出来。最后,再让学生把内化的理解、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读好人物的语气,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1.默读三次对话。
2.完成《作业本》5(1),揣摩小男孩心理。
3.小侦探队长代表交流。
“小侦探”任务三:推理案情,揣摩心理
(1)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男孩可能在想些什么?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补白男孩的内心独白,试图让学生再次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通过学生不同的表达,彰显男孩善于反思、诚实勇敢的品质,凸显出自我教育的力量。
如果我告诉他实情,
他一定会怪我的!
看来他真的是担心灰雀了,我得让他放心。
板书设计
设计特点
本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创设了“小小侦探智破迷案”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化身小小侦探参与发现谜案、侦破谜案的过程。有趣的情境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进行识写、读思、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