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说课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说课课件(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10: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三上《灰雀》
说课展示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目录
1
文本解读
2
学情分析
3
学习目标
4
学习过程
5
设计特点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灰雀》是统编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美好品质”。《灰雀》一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讲述了列宁在与男孩的对话中,循循善诱,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带着问题默读,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动机:三年级孩子面对这样一篇略带扑朔迷离、隐晦爱鸟护鸟道理的文章时,对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转换身份,化身侦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感受到列宁的机智与幽默。
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3-4年级的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是初次接触,学习实践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习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表达习惯,但往往凭借直觉思维表达,没有进行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
核心教学内容
1.聚焦“小灰雀究竟去哪儿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发现真相,感受人物品质。
2.在对话中猜测人物心理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语境中随文认识“胸、脯、惹、渣”等字,借助课堂作业本巩固识字,指导写字“诚”“或”字。(重点)
2.借助“争当小侦探,破密失踪案”的情境学习支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标点符号”“关键词语”猜测人物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重点)
3.初步感受男孩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难点)
学习过程

25.《灰雀》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
学习活动一:争当合格小侦探
学习活动二:破密灰雀“失踪案”
学习活动三:联读材料查线索
一桩谜案

_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活动一:争当合格小侦探
①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说一说:结合角色,跟同桌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梳理文本,概知课文
合格小侦探
小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快速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划出来。
调查“受害人”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xiōng pú
惹人喜爱





打开课堂作业本第86页,完成第3题
小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学习活动二:破密灰雀“失踪案”
①读:默读3-10段的对话。
②思:小灰雀去哪儿了?在对话中圈出相关线索,并且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③写:完成破案考核题,作业本第87-88页的第5题的(2)(3)小题
带着问题默读,在人物对话中寻找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作有依据的表达,同时,将作业本巧妙融入课堂
破案
大考核
第一关
寻线索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没……我没看见。”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
着。”
“一定会飞回来!”
没……我没看见。
没……我没看见。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男孩子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
肯定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破案成功
第二关
我会辨
放鸟
3
2
1

放鸟


B
B
这只失踪的灰雀飞回来了吗?
注意结构
关键笔画:舒展
注意笔画穿插
学习活动三:联读材料查线索
①带着以下问题默读:列宁喜欢书吗?一起默读《列宁小时候——斗鹅》
②划出列宁喜欢书的相关线索。
列宁小时候——斗鹅
列宁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了。
有一天,他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家门口了,遇上了邻居家养的一群鹅。大鹅不知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
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他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向他逼近了,这时,他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轰走了大鹅,扶起了他。幼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是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弄坏,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学习活动三:联读材料查线索
①带着以下问题默读:列宁喜欢书吗?一起默读《列宁小时候——斗鹅》
②划出列宁喜欢书的相关线索。
再见!

设计特点
设计特点
1.单元整合融要素,思维发展有梯度
设计特点
1.单元整合融要素,思维发展有梯度
朗读对话,想象心理
概知课文,调查灰雀
提取
想象
品鉴
列宁循循善诱
内联
辩证
联结
联读列宁故事
设计特点
1.单元整合融要素,思维发展有梯度
2.情境支架激兴趣,角色朗读悟内心
设计特点
1.单元整合融要素,思维发展有梯度
2.情境支架激兴趣,角色朗读悟内心
3.练习系统进课堂,“减负”要求巧落地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