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周末作业,创新实施步骤
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乡镇小学,学生在校总人数2800人左右,数学教师33名,中老年教师占比69.6%,五年内新教师占比15%。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校早在2015年,已经开始探索周末作业设计(一人一周)。在这6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作业形式和内容,现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三~六年级周末优化作业。周末优化作业精选基础性习题,聚焦本周内重要学科知识的复习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逐步完善,优化设计
(一)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基于集体备课制度,根据教学进度,我校教师需要在寒暑假中完成对一册周末优化作业的设计。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末优化作业设计为例,从大概念的角度看本单元:
阶段 内容 教学目标
整数 一位数 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的认识
两位数 数位和十进制计数规则
“万以内” “万以内”背景下,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
“万以上” “万以上”背景下,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数级)
学生在“万以上”这个大背景下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一步加深十进计数规则的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组成以及意义是非常熟悉的。在这个单元教学中,学生真正的难点在于“四舍五入”法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周末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我们淡化了大数的读与写的专项练习,强化学生数级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和理解。周末优化作业设计如下:
四年级上(数学)第2周周末优化作业训练
一、选一选。
1.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A.770577 B.777570 C.770757
2.55□690≈55万,□里最大可填( )。
A.5 B.4 C.9
3.某商场的月销售额用“四舍五入”法统计约是35万。这个商场的实际月销售最多可能是( )。
A.349999 B.345999 C.354999
4.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比原数( )。
A.大 B.小 C.可能大也可能小
5.下面的数中,读数时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
A.49000700 B.4970000 C.49007000
6.由8个亿,80个万和800个一组成的数是( )。
A.880800 B.80800800 C.800800800
49005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A.4亿 B.5亿 C.6亿
29□9300000是一个十位数,□里填( )时,这个数最接近30亿。
A.9 B.5 C.4
9.38549999999,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A.39亿 B.386亿 C.385亿
四年级上(数学)第3周周末优化作业训练
一、填空。
1.比999999多1是( ),比一亿少一千万是( )。
2.从个位起,往左第五位是( )位,第( )位是亿位,万位的左面第一位是( )位,最高位是百亿位的数是( )位数。
3.在854006007中,“8”在( )位上,表示( ),“5” 在( )位上,表示( ),“6” 在( )位上,表示( )。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070≈8万 ,□里可以填( );
39□560≈39万, □里可以填( );
365874□021≈365875万 ,□里最小可以填( );
74□9950000≈75亿 ,□里最大可以填( );
三、用2、4、5、7、9和五个0十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十位数。
1.一个0也不读的最大十位数是( )。
2.只读一个0的最大十位数是( )。
3.只读两个0的最小十位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
四、思维拓展
一个七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不相同,且和为36,这个七位数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多少
(二)实践检验,逐步优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年级的数学老师对本年度周末周末优化作业中典型的错例以及部分的习题进行分析和修改,形成初步纸质的文稿,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年级之间的“帮帮团”和“问问团”互相帮助、点评、优化,最终将习题入册优化周末设计。以《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中分数意义考察习题优化文稿为例: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初步认识分数。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中,有着以下的一些困难:1.理解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书写形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易错点,笔者设计三个梯度的习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操作,让生体会到指尖上的智慧。由“误”到“悟”是一种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发散学生思维。
习题1: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请打“√”,不能表示请打“×”,如果打“×”,试着想一想,能用别的分数表示吗?
习题1:本组习题选用的图形各具有代表性(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圆、线段图),丰富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从基础入手,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从指尖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外化说理,强化分数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图2能用别的分数表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这个圆可以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从而,让学生自主意识到得找分数时,把单位“1”,平均分。
习题2:估一估,画一画,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图1:
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图2:
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图3:
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习题2:在习题1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对通过图1和图2 的涂色部分对比,发现图2中涂色部分正好是图1涂色部分的一半。由此推理,图2部分一共平均分成了4份。让学生意识到,通过估一估,对比分析的方法比动手画一画的方法要快,体现算法优化思想。
创新实施方式,整体赋能学生
(一)周末作业“免做”机制
(1)“免做”机制
周末优化作业是一本基础性练习手册,其核心的目标是通过精选的习题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周所学习的内容,不去过多的练习。周一到周五,课堂练习,全对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周的学习任务,至于周末优化作业完全可以“免做”。对于学习速度比较慢一点的学生,周末精选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
(2)“出题”代替“错题”
进一步完善“免做”机制。能够免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中等水平或者中等以上的水平的学生全对的目标确实很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出题”代替“错题”。学生自主设计一道易错题,指定部分学生尝试练习后,如若学生的正确率低于50%,则认为设计成功,可以代替自己做错的一题。通过累计,“全对”者即可免作业。学生设计的经典易错题:
习题1:
习题2:
(二)社会化学习,强化互助式学习
(1)说题活动
开展说题活动的比赛。怎么才能做到激发绝大部分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了解做题方法,想通方法背后的一致性,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去体验,自主去探索。说题非常考验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到具体的实例上,才能让学生听懂。以二年级学生沈楚涵《过河问题》讲解为例:问题:一条船只能坐两个人,过河一次5分钟,16个人要过河,一共要需要几分钟?创意解法:选定一个人当船长,这样每次就能过一个人,最后船长不用管他,他和船一起过来就可以了。
(2)社会化学习
社会化学习更趋向于团队学习方式的理解。选定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帮助,可以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容易走向另一种误区:学优生直接将答案告诉学困生,这样完全就偏离社会化学习的初衷了。在社会化学习之前,我们要做好培训工作:1.培训组长的责任心;2.培训学生讲题能力;3.组长安慰组员的能力。解决基础问题之后,还要设立“督导组”,互相检查,也可让学困生说题,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防止形式化的社会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