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2.6蚕的一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2.6蚕的一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27 00: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蚕的一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蚕的一生》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也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单元总结课。
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聚焦板块将话题聚焦到“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引领学生回顾并整理养蚕这段时间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
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开个展示交流会”,既要介绍观察到的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还要展示交流观察记录方法以及情感体验等。第二个活动是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教材呈现了8幅图片,引领学生梳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研讨板块包括三组问题。问题一,引领学生回顾梳理蚕一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经历的时间,由此算出蚕一生经历的时间。这是对蚕一生生长发育的认识的进一步提升。问题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由此启发学生推测并理解蚕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进而明白动物繁殖的意义所在。问题三,蚕适合于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这是基于学生饲养蚕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板块通过呈现菜粉蝶和蜻蜓的一生,引领学生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并了解昆虫类动物分为两种发育形式,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但教学时只需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不同,无需建构概念。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亲历养蚕活动,运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已经对蚕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其中更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蚕一生生长变化的丰富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以上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收集到的材料,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食物以及生活空间。
2. 理解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3. 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基于观察记录,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一生。
科学态度目标
1.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2.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3.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蚕的一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保护动物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难点:掌握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PPT、蚕各个时期的图片、统计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表格等。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 这段时间,我们亲身经历了养蚕的活动,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我们已经见证了蚕的一生。
揭示课题:《蚕的一生》
2. 在养蚕的过程中,你是利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记录的呢?
二、探索:蚕的一生
1.展示交流会
四人为一小组,开一个展示交流会吧!
生交流展示养蚕时的特别发现和趣事。
介绍蚕一生的四个阶段(蚕卵-蚕-蛹-蚕蛾),重点分析各阶段的蚕的特点。
2.蚕一生的时间
蚕的一生分为这四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大概经历了多少天呢?
生交流,完成书本表格。
介绍蚕各阶段经历的时间。
3.蚕生长变化图片排序
说一说,这几幅图片分别是蚕的什么时期?
根据学生的养蚕经验,给这些图片排序。
三、研讨:发现
1.蚕的一生循环图
推测一下,当蚕蛾产卵之后,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会怎样?
启发学生推测并理解蚕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进而明白动物繁殖的意义所在。
2.蚕的生存条件
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出生,为什么蚕宝宝不在秋季冬季出生呢?
四、拓展:看云识天气
1.介绍菜粉蝶和蜻蜓的生命周期图。
2.了解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设计】
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教学反思
周浩铭
《蚕的一生》位于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单元总结课。本节课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养蚕时的观察记录情况,梳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交流观察记录方法和情感体验。
首先,从课的内容上看,《蚕的一生》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教材一共有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需要梳理学生在蚕宝宝饲养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观察记录时要注意坚持、及时、真实地观察。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开一个展示交流会”。活动中,学生需要介绍观察到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并梳理蚕一生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特征。第二个活动是利用图片再次梳理。研讨板块需要讨论三组问题,分别是蚕一生的时间、蚕生命循环图以及蚕的生存条件。拓展板块则是通过呈现菜粉蝶和蜻蜓的一生,引领学生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
整体来说,《蚕的一生》是一节典型的单元梳理课,需要学生前期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并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梳理蚕的一生。由于本次上课形式为微型课,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况需要预设,并以教师角度进行复述,整体内容较多。
在教学设计时,由于板块内容较多,我进行了一些修改。我认为探索板块与研讨板块的部分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在展示交流会中,学生通过交流蚕的生长发育情况,梳理蚕的一生及各阶段特征,这部分内容与研讨蚕一生经历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接近的。另外,为保证微型课时间,我将拓展部分处理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
微型课之后,有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微型课如何体现教材重难点?如何展示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方式?微型课也是一节教学环节完整,教学内容齐备的课。由于时间短,教师更需要突出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环节,精致教学亮点。
《蚕的一生》这节课,重点在于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难点在于掌握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其实,学生在蚕宝宝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但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收集到的材料,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是教学的难点。
我认为,处理好展示交流会,本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展示交流会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观察记录,他们迫不及待想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但是,怎样的展示交流才是有效的?
第一,我认为教师需要把握展示交流会的要求和目的。给这场展示交流会布置任务,否则学生的交流是没有体系的,只会变成一场茶话会。第二,交流会的切入点要小。我的教学设计中,展示交流会需要讨论两个问题:你认为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蚕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这两个问题太宽了,学生要通过展示交流解决这两个问题非常困难。如果切入点小一些,例如已经和学生探讨蚕一生的四个阶段,然后学生小组自行选取一个阶段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