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共建、互通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治理:经济体制的创新
二、全球经济治理:经济体系的共建
三、全球经济治理:现代生活的互通
目录
01
02
03
01
一、全球经济治理:经济体制的创新
....................................
材料一: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 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两国的改革都是对本身制度的一次守正与创新。
一、经济体制的创新
探究问题1:20世纪20年代苏俄和美国为什么会发生危机?为什么说两国的改革是对本国制度的一次守正与创新?
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允许引入外国资本。
1、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公有制基础不变,强调市场调节经济
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实质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特点:私有制基础不变,强调国家宏观调控
探究问题2:20世纪20年代苏俄和美国创新的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特征?两国创新的经济体制有何影响?
年份
国别 1951-1960 1961-1970 1971-
1980
德国 8.6 4.7 2.8
美国 3.2 3.8 3.1
日本 7.9 11.2 4.8
法国 5.0 5.6 3.7
英国 2.8 2.9 1.8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黄金时期”、经济滞胀、金融危机。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其实是一种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形式,它存在重要的缺陷。在经济上,新经济政策内部存在着商品经济与计划管理的冲突。比如,在粮食收购领域,政府通过收购的办法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却又对粮食进行严格限价。
结论:新经济政策存在缺陷
3、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体制(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特点:集中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解放牌汽车。
沈阳飞机制造厂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
探究问题3:斯大林模式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模式能否一直沿用下去?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斯大林模式的变革和固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主义制度要巩固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了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邓小平
02
....................................
二、全球经济治理:经济体系的共建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G)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研究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标志
时间
宗旨
作用
性质
1945
1945
1947
稳定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稳定世界金融和经济秩序
恢复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扩大世界贸易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多边贸易协定
各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
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
美国为中心,美元为主导
2000-2017年中国-世界依存度指数
问题探究4:中国为什么要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建?中国怎样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建?
原因: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加上目前全球经济体系是在美国的主导之下建立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03
....................................
三、全球经济治理:现代生活的互通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于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问题探究5:在全球经济治理下,人们的现代生活何以互通?
·贸易规模扩大,对世界贸易依存度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电子商务的兴起
·资本流动全球化
·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经济全球化
《2018年世界贸易报告》重点强调了科技与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着眼于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全球……数字技术还将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催生新的服务业态……阿泽维多同时提醒数字技术导致了市场集中、隐私损失、安全威胁等问题,还将引发关于数字技术是否真的提高生产率的讨论。
—《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20日
问题探究六:技术深刻影响了金融与贸易的发展,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参考要点:
总论点—技术是把双刃剑,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益处:结合生活体验,比如:方便购买全球的商品;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的产业体系;方便获得金融服务,有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等等;
隐患:数据隐私泄露;金融电信诈骗等等;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事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 全球治理观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