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标
目录
CONTENTS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01
02
03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01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
20C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量征集制,将农民的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须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但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不过是些“彩色纸片”。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势十分危急。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斯大林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应对: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自由放任
重商主义
新自由主义
大规模干预经济
盛行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重商主义主张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守夜人
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管家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代表: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中间路线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
代表学派:
供应学派;货币学派
拓展提升: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
柯立芝繁荣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
政策调整
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新独立的国家
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至7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告诉发展。但此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世界经济的发展——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面对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02
温故知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战败国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实力大大削弱)
③美国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建立: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3.内容: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5、影响: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
消极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关贸总协定
GATT
温故知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的背景
时段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通过材料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至1948年世界贸易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生变化的事件。
变化:1870年至1929年世界贸易速度降低;1929年至1938年世界贸易呈现出负增长;1938年至1948年世界贸易没有增长
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发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思考:为什么美国积极倡导关贸总协定?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影响
根据述材料分析“关贸总协定”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及关贸总协定的背景,思考,关贸总协定有何消极影响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关贸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①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世贸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时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原因: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03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机构 宗旨 主要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问题深化——IMF与WB
201501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1、某国爆发金融危机,该国货币贬值一半以上,该国政府不得不向某国际组织申请紧急贷款来稳定货币。
2、某国发生重大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该国政府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向哪个组织申请贷款援助。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构成
作用
相同点 原因
目的
作用
自主学习——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异同点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构成 IMF、WB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 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 稳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自主学习——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异同点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问题深化——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右图是关于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SDR(特别提款权)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经济衰落,美元不断贬值
B.贸易壁垒打破,促进自由贸易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得以改正
D.国币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
人民币加入SDR对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结构有深远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提高SDR篮子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大幅增强SDR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将有助于降低SDR汇率的波动性,从而提高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减少储备货币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当前对SDR讨论较少的时候进入,将来SDR进一步发挥作用时我国就能更多地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规则制定。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电子金融、网络金融与人类生活的改变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