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编成套】贵州省织金县三塘中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新编成套】贵州省织金县三塘中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9-22 22:03:49

文档简介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 序号:30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区别比较凸透镜、凹透镜,通过不同的途径辩认两种不同透镜。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课 时:1课时
导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凸透镜和凹透镜比较
①形状;
②对光的作用;
③焦点;
④对三条特殊光线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及应用
物距 像距 成像情况 应用
u>2f
fu3、近视眼和远视眼比较
①产生原因;②矫正方法。
4、显微镜和望远镜异同点
①构造; ②原理。
课堂导学:
判定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的方法
例: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判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①触摸法;②平行光检测;③用光屏检测。
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①u=f不能成像。
②u=2f等于实像。
③u在2f以外,u减小,v变大,像也变大;
u在f以内,u减小,v变小,像也变小。
④凡是倒立的实像,凡正立是虚像。
⑤成像光路是可逆的。
课堂练习: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8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
第3题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投影仪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课题:眼睛和眼镜 序号:27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不清物体的。
3、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4、认识眼镜的度数。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眼睛的构造——好象一架照相机。
主要构造: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它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物体,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看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
正常的眼睛调
课堂导学:
1、眼睛看不清物体的原因: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长,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②产生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________,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出示图:近视眼及矫正,远视眼及矫正
阅读P101,回答以下问题。眼镜的度数
①折光本领大小由________的长短决定,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________。
②透镜焦度:,单位m-1,越大,透镜折光本能越________。
③眼镜的度数:×100,即,单位(度),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胶片)的度数是负数。
1、+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 )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
4、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光屏看作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
镜、光屏的位置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时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起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课后练习
5、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
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
眼,可以用_____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
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看书,
通过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课后反思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序号:26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导学:
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_____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① ;
② ;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
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
①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悄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
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
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u(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
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
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u=2f,u=f的成像;
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29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通过凸透镜的认识,更进一步理解透镜的作用。
课 时:1课时
导学方法:归纳比较法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焦距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距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区别
1、实像:由实际的光线(直线传播的光线、折射光线)相关的能用光屏承担的像。
凡是实像是倒立的(例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
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射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凡是虚像是正立的(例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潭清疑水浅)。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平行光束法; 2、等大像法
探究照相机照相技术
1、被照景物环境较暗怎么办?
2、照全班学生合影时,有人不在取景窗内怎么办?
3、照学生登记照只照上半身相应怎么办。
光具分类
1、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的光具有:平面镜、玻璃方砖。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关于透镜的规律有哪些?
课堂练习:
1、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 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③
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
2、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人们制成了( )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3、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课后练习:
1、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遂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的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面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
2、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_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_镜形成________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填“亮”、“暗”)。
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自行车的尾灯是由________组成,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
5、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课后反思
工具 对光的作用
平面镜 会聚光线
凸透镜 反射光线
镜中花 发散光线
B
现象 原理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水中月 光的反射
镜中花 光的折射
A
萤火虫
月亮 光源
太阳 非光源
火星
C
杀菌
电视遥控 紫外光
检验人民币真伪 红外光
夜视仪利用
D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序号:28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显微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远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显微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反光僮是一个________镜,作用________。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望远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思考:①什么叫视角?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②物镜口径较大的作用。为什么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
师生讨论回答:
说明: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叫开普勒望远镜。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区别。
课外练习:
1、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平面镜B、凹透镜C、凹面镜D、凸透镜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
3、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
4、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到最大倍数,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④和⑤ B、②和⑤ C、④和② D、②和⑥
5、小莉同学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物体在视野的左侧,为了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她应把被观察的物体( )
A、向左侧移动 B、向右侧移动 C、向上侧移动 D、向下侧移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