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 实战冲关
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①过程中。
2.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其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其基因型控制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
性状 听觉正常 听觉不正常(耳聋)
基因型 D_E_ D_ee ddE_ ddee
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E_)、一个耳聋(D_ee、ddE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的孩子。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_E_,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耳聋占7/16。基因型为D_ee和ddE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E_)听觉正常的孩子。
3.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故Aa×Aa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aa出现的概率为1/4;Bb×bb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Bb出现的概率为1/2;Cc×Cc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Cc出现的概率为1/2,所以AaBbCc×AabbCc两个体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4.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1/4 B.1/6
C.1/8 D.1/16
答案:B
解析:红花对白花为显性,F1的基因型可以用Aa表示,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基因型有两种AA∶Aa=1∶2,自交得到的F3中,白花aa出现的概率为1/4×2/3=1/6。
5.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A
解析:由子代AaBb∶Aabb=1∶1,测交亲本产生的配子为AB、Ab,则亲本为AABb。
6.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B
解析:设控制小麦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的基因分别为A、a和B、b。由题意知:F2植株中有9/16抗病无芒(A_B_)、3/16抗病有芒(A_bb)、3/16感病无芒(aaB_)和1/16感病有芒(aabb)四种表现型。因对F2中的有芒植株在开花前进行了清除,并对剩余植株3/4抗病无芒(A_B_)、1/4感病无芒(aaB_)进行套袋自交。在抗病无芒中AAB_∶AaB_=1∶2,故F3中感病植株比例为:3/4×2/3×1/4+1/4=3/8。
7.(2011·上海卷)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1∶1∶1∶1,A项错误。F1产生精子的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B项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Y和y、R和r分开;Y和R、r,y和R、r自由结合,C项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YR∶yr=1∶1,D项正确。
8.(2011·上海卷)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答案:B
解析:mmnnuuvv(隐性)27cm×MMNNUUVV(显性纯合)99cm
↓
F1 MmNnUuVv×甲
↓
36~90cm
隐性纯合子高27cm,显性纯合子高99cm。(99-27)/8=9cm。由于基因累加作用,每个显性基因决定高度9cm,F2代高度在36~90cm,后代不能出现mmnnuuvv和MMNNUUVV基因,由F1为MmNnUuVv可知,如果甲为A、D所示基因型则会出现mmnnuuvv,不符合题意,A、D两项错误;如果为C项所述基因型,后代不会出现7个显性基因,即90cm高度,C项错误;为B项所述基因型的话,后代高度完全在36~90cm,B项正确。
9.(2012·济南市高三质量检测A)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D.遗传规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核基因的传递规律。
10.(2013·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月考)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需要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1.(2011·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D项错误。
12.(2011·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 242 81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答案:(1)自由组合
(2) AABB、aabb 1/5
(3) 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为结球甘蓝的叶色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决定的,所以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组合①中,由于F1都是紫色叶,且F2中紫色叶和绿色叶的比例接近15∶1,因此绿色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则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15 =1/5。
13.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表现型有三种:沙色、红色和白色。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
(1)以上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什么遗传定律? ___________。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4)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15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aaBB、AAbb
(3)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红色∶沙色∶白色=9∶6∶1
(4)Aabb 2/3
解析:图示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号和2号的后代为A_B_,所以,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为aaBB、AAbb。6号和7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根据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9种基因型比例为9A_B∶3A_bb∶3aaB_∶1aabb,3种表现型比例为9∶6∶1。8号不带有B基因,基因型是A_bb,9号基因型是aabb,则15号的基因型是Aabb,12号基因为1/2(1/3AAbb、2/3Aabb)和1/2(1/3aaBB、2/3aaBb),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3Ab、1/3ab、1/3aB,所以,该个体与白色个体交配,后代中沙色狗的概率为1/3+1/3=2/3。
1.(2012·山东理综)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规律的应用。已知该遗传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Ⅱ-2和Ⅱ-3患病但子代不会患病,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中每对等位基因的隐性纯合子(即aa或bb)均可引起该遗传病,只有A_B_的个体才能表现正常。进一步结合Ⅰ-1的基因型(AaBB)可确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所以Ⅰ-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1和Ⅲ-2的基因型均为AaBb。Ⅲ-2(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正常(A_B_)的概率是9/16,患病的概率应为7/16。
2.(2011·山东卷)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如果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答案:(1) AABB和aab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AAbb和aaBB
(2)7/15 AaBb、Aabb和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
(4)答案一: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答案二: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
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变异、进化及实验设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基因突变、进化的理解与用能力及实验与探究能力。(1)由图解可知F1是三角形果实,F2出现约为15∶1的比例,因此,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AaBb,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F2的数据可知,双显基因型及单显基因型都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因此,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若另选亲本,使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可选择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图中F2中的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说明这些个体自交的子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因此这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7/15。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且子代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因此可判断它们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A、B可以突变为a、b,也可以突变为其他形式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4)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荠菜种子都结三角形果实,可分别让其与卵圆形植株(aabb)杂交得到F1,然后再让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AABB与aabb杂交,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aaBB与aabb杂交,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3∶1,AaBB与aabb杂交,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27∶5。
PAGE
第1页课后练习 实战冲关
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
1.有一种沙漠蜥蜴,在体温28 ℃时体色灰绿,随体温升高而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超过35 ℃时则呈现艳丽的蓝色。这一事实表明( )
A.该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该蜥蜴的体温能够改变体色的变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关键是记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题干中所说的是同一种沙漠蜥蜴,故基因型不变;而体色随温度(即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故符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2.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答案:B
解析:F3中纯合体比例为1-=1-=1-1/8=7/8。
3.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为有角,杂种母牛与基因型为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这只牛的性别是( )
A.雄性 B.雌性
C.雌、雄性都可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有角的牛为:AA和Aa(♂),无角的牛为Aa(♀)和aa,现有一对有角的牛交配即两者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两种,又因为它是一只无角牛。因此这只牛为雌性。
4.(2011·嵊州二中高三月考题)右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同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都为AA的概率( )
A.0 B.1/3
C.1/9 D.1/16
答案:B
解析:由1、2、5判断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4为AA的概率为1/3。
5.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子代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3∶1 B.1∶1
C.9∶6 D.5∶1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基因分离定律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自交、杂交、遗传图解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推理、分析能力。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可推出其基因型为Dd×Dd→1DD∶2Dd∶1dd,子代高茎豌豆自交:DDDD;Dd(DD、Dd、dd)。故高茎∶矮茎=(+×+×)∶×=5∶1。
6.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两个小豚鼠(一个白色,一个黑色),若这对黑色豚鼠再生两个小豚鼠,一个是黑色,一个是白色的概率是( )
A.1/4 B.3/8
C.3/16 D.7/16
答案:B
解析: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第一只是黑色,第二只是白色的概率是×=;第一只是白色,第二只是黑色的概率是×=。故一个是黑色,一个是白色的概率是。
7.AA与aa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与隐性性状之比为( )
A.8∶1 B.3∶1
C.9∶1 D.16∶1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
P AA×aa
↓
F1 Aa
F2 1AA∶2Aa∶1aa
F2中显性个体自由交配,存在三种交配组合:AA×AA、AA×Aa、Aa×Aa,且AA的概率是,Aa的概率是。由杂交组合可看出只有Aa×Aa后代中出现隐性个体,其出现概率为××=,所有显性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所以后代中显性、隐性性状之比为8∶1。
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B.雌配子∶雄配子=3∶1
C.雄配子∶雌配子=1∶1 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答案:D
解析:本题应从植物的减数分裂的实际入手,高等植物性成熟后,雌蕊的一个胚珠中产生一个卵细胞,而一个花粉粒中应有两个精子,并且为保证受精的正常进行,雄配子应远多于雌配子。故答案选D。
9.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A. B.K
C. D.K
答案:B
解析:纯合子的比例为1-,因为显性纯合子的比例等于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所以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最大只能接近,故B是正确的。
10.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A
解析:由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知,黄斑为隐性性状,黑斑为显性性状,而黑斑蛇的显性遗传因子是由其亲代传递而来,故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孟德尔在观察纯合亲本杂交得F1和F1自交结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其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在此基础上,孟德尔进行了演绎推理,并通过测交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说。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不会出现杂交,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12.赤霉素是一种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
A.全部高 B.全部矮
C.高∶矮=3∶1 D.高∶矮=1∶1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矮秆为隐性,纯种矮秆玉米经赤霉素处理后尽管长成了高秆玉米,但基因型未变,故自交后代仍全为矮秆。
13.已知某植物基因型为Dd,若该植物连续多代自交,则子代群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f(n)的数学模型是( )
A.f(n)=1+1/2n B.f(n)=1-1/2n
C.f(n)=1/2n D.f(n)=1/3n
答案:B
解析: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14.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K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D
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但需要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现型个体是否为纯合体。
16.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________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实验一中,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如果植株A接受植株B的花粉,在植株A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和胚细胞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写出与形成胚相关的遗传图解。
答案:(1)A B
(2)白粒 由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白≈3∶1
(3)Gg gg Gg、GG(缺一不可)
(4)Gg和Gg、gg(缺一不可)
解析:由实验图可以看出,实验三是把A的花粉传授到B的另一雌花序上。根据实验一可以判断出黄粒对白粒是显性,由三个实验可以知道,植株A是杂合子,其基因型是Gg。植株B是隐性纯合子,其基因型是gg,若A接受B的花粉,在A上所结种子的种皮是A的体细胞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同A,即Gg,又因为A的基因型为Gg,B的基因型是gg,因此,A、B杂交所得子代(胚)的基因型是Gg、gg。
17.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表示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雌 雄 灰 白
Ⅰ ①灰 ②白 5 6
Ⅱ ③白 ④灰 4 6
Ⅲ ⑤灰 ⑥灰 11 0
Ⅳ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方案: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预测结果及结论:如果①与④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解析: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若灰对白是显性,则①④为杂合子,②③为隐性纯合子,⑤⑥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而若白对灰是显性,则②③为杂合子,①④为隐性纯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通过①④杂交、②③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即可对上述可能进行判定。
1. (2012·江苏单科)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如F2中出现9∶3∶4这样的性状分离比,故A错;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性状表现相同,故B错;测交方法可检测任一未知基因型,故C错;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D对。
2.(2011·大纲版全国卷)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
答案:(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为BB,女性秃顶为bb,非秃顶为BB和Bb。非秃顶男性(BB)×非秃顶女性(BB或Bb),则后代基因型为BB或Bb,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bb)婚配,后代基因型为Bb,女儿则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该男性为秃顶褐色眼的基因型是_bD_,父亲为秃顶蓝色眼,则基因型为_bdd,则推出该男性基因型为BbDd或bbDd,非秃顶蓝色眼女性基因型有Bbdd或BBdd两种,两人有4种基因型结合,BbDd×Bbdd或BbDd×BBdd或bbDd×Bbdd或bbDd×BBdd,产生女儿后代则有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秃顶蓝色眼四种。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