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含内置音频)(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含内置音频)(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07: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沁园春·雪
词牌名
词题
文体介绍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历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背景简介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柳亚子曾赞誉此词:“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朗读诗歌
把握
诗歌
节奏
重音
停连
朗读诗歌
把握
诗歌
节奏
重音
停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mǎng);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zhāo)。
梳理词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试与老天比比高。只有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分外娇艳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只可惜那秦始皇帝、汉武大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名震欧亚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骑马打仗拉弓射大雕。时间飞逝啊!这些人物全都成为过眼烟云了,数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1、请概括词作上下阙的内容
描写北国雪景
上阙:
下阙:
评论古今英雄
品析词作
品析词作
2、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哪一句?写出北国雪景怎样的特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是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互文,即千万里冰封雪飘,视野辽阔
一静一动,
动静结合
品析上阙
3、还分写了哪些景物?哪个字起总领作用?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品析上阙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
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
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请简要分析诗人所望到的景物。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品析上阙
对偶,
夸张
比喻、拟人
化静为动
白雪覆盖范围广,照应“万里雪飘”
变化之速,
寒威之烈。
照应“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山峦绵延起伏
“山”“原”与天相连,
更显奋发态势和竞争活力
4、为什么上阕后三句不属于“望”的范围?从哪个字看出?
上阙后三句是虚写。
从“须”字可以看出这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景。
品析上阙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透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
赞美与热爱。
虚写
品析上阙
比喻。将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红衣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三句(概括):
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七句
(具体):
气势磅礴,
生机盎然;
后三句(想象):
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品析上阙
虚实结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前两句:过渡
中七句:评古
后三句:论今
品析下阙
5.上阙写景,下阙议论、抒情,诗人是怎样把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总括上阙的雪景,
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品析下阙
“引”字引出下阙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6.“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共性一
品析下阙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共性二
品析下阙
7.作者用哪个字对五位帝王作了总体评价?
说说这个字所包含的感情。
“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
“惜”并不是苛求古人,而是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居上的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品析下阙
8.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品析下阙
将中国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时代。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抒发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定不负历史使命,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英雄伟业!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主旨)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具有文韬武略的杰出才能和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品析下阙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展现山河壮丽。(描写)
下阙:评价历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
(抒情、议论)
品析词作
写景
想象:
全景:
冰封雪飘
远景:
长城—莽莽
黄河—冰封
群山—银蛇
高原—蜡象
(静)
(动)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阕
下阕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成吉思汗—只识
风流人物—今朝
(陪衬)
(主旨)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沁园春 雪
评古
颂今
词作脉络
李永强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词作小结
沁园春·长沙
拓展延伸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作背景
拓展延伸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他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来到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此时毛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因而发出了“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沁园春·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雪》中是否有了回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拓展延伸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拓展延伸
内容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风流人物”应该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是具有挑战一切既有陈规的勇气的人;是一个有才情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要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用得其所,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些都是“风流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