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少为纨绔子弟
极爱繁华
好精舍
好美婢
好娈童
好鲜衣
好美食
好骏马
好华灯
好烟火
好梨园
好鼓吹
好古董
好花鸟
兼以茶淫橘虐
书蠹诗魔
劳碌半生
皆成梦幻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你觉得哪些标点符号可以改一改 辨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
探究几处标点
1、“有两人铺毡对坐”后的“,”改为“! ”。
改之前让人感觉作者的内心较为平静或至少表现得平静, 改后表示作者内心和金陵客一样激动喜悦。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后的“!”可以改为“?! ”。
改之前突岀大喜之情,改后同时强调出乎意料的惊讶。
3、你还能找到哪些?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西湖看雪
大雪三日看雪
人鸟声俱绝看雪
更定看雪
拏舟看雪
拥毳衣炉火看雪
独往看雪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西湖看雪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 汪珂玉《西子湖拾翠 余谈》)
作者是个懂山水,懂西湖的人,有高雅独特的审美情趣。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大雪三日看雪
地上铺雪很厚,天寒地冻,出行不便时看雪。
说明作者很特立独行,也说明其对雪的热爱。
用文中哪一个字形容较为恰当呢?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人鸟声俱绝看雪
“绝”是消失的意思,人的活动消失了,连鸟的活动都消失了,声音消失了,色彩消失了, 温暖消失了。
寒气逼人、万籁俱寂的时候去看雪,真是很有个性。
这种万籁俱寂的情境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哪一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更定看雪
古人夜晚这个时间点一般在做什么 选择本应睡觉的夜晚出游,时间的不同寻常体现出作者的与众不同。
晚上出游的还有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更有个性的是晋代的王子猷,在大雪天乘了一夜的船去找朋友,到了朋友家门口又不进去,“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拏舟看雪
在陆地上更冷还是湖面上更冷?在陆地上安全还是湖面上安全?晚上我一个亭子好找吗?当时的天气除了是下雪和冷还有什么?(大雾)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划船去看雪吗?
只有对雪景、对美景有一种执着、狂热的追求的人,才会去。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痴”。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认识一位痴人
拥毳衣炉火看雪
以御寒之物来衬托寒气彻骨,也是突出他的痴迷。
“拥”字改为“穿”或“披”好不好?
“拥”说明衣服厚,整个人都蜷缩在衣服里面,还说明他把炉子抱在怀里,更突出冷。
认识一位痴人
独往看雪
从“舟中人两三粒”及舟子其人出场发声来看,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
作者却说“独往",表现了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和魏晋风度的表现。
从哪里可以看出舟子对他不理解?
“喃喃",是小声地自言自语,可以想象出舟子大惑不解的神态。
以“独”字表现人物的诗文大家还知道哪些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等。
2.关键词提炼。
(1)如果要把第1段中表明天气和寂静氛围的词语提取出来,用7个字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认识一位痴人
大雪三日声俱绝。
(2) 如果要把第1段中点明时间、交通工具和事件的词语 提取出来,用7个字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更定拏舟独看雪。
小结:这两个7字句组合在一起,就像一首绝句中的两个 对句,更像一幅意境完整的水墨画。
3.了解湖心亭,体会以“湖心亭”入题的意趣。
认识一位痴人
一片山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湖心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 市。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
湖心亭是有文化韵味的亭子,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也是其 文人雅趣的体现。
文章不是无情物,经典更需百般品。多读、细品、深思,我们会发现文章更多的秘密。
小结
第二课时
欣赏一处奇景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然后用一个字来替换标题中的“看”字。
2、“看雪”和“观雪”“赏雪”有区别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些是细致的描绘, “观”是仔细看的意思,“赏”是带感情的观看。
从张岱字里行间那淡淡的描写和蕴藉的感情来看,“看雪”来得更自然,用得更贴切。
欣赏一处奇景
3、把描写雪景的句子改为:“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改后会不会更好?
改后不好,原文看似轻描淡写,却是极具艺术魅力和审关价值的白描。
(1)三个“与”字 让四种景物浑然一体,有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
(2)文中说 “湖上影子”,既然是“影子”那就只能是模模糊糊,“条”“座”“艘”“个”太清晰明确。
(3)“痕”“点""芥"“粒”既是量词,又是比喻,更有水墨山水画的点染效果。
(4)从“舟中人两三粒”可见 作者已抽身舟外,写作视角的切换更有一番独特的审美情趣。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白描
欣赏一处奇景
4.“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4 个短语能不能换一换顺序呢?
不能。“痕”“点”“芥”“粒”,越来越小,让人觉得船只 继续往前走,就会慢慢消失,融入到茫茫天地山水中去,很有一 种“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视觉效果,也易产生“寄蜉蜷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之感。消失在茫茫白雪中,正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的追求。
欣赏一处奇景
5.关键词提炼。
请同学们从文中写景的句子中选择7个字,组成一句富有诗意的话。
“天云山水上下白”“雾淞沆砌上下白”“雾淞沆砌湖上 影”“上下一白惟湖影”等。
6.学生和教师分别诗意朗读第1段。
感知一分交情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段,然后试着另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替换标题中的“看雪”二字。
湖心亭偶遇、湖心亭饮酒等。
2、就用“湖心亭饮酒”作为文章的标题好不好?
不好。他的目的是看雪,而不是喝酒,他是看雪的时 候顺便喝了酒,改了以后好像是喝酒的时候顺便看雪。
感知一分交情
3、对于这次偶遇对饮,张岱和金陵客开心吗?
静夜是一种纯粹,静夜看雪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追求。
很多文人也曾在静夜中独自品尝一份纯粹。
深夜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深夜听雨,“一任阶前点滴 到天明”;
深夜听钟,“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果我们在冬天和雪 相遇,也可去雪夜漫步,去感受黑夜的黑,去享受白雪的白,看雪花漫天飞舞,听雪花飘落屋顶。
感知一分交情
4、金陵客和张岱在看雪的方式和性格上是否有差别?
一方是带酒来,一方没有。
一方是结伴来,一方是 “独往” 。
一方是豪放热情,一方是少言寡语,平静淡然。
5、诗句补写。
请同学们根据第2段的事件和张岱的心情好坏,分别写两句七言诗,最好能和上节课提炼的两个句子押韵。
“偶遇知交对饮悦”“遇客强饮违相约”(破坏了与雪的约会)等。
感知一分交情
6、这篇文章容易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假如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
观点一:以文会友。一诗一文,无论是氛围的“绝”,还是心境的“独”,都是不谋而合的。其背景阔大与人物渺小的对比,情与景交融手法的运用都是异曲同工的。从这点来看,他们肯定是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观点二:知人论世。这首诗是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 后被贬时所作,如果说柳宗元是失意于政治才寄情于山水,那么 张岱则是无意于政治而痴情于山水。我想他们骨子里的志趣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也有理由认为他们不会成为知交。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 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结合材料思考。
读懂一份痴心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 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顺治元年(1644) 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 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 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 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 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 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 百的他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 “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 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 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总结
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对已亡故国念念不忘,多少年后那旧 游如梦的感伤仍挥之不去,也许这就是张岱以“梦忆”命名其书 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