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11: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读拼音,写词语。
zōng hóng     guī zé    pái liè
二、填空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株( )   看( )   毯( )   掌( )
珠( )   着( )   毽( )   拿( )
棕( )   丛( )   晶( )   晴( )
综( )   从( )   品( )   情( )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枫叶 一( )菊花 一( )松鼠
一( )秋雨 一( )衣裳 一( )喇叭
5.请把词语补充完整。
五彩( )( ) ( )挤( )碰
( )( )点头 舒舒( )(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秋叶 一( )大雁 一( )田野
一( )蟋蟀 一( )白云 一( )汗水
7.查一查,填一填,选一选。
“淡”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颜色浅;②冷淡,不热心;③营业不旺盛;④含的盐分少,不咸。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淡然处之( ) (2)淡水( )
(3)淡季( ) (4)淡黄的( )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诗人杜牧认为,深秋虽然没有鲜花开放,但是____。
(2)苏轼告诉刘景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在_____。
(3)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笑着吟诵道:“____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
三、语言表达
9.我会按要求做题。
(1)院墙外的 我 水泥道上 走在
请连成一句通顺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请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造句。
辽阔——____________________
匆匆——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可爱的小鸟在枝头_____。
(2)例: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洁白的雪花像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白云深处有人家。( )
(2)停车座爱枫林晚。( )
(3)知有儿童桃促织。( )
(4)夜深篱落一灯名。( )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秋季转场①
①一场又一场秋雨,催生着冬季的到来。阿尔泰②在急剧变化,山谷里层林尽染,漫山遍野镀上了浓郁的金色,哈萨克牧民开始了秋季转场。
②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风雨中变得扑朔迷离,时隐时现;遇上风雪,转场路会像潮水般汹涌澎湃,滚动着浩浩荡荡牛羊的波涛。目睹气势恢宏的转场,一幅幅天成的游牧风俗画让我激动不已,在我心中浮现出浮士德的 “瞬间,你停一停吧,你是多美啊”。
③深秋,走进阿尔泰的边防站,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准备过冬的马草垛子高大又整齐,一派丰收的金秋图。
[注释]①转场:牧民依据自然法则,把牛羊转移到水草丰茂或相对安全的地方放牧。②阿尔泰:即阿尔泰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
13.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 ”。
14.读文章第①段,把描写山谷里景色的四字词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②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并画上“﹏﹏﹏”。
16.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请选一选。( )
A.秋雨金色图 B.秋季转场图 C.丰收金秋图
17.文章第①②③段分别描写了三个地点的景色,请选一选。
第①段: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
A.边防站 B.转场路上 C.山谷里
六、书面表达
18.习作乐园。
请你回忆某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选择其中一件最有意思的事,用日记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棕、规、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故句意是: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故句意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 植株 看见 毛毯 手掌 珍珠 看着 毽子 拿着 棕色 草丛 晶莹 晴天 综合 从前 品味 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比一比,再组词。
株和珠:音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株: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茎和根;成长的植物体。可组词:植株、株连等。珠:珠子;小的球形的东西。可组词:珍珠、珠子等。
看和着: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看:多音字,[ kàn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可组词:看书。[ kān ]守护照料。可组词:看门。着:多音字,[ zhe ]表示动作的持续。可组词:沿着。[ zháo ]接触;挨上;感受;受到。可组词:着凉。
毯和毽:结构相同,音不同,义不同。毯:毯子,厚实的棉、毛织品。可组词:毛毯、棉毯等。毽:毽子,一种用脚踢的游戏用具。可组词:毽子、毽儿等。
掌和拿:结构相同,音不同,义不同。掌:手掌;掌管;掌握。可组词:手掌、掌握等。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可组词:拿着、捉拿等。
棕和综:音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棕:棕榈;棕毛。可组词:棕色、棕榈等。综:总起来;聚在一起。可组词:综合、错综等。
丛和从: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丛: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可组词:草丛、丛林等。从:跟随;依顺。可组词:从前、跟从等。
晶和品:结构相同,音不同,义不同。晶:光亮;水晶。可组词:晶莹、水晶等。品:物品;品质。可组词:品味、人品等。
晴和情:音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晴:天空无云或云很少。可组词:晴天、晴朗等。情:感情;情面。可组词:情怀、感情等。
4. 片 朵 只 场 件 个
【详解】本道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量词就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枫叶”可搭配的量词有:片、袋等;“菊花”可搭配的量词有:朵、车等;“松鼠”可搭配的量词有:只、群等;“秋雨”可搭配的量词有:场、阵等;“衣裳”可搭配的量词有:件、套等;“喇叭”可搭配的量词有:个、排等。
5. 缤 纷 你 我 频 频 服 服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你挤我碰:形容非常的拥挤。
频频点头:连续不断的点头,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知。
舒舒服服: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
6. 片 群 片 只 朵 滴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秋叶: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可使用量词:片。
大雁:一种冬侯岛,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腿短,吃植物种子及鱼虫。群居于水边。飞行时常排成行列。可使用量词:只、群。
田野:(名)田地和原野。指大片的种庄稼的田地。可使用量词:片。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可使用量词:只。
白云:天上白色的云朵。可使用量词:朵。
汗水:指较多的汗。可使用量词:滴。
7. 氵 8 ② ④ ③ ①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和多义字的理解。
部首查字法是先查部首,再查剩下的笔画数,故“淡”字应先查“氵”,再查剩下的8画。
(1)淡然处之: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淡:冷淡,不热情。故选:②。
(2)淡水:(名)含盐分极少的水。淡:含的盐分少,不咸。故选:④。
(3)淡季:(名)营业不旺盛或某些东西出产少的季节。淡:营业不旺盛。故选:③。
(4)淡黄的:一种浅浅的黄色。淡:颜色浅。故选:①。
8. 霜叶红于二月花 橙黄橘绿时 知有儿童 一灯明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能力。
(1)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诗人杜牧认为,深秋虽然没有鲜花开放,但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2)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全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故苏轼告诉刘景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在橙黄橘绿时。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9.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连词成句,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首先点明主语“我”,然后点明在哪里干什么,例如可以连接成: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2)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例句的格式特点是比喻句,所以仿写的时候也要写一个比喻句,即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即可。例如: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0. 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 吃过早饭,我匆匆背上书包去上学。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解答时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来造句,只要语句通顺即可。
辽阔:(形)空旷而宽广。
如: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
匆匆:(形)急急忙忙的样子。
如:天渐渐阴了下来,路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地往家赶。
11. 引吭高歌 一片片鹅毛 飘呀飘呀 带来了冬天的美丽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补充句子。
(1)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照样子,赋予“小鸟”人的特征即可。示例:可爱的小鸟在枝头高兴地唱歌。
(2)例句把“枫叶”比作“邮票”是比喻句,仿写注意例句的格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等。示例:洁白的雪花像一团团柳絮,飘哇飘哇,带来了冬天的严寒。
12. 深——生 座——坐 桃——挑 名——明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1)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深——生: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2)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座——坐:因为。
(3)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桃——挑:挑弄、引动。
(4)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名——明:亮。
13.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
14.层林尽染
15.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
16.C
17. C B A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文中“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是比喻句, 把“羊群、牛群”比作“彩云”。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样。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极多。
故第①段中描写山谷里景色的四字词语是“层林尽染”和“漫山遍野”。
15.本题考查了找中心句。
中心句即是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或表现主题的句子,一般处在句首或句尾。本语段主要写了转场路上人欢马叫,描写了晴天、风雨中、遇上风雪的转场路上是什么样子的,写出了它的壮观和美,所以“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是本段的中心句。
16.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
结合文中“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准备过冬的马草垛子高大又整齐,一派丰收的金秋图。”可知,文章第③段描写了丰收秋图。
1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段“山谷里层林尽染, 漫山遍野镀上了浓郁的金色”可知,描写了山谷里的景色;结合文中第②段“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可知,描写了转场路上的景色;结合文中第③段“深秋,走进阿尔泰的边防站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可知,描写了边防站的景色。
18.例文:
放风筝
__月__日 星期__ 天气___
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满怀希望地跟着爸爸妈妈拿着风筝向人民公园走去。
哇!路上的人几乎都拿着风筝。看来大家都要体验―把放风筝的乐趣了。小朋友们拿的风筝也是各种各样。有飞机风筝、有蝴蝶风筝、还有龙头蜈蚣。
“到了,到了!”我大喊到。我看了看天空,天空中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各种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我赶忙拿出凤凰风筝,叫上爸爸,我让他双手托着风筝,我拿着线轴,随时准备放。妈妈在旁边给我俩拍照。
我和爸爸跑起来,爸爸把风筝往空中一抛,我飞快地向东跑去,只见风筝飞了起来。可是过了一分钟,突然没了风。我的风筝从空中一头栽了下来,好像在说:“笨蛋,没有了风,我能在空中停着吗?”可我并没有泄气,经过我和爸爸不懈地努力,我的风筝终于飞上了蓝天。
最后,我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以后,我还要常来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详解】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什么:日记;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篇日记。
日记的格式:
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
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作日记时的时间,天气,星期几或者再加上个心情!
然后:在第二行就可以开始写作正文了。
正文: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把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记录下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