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 (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C、氮气 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石蜡燃烧
5、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白烟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氧化镁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6、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7、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关于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少
C.二氧化锰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D.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9、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10、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可得到一种气体,关于这种气体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B.它是具有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它可以燃烧
D.它易溶于水
11、小华把吃剩下的饼干放在桌子上,过两天后变软了。此事说明( )
A、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空气中含有氧气
C、空气中含有氮气 D、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2、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1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要用到催化剂
B.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组装发生装置时一定用到酒精灯
*15、在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不变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不变,但反应速率变慢
二、非选择题
16、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 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__________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___ ______________ 。
18、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若将图中的高锰酸钾换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请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 。
(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
20、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含少量的__________;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气体是空气中的________。
21、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由于ClO2的氧化性优于氯气,因此它的杀菌、漂白能力强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气味。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至少一点)_____,化学性质(至少一点)_____,用途(至少一点)_____;
(2)二氧化氯从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保存二氧化氯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_____。
22、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_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燃料燃烧也离不开它;_______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_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23、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A试管中盛有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B,在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图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C中无现象时,向C中再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该操作多次,均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精密的天平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
(2)在小明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5、成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多少L,质量是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 (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B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C、氮气 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答案】B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石蜡燃烧
【答案】D
5、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白烟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氧化镁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答案】C
6、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C
7、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8、关于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少
C.二氧化锰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D.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B
9、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答案】B
10、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可得到一种气体,关于这种气体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B.它是具有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它可以燃烧
D.它易溶于水
【答案】A
11、小华把吃剩下的饼干放在桌子上,过两天后变软了。此事说明( )
A、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空气中含有氧气
C、空气中含有氮气 D、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案】D
12、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答案】B;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C
1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要用到催化剂
B.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组装发生装置时一定用到酒精灯
【答案】C
*15、在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不变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不变,但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1)A B (2)A C D
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 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__________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___ ______________ 。
【答案】(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8、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若将图中的高锰酸钾换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9、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请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 。
(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
【答案】(1)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或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或把试管浸入热水中等,合理即可)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20、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含少量的__________;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气体是空气中的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21、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由于ClO2的氧化性优于氯气,因此它的杀菌、漂白能力强于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气味。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至少一点)_____,化学性质(至少一点)_____,用途(至少一点)_____;
(2)二氧化氯从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保存二氧化氯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_____。
【答案】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沸点低(任答一点)
氧化性优于氯气、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任答一点)
消毒剂、漂白剂(任答一点) 纯净物 密封、避光保存
22、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_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燃料燃烧也离不开它;_______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_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答案】 ③ ① ④ ②
23、结合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A试管中盛有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B,在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图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C中无现象时,向C中再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该操作多次,均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精密的天平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水+氧气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三、实验题。
24、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
(2)在小明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需要较长时间、较高温度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混合物,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对比(或对照等)
(3)探究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四、计算题。
25、成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多少L,质量是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答案】40L;51.7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