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课题 1.3 地球的运动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综合思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地理实践力: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4、人地协调观: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难点 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每天日升日落,天转?地转?为什么白昼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学生发言,展示图片: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地球的运动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提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踊跃发言。 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课堂。
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自转师: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自转的中心?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③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一天)。思考:从地球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又会是怎样的?用地球仪来模拟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西___向____东__;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_逆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顺_____时针方向。图片展示地球自转方向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昼夜之分?提出两个假设假如地球是透明的假如地球会发光将会没有夜晚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不断地自转,所以有了昼夜之分。师: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图片展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师:假如地球不自转,中国将会?可能一直处于白天或者黑夜。昼夜更替现象正是由于地球不是透明的,故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另一面则是黑夜;再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交替。活动探究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__更替现象。(2)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 (白天/夜晚)。(3)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 A.东京 B.北京 C.乌鲁木齐(昼夜、夜晚、A)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且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拓展延伸: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和星辰静止,地球自西向东转,人类在地球的角度看,太阳和星辰就如东升西落。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读图,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从地球公转方向、地轴倾斜方向、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北极星。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形状是椭圆状。图片展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拓展延伸:极昼与极夜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前后,北极附近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太阳在地平线上运行,终日不落,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昼;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一天24小时都是夜晚,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极夜。南极附近地区也有极昼与极夜现象,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现象与北极相反。图片展示北极地区的极昼现象地球的公转拓展延伸:观察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位置的变化图片展示变化师:一年中,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昼夜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因而人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季节变化。总结: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拓展延伸:五带的划分依据:(1)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2)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1.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2.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无直射阳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3.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很少,气候终年寒冷师:分别说出下面三幅漫画所描述的内容属五带中的哪个带?你能理解各幅漫画内容的含义吗?图一:我们的家乡四季变化非常明显。(温带)图二:这里的阳光太强烈了,我出门时带上雨伞,既能挡雨,又能防晒。(热带)图三:你们最好在极昼结束前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寒带)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哪种运动有关。(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2)夏天热,冬天冷。(3)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4)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季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自转、公转、自转、公转)拓展延伸: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四、归纳梳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地球仪的模拟过程。思考两个假设是否成立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观察手电筒和地球仪的模拟过程。学生思考,填写表格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分析思考。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思考,填写表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阅读材料,小组交流,课上积极发言。学生认真思考,了解五带的地理区域。小组讨论、交流,积极发表见解。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活动模拟地球自转方向的学习,加深对自转方向的认识。通过提出的两个假设,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之分的原因。通过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自转带来的地理现象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昼夜变化的过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传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地球自转运动的认识。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地球公转的运动轨迹和过程,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通过拓展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传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地球公转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知识点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自转公转运动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和五带的分开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五带的地理位置。通过对不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将地球运动与这些现象对应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地球两种运动的认识。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A.绕转中心 B.周期 C.方向 D.产生的地理现象2.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①地球的自转方向②地球的公转方向⑧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造成北京、东京时间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①经度不同②纬度不同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公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题。4.此图大致是哪个节气的地球日照图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5.此时,如果家住泉州的小明,想去悉尼旅游,应该带上A.T恤 B.棉袄 C.羽绒衣 D.长袖衬衣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6.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绕地轴旋转B.方向都是自东而西C.公转产生四季更替D.公转产生昼夜更替7.关于地球公转至甲、乙、丙、丁四个位器时对应的节气及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冬至-北半球昼长夜短 B.乙-秋分-北半球昼短夜长C.丙-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 D.丁-冬至-北半球昼夜等长8.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海南省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B.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升旗时间不同C.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长D.太阳每日东升西落9.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______,造成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纬线),此时在圈2中地球公转到_________处,南极圈会出现________(极昼、极夜)。(3)如图1所示,此时芜湖(118E,31N)正值____________(上午、下午),美国洛杉矶(118°W,34N)还是前一天的__________(白天、夜晚)。(4)图3是芜湖的小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________(季节)。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A 6.C 7.C 8.B 9.(1) 自西向东、地球公转(2)冬至 南回归线 丙 极昼(3)下午 夜晚(4)① 夏季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厘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五带划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