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2022—2023学年上期超越杯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都产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B.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C.都处在奴隶社会 D.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2、“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材料论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 )
A、背景 B、作用 C、特点 D、过程
3、“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罗马《十二铜表法》 C、斯巴达贵族政治 D、屋大维的“元首制”
4、公元2世纪时,有罗马演说家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B、罗马共和国的强盛
C、斯巴达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D、地中海地区的统一
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6、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7、西欧某庄园法庭规定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
子,被罚款六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下
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 B、罚款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C、庄园法庭维护佃户利益 D、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层 C、手工业者 D、商人
9、7、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回升……随着财富的增长和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开展,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由此可知,欧洲早期大学兴起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宗教发展的需要 C、源自人们对法学的兴趣 D、巩固王权的需要
10、“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1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2、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答案有
①信仰佛教的民众口头禅中时常出现“救世主”、“众生平等” ②4世纪,克洛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③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 ⑤“耶稣”就是“真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13、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医典》 D.《西游记》
14、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15、1、下面关于人类早期的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出现要早 ②这些早期文字所代表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③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延续至今 ④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这次起义( )
A、是平民对贵族抗争的结果 B、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D、最终遭到血腥镇压
17、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是
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8、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下列当代国家中,不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9、下列有关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天皇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
C.幕府统治近700年 D.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20、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领先世界的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改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它废止了执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的需要、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开创了人类法制管理的先河。
——马来平《通俗科技发展史》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51一前450年颁布,以文字的形式将法律公布于众,大大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跋扈,使平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了同贵族平等的权益,为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材料三:这4个部分合称《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典核心在于强化君权,显示出浓烈的东方专制主义特色。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法典的名称(1分),据材料一归纳制定该法典”的初衷(1分),结合所学,说明“该法典”的地位(1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部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民法大全》的地位及核心(2分),并结合所学,说明它的进步性(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1分)。
22、(9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材料二: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材料三:除责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1)材料一中阐述的“民主政治”属于哪个城邦?(1分)“多数人”是哪些人?(1分)此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体现了封君封臣关系的哪一特点?(1分)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是哪一改革的内容?(1分)据材料总结,这次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这次改革对此国的社会发展有何作用?(1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我国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一例。(1分)
23、(11分)14.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异彩纷呈、各具魅力,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将下列“上古文明对比表”补充完整。(6分)
(2)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3)中古欧洲地区出现的,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文明新因素是什么?(1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其观点。(2分)
【任务三思考感悟】
(5)通过你对古代文明的学习与以上探究,你得到了哪些新的感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