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课件+练习):专题0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指导》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课件+练习):专题0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23 08:40:29

文档简介

课件7张PPT。第四单元 单元回顾总结一、分析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建国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谢谢观看!
1.新中国建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2.新中国建立后,世界各国对中国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则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第一个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的国家是(  )
A.苏联         B.印度
C.保加利亚 D.波兰
解析: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第一个伸出友谊之手的国家是苏联,故选A。
答案:A
3.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说:“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亚非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或威胁任何国家,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家
B.中国与亚非国家没有利益的分歧
C.中国的发展可以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D.中国已经、并将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解析:中国与亚非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与亚非国家应该“求同存异”,并不是没有利益分歧,此说法太过绝对。
答案:B
4.新中国成立头四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充当的只是“配角”。不久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却由“配角”变为“主角”,朋友越来越多。导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由“配角”变为“主角”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中国政权的逐步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指导 ③周恩来等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及积极的外交活动 ④中国逐渐成熟的外交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③④项均是其中因素。
答案:C
5.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快步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指出该图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
(2)为什么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快步向他走去”?
(3)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4)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析: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答案:B
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析: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与“求同存异”方针相矛盾,可排除;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
答案:C
3.“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印关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识记和掌握。四个选项中有关两国直接达成协议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4.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解析:根据“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的召开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这应是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答案:A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运用“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范例。结合四个选项,只有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
6.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
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 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
C.相同的社会制度 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同”是指共同的经历,即遭受过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异”是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答案:A
7.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击败了美国”等,可以判断是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排除了美国的干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8.右图情景被称作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项都符合当时的特点。至于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
(2)既要“独立自主”又要“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课件28张PPT。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形势:以苏联为首的 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立,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
2.方针: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将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社会主义阵营独立自主
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进一步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侵略政策。
苏联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需要。
(2)经过:
①1953年年底,周恩来接见 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在中印、中缅的联合声明中将其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印度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_________ 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互不干涉内政
2.日内瓦会议: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在 日内瓦召开中、苏、美、英、法等国外长参加的会议,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3.亚非会议: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瑞士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1)同:①共同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②共同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③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五个 之一;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新中国被排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将 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民党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用“恢复”一词,而不能说中国“加入”联合国。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
四、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激烈,中苏关系恶化,改善 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中美关系(2)经过:
①1971年,尼克松总统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20多年对抗的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联合公报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 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经过:1972年9月, 首相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也对缓和 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亚洲紧张局势1.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2)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3)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2.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新中国成立初期:先是同苏联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继而同印度、缅甸、瑞典、瑞士等建交。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荷兰、英国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在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时采取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建交热潮及其原因
2.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再次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有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的推动。[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与结论的准确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带有明显的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的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把握住概念,再对修饰、限制语反复琢磨,特别是对“所有”“任何”“一切”“清除了”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答案:D[跟踪训练]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题干材料明显是反对侵略行为和对别国内政的干涉,倡导和平、互信,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
答案:B
[探究讨论]
(1)图一反映亚非会议的什么特点?
(2)结合图二说明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是如何赢得与会者的信任,促成会议圆满成功的?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的特点与中国代表团的建设性作用,分析图片内容,联系教材即可回答。
[探究结论]
(1)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2)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谢谢观看!
1.2012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  )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缓和。解题关键在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伪装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得出C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B项错在“公开”;D项不能反映漫画的寓意。
答案:C
2.改革开放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坚持不结盟政策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答案:C
3.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结论与史实不吻合的是(  )
结论
史实
A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
美国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的盟军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美国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B、C、D三项符合所学知识,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但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将原先准备实行的总统制修改为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不能反映“以美国为立宪的榜样”。
答案:A
4.2012年1月12日,我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启程奔赴任务区执行轮换任务。中国在苏丹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
A.奉行不结盟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解析: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表明中国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A项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不符;联合国是国际组织,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B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邓小平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新时期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体现了哪一具体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什么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及成就。第(1)问要抓住“基本”和“具体”两个关键词;第(2)问关键是要明白图片上发生的事件是哪一方面的外交成就,然后再结合教材知识,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结盟政策。
(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  )
①对战争与和平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②奉行不结盟政策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直选法或排除法都能解决问题。④项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的对外政策并非改革开放后才有。所以应排除含④项的选项。
答案:B
2.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其主要的外交事件是终止到期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可以排除①项,①项发生在1971年,其他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4.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②项与题意不相符。
答案:B
5.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呼吁巴以立即在加沙地带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在表决中,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理事国投了赞成票。中方敦促有关各方面有效落实决议,立即实现停火。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一贯原则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实行不结盟政策
6.2010年3月23日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事件,导致港人八死七伤。惨案发生后,根据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原则,中方的处理应当是(  )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处理这一事务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惨案的纠纷
C.谴责犯罪,敦促菲律宾全面调查,善后死难者
D.“求同存异”解决两国分歧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其次结合惨案发生后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不难判断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中国主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 (  )
A.俄罗斯与中亚 B.日本、朝鲜与韩国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等六国联合创立的,除中国与俄罗斯外,其余都是中亚国家。
答案:A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派驻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参加朝核六方会谈和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是中国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举措。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今我国外交活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2)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世界大国形象;有利于提高军队进行国际行动的经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
课件26张PPT。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表现
(1)改变过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反对霸权主义和_______ ______,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 政策。
(3)不以 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强权政治不结盟社会制度
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苏联解体后,中国与 等15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俄基本上解决了边界问题,并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和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俄罗斯
(3)中国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与 的关系也有改善和发展。
(4)中国在朝鲜半岛积极发展同朝鲜和韩国的友好关系,并支持半岛的无核化。印度
2.积极开展与美、日、欧盟的外交关系
(1)中美关系:
①1997年和1998年,两国领导人成功互访,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②2001年以来,两国在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以及在 、防止核扩散、经贸合作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
反恐
(2)中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经济贸易关系上。
(3)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平稳。
①中国和欧盟在维护 ,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推动 等方面,形成许多共识。
②经济上,欧盟是中国的又一大贸易伙伴。世界和平多极化三、发挥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1.多边外交:作为联合国 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发挥了独特的平衡作用。
2.参加区域性国际组织:重视改善和发展与东盟的关系;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并在 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十三届部长会议;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建立了 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安理会上海上海合作 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取决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1.原因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协调平衡的力量提高。
(2)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合作组织,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 原因和意义
(3)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4)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的加剧,联合国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意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信任。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3.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例] 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的能力。2001年在中国的倡导下,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项。
答案:A
[跟踪训练]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注意对题中信息的理解。从“邻居”入手,通过排除法可排除A项,中美两国分属于太平洋两岸;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指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可排除;C项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D项中上海合作组织主要由中国与中亚五国组成,与题意相符合。
答案:D
缅甸中文报纸《金凤凰》在头版发表题为《建交一甲子 胞波几千年》的社论,高度评价缅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社论说,缅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有三大特点:其一是人民友好源远流长。缅甸和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缅甸人民称中国人民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其二是高访频繁,助力强劲。两国建交60多年来,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其三是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探究讨论]
(1)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特点?
(2)当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何在?
[思路点拨]第(1)问主要考查提取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把握住材料中的“缅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即可。第(2)问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负责任的态度。
[探究结论]
(1)特点: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2)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和对世界重大问题的观点与主张都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会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