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2.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高中新教材变化解读及考法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1.
对照太阳的耀斑爆发特征及影响可知,耀斑不是一个暗黑的斑点,A错误。图中信息表明,此次耀斑爆发释放的能量巨大,因此耀斑是一个增亮的斑块,B正确。题中信息表明,此次耀斑发生在太阳系之外的红矮星之上,由于距离非常遥远,因此对地球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
2.
材料信息表明,此次耀斑爆发能量巨大,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行星表面直接受到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可能成为不毛之地,①正确;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后,吹散了行星的大气层,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消失,因此其表面温度不一定会升高,②错误,AC错误。带电粒子流与大气碰撞产生的极光在行星的白昼部分会被恒星辐射掩盖,因此不可能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③错误,B错误。如果行星上有磁场,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磁场,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等。
美国航天局2015年7月24日宣布,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由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命名为地球2.0;距离地球1400光年。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年龄”60亿岁。地球2.0围绕开普勒-452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3.地球2.0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关于开普勒-45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B.围绕着某颗恒星公转
C.能够自行发光和发热 D.轮廓模糊、密度较小
5.材料中的宜居带可能带来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合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C.拥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D.能获得稳定的恒星光照
【来源】1.1地球的宇宙环境(精选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3.C
4.C
5.B
【解析】
【分析】
3.由材料可知,地球2.0距离地球1400光年,应该属于银河系,因为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太阳系、地月系距离地球没有1400光年。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可知,地球2.0绕着开普勒-452旋转,所以开普勒-452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行发光和发热的天体,不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A错误,C正确;恒星不绕着恒星运转,B错误;呈云雾状、轮廓模糊和密度较小的天体是星云,D错误。故选C。
5.由材料可知,地球2.0与其绕着旋转的恒星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说明地球2.0与其绕转的距离适中,因此可以推测地球2.0上的温度适宜,可能有液态水存在,B正确;而“宜居带”不能反映地球2.0的宇宙环境安全、有适合呼吸的大气、开普勒-542稳定,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形成原始的大洋。
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6.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
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7.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
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
【来源】【新教材精创】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答案】6.A
7.A
【解析】
6.
根据题干,石灰岩是由珊瑚组成,而珊瑚是生长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因而可以推测石灰岩沉积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
腕足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种有壳的无脊椎动物。据题干可知,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腕足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A正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动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B错误。通过化石无法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和地层厚度,C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地质历史的有关知识。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8.在①时期以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B.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地球上只有一些无机质 D.出现了蓝藻
9.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10.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1.3 地球的历史(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8.A
9.D
10.C
【解析】
【分析】
8.
读图可知,①时期以前即地球演化的初期阶段,生命尚未出现,大气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故选A。
9.
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故选D。
10.
读两图中年代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④是中生代;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由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即③时期。故选C。
【点睛】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中国地震台网查询窗口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D合为岩石圈
D.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
12.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的地震信息,推测该地震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圈层结构中( )
A.内核 B.外核 C.地幔 D.地壳
【来源】1.3地球的圈层结构-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精讲练(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11.C
12.D
【解析】
【分析】
11.
根据图中各圈层的位置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水圈,地球外部圈层由这三部分组成,但C为水圈,选项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即图中的D、F、G三部分组成,图中E只是地幔(F)的一部分,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E(上地幔上部)和D(地壳)位于软流层之上,合为岩石圈,C正确;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软流层,图中G为地核,离地表很远,成为岩浆发源地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C。
12.
读中国地震台网显示的地震信息可知,该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根据所知识可知,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17千米 ,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该地震发生地在广西玉林地区,属于陆地地区,因此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之上,由此推测该地震最可能发生于地壳,D符合题意,内核、外核、地幔的深度均大于该地震震源深度,因此该地震不可能发生于内核、外核、地幔,排除ABC。故选D。
【点睛】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由固态物质构成,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外核为液态,地震横波传播至此会消失,内核一般认为是固态,可能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镍组成。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都能在任何物质内传播
B.横波速度比纵波快
C.横波在深度约2 900千米深处突然消失
D.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下降
14.下列关于岩石圈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的上部 B.②圈的顶部 C.②圈的顶部和①圈 D.①圈的全部
15.下列事项与地震烈度无关的是( )
A.震级大小 B.震源深浅 C.震中距 D.等震线
【来源】1.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13.C
14.C
15.D
【解析】
【分析】
13.纵波可以在任何物质内传播,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A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B错误;由图可知,横波在深度2900千米时突然消失,纵波速度明显减慢,C正确;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增大,D错误。故选C。
1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岩石圈是①全部加上②圈的顶部,C正确,故选C。
15.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ABC与烈度有关,D与烈度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根据图的信息,判断出圈层,再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综合题
16.【科学探究】
探究名称:天体系统——太阳系
探究资料: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下图示意太阳系。
探究思考:
(1)描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2)据图说明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没有生命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环境的有利影响。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B卷
【答案】(1)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火星比地球距太阳远,表面温度低;可能缺少液态水存在;火星比地球体积小,对大气吸引力小,火星表面大气层较薄,大气中可能氧气不足。
(3)太阳给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地表温度;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的能量源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地球生命条件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特征从运动方向、运行轨道、轨道形状等方面说明。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温度适宜、液态水及可呼吸的大气;火星与地球相比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从生命存在条件的角度分析。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等提供能量的角度说明。
【详解】
(1)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特征从运动方向、运行轨道、轨道形状等方面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特征;绕日运行的轨道近乎在同一平面上,具共面性特征;绕日运行轨道形状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特征。
(2)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温度适宜、液态水及可呼吸的大气;火星与地球相比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从生命存在条件的角度分析。火星在地球轨道的外侧,比地球距太阳远,表面温度低;没有适宜的温度,可能缺少液态水存在;火星比地球体积小,对大气吸引力小,火星表面大气层较薄,大气中可能氧气不足,缺少可呼吸的大气成份。
(3)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等提供能量的角度说明。太阳给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地表温度;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环流及人类活动的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点睛】
17.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你们在我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要在一个平面,轨道要接近圆形,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兄弟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高大,实际上是虚胖。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高皇帝远,我们躲在寒冷阴暗的角落里。
(1)太阳的发言中透露出地球和七兄弟姐妹共同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2)从结构分类看,地球和哪几颗行星结构特征更加相似?
(3)地球成为一颗特殊行星的条件有哪些?
【来源】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球
【答案】(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
(2)水星;金星;火星
(3)地球有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小。
【详解】
(1)结合材料分析,“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说明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运动要大致共面”说明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共面性,“轨道要近圆”说明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近圆性。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同属类地行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3)地球在太阳系是一颗特殊行星,主要是它是目前太阳系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天体,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分析,宇宙环境主要包括恒星条件、运动轨道;自身条件主要是温度、可呼吸大气及水。太阳稳定,使得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各大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有适中的日地距离,使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生命活动;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使得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温度适宜,使得地球拥有大量的液态水,维持生命活动。
【点睛】
18.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来源】高中新教材变化解读及考法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 地球的历史
【答案】(1)中生代;通过研究古地层中的恐龙化石。
(2)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3)裸子植物;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
【解析】
【分析】
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探索地球环境演化过程。
【详解】
(1)恐龙虽然早已灭绝,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古地层中的恐龙化石,通过确定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的地质年代,可以确定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年代。
(2)恐龙个体庞大,所需的食物量巨大,因此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都有这样共同特点: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植被茂密,可以为恐龙提供丰富的食物。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裸子植物为主;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现代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19.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来源】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壳厚度,等值线判断、地壳厚度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信息的能力。
【详解】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千米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千米厚。
第(2)题,图中显示,A位于北美落基山附近,海拔高,地壳厚度较厚,因此A应为高值中心,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推断,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外围等值线为35米,该等值线外围数值大于35米,因此B的数值应小于35米,可以判断出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
第(3)题,图中等值线显示,该地西部地壳厚度厚,东部较厚,中部地区较薄,大陆边缘薄,再结合北美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西部为高山高原地区、东部为低缓山地、中部为广阔平原,可以得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平原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20.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7年6月5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了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8航次)第7次下潜,这也是本航段截至目前采集生物样品最多的一次下潜。此次下潜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变质岩53.8千克,海参3只、海星1只、海绵1只、海蛇尾3只、未知物种1只。
(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相互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来源】1.3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答案】(1)在图中位置标出相应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即可。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小,属基础性题目。
【详解】
(1)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水圈是指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的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2)由上一小题可知,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占有大气 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根据材料提示:此次下潜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说明采集到样本的位置是在海洋深处接近海底,所以“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水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2.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美国航天局2015年7月24日宣布,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由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命名为地球2.0;距离地球1400光年。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年龄”60亿岁。地球2.0围绕开普勒-452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3.地球2.0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关于开普勒-45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B.围绕着某颗恒星公转
C.能够自行发光和发热 D.轮廓模糊、密度较小
5.材料中的宜居带可能带来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合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C.拥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D.能获得稳定的恒星光照
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6.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
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7.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
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8.在①时期以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B.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地球上只有一些无机质 D.出现了蓝藻
9.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10.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中国地震台网查询窗口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D合为岩石圈
D.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
12.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的地震信息,推测该地震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圈层结构中( )
A.内核 B.外核 C.地幔 D.地壳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都能在任何物质内传播
B.横波速度比纵波快
C.横波在深度约2 900千米深处突然消失
D.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下降
14.下列关于岩石圈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的上部 B.②圈的顶部 C.②圈的顶部和①圈 D.①圈的全部
15.下列事项与地震烈度无关的是( )
A.震级大小 B.震源深浅 C.震中距 D.等震线
二、综合题
16.【科学探究】
探究名称:天体系统——太阳系
探究资料: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下图示意太阳系。
探究思考:
(1)描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2)据图说明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没有生命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环境的有利影响。
17.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你们在我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要在一个平面,轨道要接近圆形,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兄弟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高大,实际上是虚胖。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高皇帝远,我们躲在寒冷阴暗的角落里。
(1)太阳的发言中透露出地球和七兄弟姐妹共同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2)从结构分类看,地球和哪几颗行星结构特征更加相似?
(3)地球成为一颗特殊行星的条件有哪些?
18.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19.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0.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7年6月5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了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8航次)第7次下潜,这也是本航段截至目前采集生物样品最多的一次下潜。此次下潜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变质岩53.8千克,海参3只、海星1只、海绵1只、海蛇尾3只、未知物种1只。
(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相互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