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6 16:20: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河南省顶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字母表示不同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分别表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是( )
A.M、N B.Q、M C.Q、N D.Q、P
2.太阳活动极大值年份与极小值年份大约相距( )
A.6年 B.11年 C.17年 D.22年
3.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产生( )
A.太阳风 B.极光现象 C.磁暴现象 D.极昼现象
【答案】1.C
2.A
3.C
【分析】1.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甲)、色球(乙)、日冕(丙),黑子发生在光球层,Q为黑子;耀斑发生在色球层,N为耀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太阳活动的周期为极大年到下一个极大年,时间为11年,所以极大年到极小年的时间大致为6年,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极昼现象是自然现象,不是太阳活动产生,D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太阳风是发生在日冕层的,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A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月球表面土壤含有数百万吨的氦-3元素,而地球不到1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
C.地球的质量体积较大 D.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
5.若在月球上大规模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可能会( )
A.缓解地球能源短缺 B.解决地球污染问题
C.造成月球生态恶化 D.影响月球氦-3形成
【答案】4.D
5.A
【解析】4.材料指出氦-3 “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据此可知,氦-3的形成需要接受宇宙射线,而地球比月球大气密度大,大气对宇宙射线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地球接收的宇宙射线比月球少,所以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根据材料可知,氦-3的形成与距日距离、地球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故AC错误。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并不少,而是大气削弱了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故B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5.“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可知,氦-3可以提供大量的核能,所以开采氦-3可以缓解地球能源短缺,故A正确。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只是增加清洁能源的种类,并不代表不使用其他能源,不能解决地球污染问题,故B错误。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是否会造成月球生态恶化,根据已知材料无法进行判断,故C错误。氦-3 “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开采情况不会影响月球氦-3的形成,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下题。
6.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7.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答案】6.B
7.C
【分析】6.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一鱼类一恐龙,B正确;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太古宙一元古宙一古生代,C错误;动物的进化顺序是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7.地球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一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类;植物的进化过程是: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山东胶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恐龙乐园由于神秘而有趣,成为很多儿童乐因的必备景点。下图为某景点宣传海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处遮挡最可能是( )
A.奥陶纪 B.泥盆纪 C.二叠纪 D.侏罗纪
9.该地质年代发生的海陆演变是( )
A.原始海洋出现 B.联合古陆形成 C.联合古陆解体 D.现代海陆形成
10.恐龙繁盛时期,代表植物是( )
A.蓝绿藻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8.D
9.C
10.C
【解析】8.图中动物是恐龙,在侏罗纪特别活跃,数量众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恐龙存在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漂移,C正确,B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原始海洋更早出现,A错误,故选C。
10.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兴盛于新生代;孢子植物、藻类植物都形成于更古老的地质时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地质历史的相关知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精选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下地幔 D.④-软流层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 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答案】11.D
12.C
【分析】11.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是大陆地壳,②是大洋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是软流层,软流层是熔融状,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态,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态杂质,所以横波能通过,横波无法通过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的圈。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4.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5.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
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则甲为地壳,A正确,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度17KM,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A。
14.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保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误。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误。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故选B。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色球、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为色球层,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方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及太阳大气层结构。
二、综合题
16.(1.1地球的宇宙环境(精选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简析其原因。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较低。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世界同纬度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大;但由于我国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分析】本题以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从图中可以读出,全球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
主要从降水、云量等方面分析。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大部分为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而世界同纬度地区,多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
(3)
我国30°N西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总量大;但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气温较低。
【点睛】
17.(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详解】整体分析:青藏高原获得太阳辐射多,从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等方面分析原因。四川盆地获得太阳辐射少,主要从地形、水汽含量、天气等方面分析。
(1)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数长。所以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
(2)乙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
(3)根据等值线分布判断,我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18.(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甲时期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____,这个时期大陆冰川覆盖面积__________(大、小)。
(3)中生代的地球演化过程:裸子植物繁荣,____________植物出现,是重要的____________矿成矿期,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后来构造运动导致____________的解体。
【答案】 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 古生代 大 被子 煤 泛大陆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以及进程分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情况。
【详解】(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
(2)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生;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3)考查中生代地球的演化特点: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称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被子植物是在大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起源的。同时该时期是地球上煤炭的主要形成时期,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后来构造运动导致泛大陆的解体。
19.(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1)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3)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往下依次为: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地幔。
(2)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3)横波 A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及其特点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两个界面靠近上部的是莫霍界面,靠近下部的是古登堡界面。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是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地幔。
(2)全球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3)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图A地震波的横波消失,速度变为0,表示有储油构造。其它横波未消失,不可能有油存储。故答案为: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A。
20.(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B为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4)岩浆的发源地是____,在图乙中画出这一圈层并判断其物质状态。
【答案】(1)A
(2)地震波;横波;纵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
(4)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并且有一点流动性。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
【详解】(1)从地壳到莫霍界面的距离,取决了地壳的厚度,地壳的厚度取决了四地的海拔高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从地壳到莫霍界面的距离距离越远,越慢收到信息。所以,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海拔最高的拉萨。A正确,BCD错,故选A。
(2)现在的人们只能依靠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来掌握地震发生规律,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有效减少危害。材料二乙图中A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比较慢;B为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莫霍界面,距离莫霍界面多高,就代表地壳多厚。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深度19km,而根据甲图中的地壳等厚度线,西昌市(27.7°N,102.08°E)的地壳厚度远远超过19km,故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4)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并且有一点流动性。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画图如下: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河南省顶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字母表示不同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分别表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是( )
A.M、N B.Q、M C.Q、N D.Q、P
2.太阳活动极大值年份与极小值年份大约相距( )
A.6年 B.11年 C.17年 D.22年
3.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产生( )
A.太阳风 B.极光现象 C.磁暴现象 D.极昼现象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月球表面土壤含有数百万吨的氦-3元素,而地球不到1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
C.地球的质量体积较大 D.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
5.若在月球上大规模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可能会( )
A.缓解地球能源短缺 B.解决地球污染问题
C.造成月球生态恶化 D.影响月球氦-3形成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回答下题。
6.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7.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山东胶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恐龙乐园由于神秘而有趣,成为很多儿童乐因的必备景点。下图为某景点宣传海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处遮挡最可能是( )
A.奥陶纪 B.泥盆纪 C.二叠纪 D.侏罗纪
9.该地质年代发生的海陆演变是( )
A.原始海洋出现 B.联合古陆形成 C.联合古陆解体 D.现代海陆形成
10.恐龙繁盛时期,代表植物是( )
A.蓝绿藻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精选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下地幔 D.④-软流层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 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4.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5.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
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
二、综合题
16.(1.1地球的宇宙环境(精选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小。简析其原因。
(3)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较低。试解释其原因。
17.(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18.(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甲时期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____,这个时期大陆冰川覆盖面积__________(大、小)。
(3)中生代的地球演化过程:裸子植物繁荣,____________植物出现,是重要的____________矿成矿期,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后来构造运动导致____________的解体。
19.(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1)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3)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20.(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B为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4)岩浆的发源地是____,在图乙中画出这一圈层并判断其物质状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