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6 16:21: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2地球中的形成与演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1.B
2.A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选B,排除ACD。
2.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的生存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因此百岁兰根系发达,便于获取地下水,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水是植物生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叶片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储存水分,而不是因太阳辐射强,避免灼伤,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比较少,而且一生只长两片叶子是为了适应沙漠干热环境,减少蒸发,因此C错误;茎短主要是减少水分蒸发,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百岁兰又称为百岁叶、千岁兰。茎短,一生只长两片叶,雌雄异株。叶上多气孔,根极长。经过碳14测试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百岁兰是生长在近海的沙漠中,那里有大量的海雾,会形成重重的雾水落下来,能源源不断地为百岁兰提供水源。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海面水汽遇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雾,故叶子上多气孔,且夜晚张开,便于吸收水分;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根深 3—10 米,便于吸收地下水。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4.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 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答案】3.C
4.B
【分析】3.地层形成越早,越是分布在下面,后来者居上的原则,图中各岩层按由早到晚的分布分别为①②③⑥⑤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早于侏罗纪,白垩纪晚于侏罗纪。岩层⑥形成于侏罗纪,①②③岩层要早于侏罗纪,A错误,B正确。④⑤岩层要晚于侏罗纪,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作用形成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6.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7.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答案】5.B
6.D
7.C
【分析】5.由材料“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水平地层是按照先后沉积的时间顺序形成水平方向的地层,先沉积的地层年代老,位于下层;后沉积的地层年代新,位于上层,排除ACD,选B。
6.通过地层和地层中的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生成顺序、新老关系、发展阶段,排除ABC。地层沉积时的环境不同,使得沉积的速度不同,因此地层不能反映时间长短,选D。
7.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的是岩石的绝对年龄,例如岩石中的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可以确定具体的地层形成时间,C正确。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存在后期的化石存在于早期的岩石中,A错误。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B错误。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某地层形成时间,因此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作为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故选C。
【点睛】地层性质:(1)通常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具有层理结构和时间顺序。(2)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则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9.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答案】8.D
9.B
【分析】8.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水较少,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出现传统农作物歉收,D错误。故选B。
【点睛】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是重要的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 。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11.关于化石和地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化石大量存在于岩浆岩之中
1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鱼类→三叶虫→恐龙
C.元古宙→太古宙→古生代 D.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答案】10.B
11.A
12.A
【分析】10.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也是恐龙繁盛的时代,但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却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B正确;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古生代寒武纪属于古生低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故AC两项与题意不符;新生代开始时,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已经绝灭,是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11.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化石形成年代晚,据此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进程,A正确;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应该含有低级,简单生物的化石,B错误;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C错误;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在岩浆岩中是不能形成化石的,D错误。故本题选A。
12.以时间为序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植物的进化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项正确;动物进化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D错;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中期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故B项错。所以本题选A。
【点睛】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结构上从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从水生到陆生,在进化水平上从低级到高级。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最近的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时期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盛期时的陆地面积与现在相比偏小
B.③自然带的位置与现在相比偏东偏南
C.多年冻土的南界位置与现在相比偏北
D.山地雪线的位置与现在相比海拔更高
14.末次冰盛期时
A.亚洲高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C.亚洲低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D.亚洲低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15.末次冰盛期时大地湾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表明
A.单位面积内生活的人口减少 B.自然带的数量明显减少
C.采集和渔猎活动的距离变短 D.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大
【答案】13.B
14.C
15.A
【分析】13.由图可知,冰盛期时的陆地面积与现在相比偏大,A错误。③自然带的位置与现在相比偏东偏南,B正确。多年冻土的南界位置与现在相比偏南,C错误。冰盛期时期,气候严寒,山地雪线的位置与现在相比海拔更低,D错误。故选B。
14.末次水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部分洋面结冰;在此时期,夏季冰面反射大阳辐射增强,冰川冻土融化吸收能量增多,故夏季陆地增温慢,气温低;海洋结冰,海洋气温与大陆气温差别小,海陆热力差异小,导致亚洲低压势力减弱,因而夏季风势力减弱。C正确,故选C。
15.末次冰盛期,大地湾遗址气温低,降水少,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变成温带草原,生物量减少,使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导致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减少,A正确。自然带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类型发生改变,B错误。部分海面和河湖冰封,采集和渔猎活动的距离变长,C错误。环境承载力会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读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侧重对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 代,这一时期被称为“ 时代”。
(2)在白垩纪,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 的标志。
(3)恐龙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在66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案】(1)中生 爬行动物
(2)中生代结束
(3)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与地球撞击会在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震动,引发森林大火,烟尘遮蔽阳光,植被难以生长,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气候逐渐转变为寒冷干燥的气候,导致恐龙灭绝。
【解析】本题立足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我国关于发现新属种恐龙的成果,考查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注重对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灭绝,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因此,不论哪个猜想都离不开恐龙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言之有理即可。陨星撞击主要从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烟尘遮蔽阳光,导致植被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的灭绝;火山爆发说与之类似,火山烟灰云进入大气,遮蔽阳光,改变和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绝;气候变化说,也是从气候出现异常改变,导致恐龙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恐龙灭亡。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年代的动植物演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表示的地质年代是:乙:________代;丙:________代。
(2)在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年代名称)
(3)丙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图中A:________动物快速发展。
(4)甲期间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到了后期形成________
【答案】 中生代 新生代 古生代 中生代 哺乳 联合古陆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演变,解题有前提要忘记地质年代表,不同年代的生物特征为突破口。
【详解】(1)从图的信息可知,乙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丙对应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因此为中生代,丙是新生代。
(2)地球上出现植物,形成成煤条件。地质历史时期的两个成煤期为古生代和中生代。
(3)丙时期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图中A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4)甲期间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到了后期形成联合古陆。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
(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
(2)概括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地球表面的光照 ,引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绿色植物死亡,同时地表气温 ,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答案】(1)特点:气候变冷(气温下降)。(依据:四次生物灭绝期间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这种变化与气候变冷紧密相关。
(2)过程:气候先变冷,后变暖。
(3)减弱;降低。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变迁和生物灭绝。
【详解】(1)由图可知,气温降低会导致海平面下降;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气候均变冷。
(2)由图可知,海平面先降后升,所以气温先变冷后变暖。
(3)尘埃削弱太阳辐射,导致光照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他面辐射随之下降,气温也降低。
【点睛】
19.(2021·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运行轨道(填行星名称)。按运动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特征。
(2)若用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____代。
(3)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答案】(1) 土星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2) 古生 中生
(3) 日冕 黑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公转特征、地质历史年代、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根据所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若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为木星轨道,③为火星轨道,那么曲线①为土星的运行轨道,曲线④为地球的运行轨道。根据所学可知,按运动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特征。
(2)
古生代和中生代为重要的成煤期,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若含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古生代和中生代。
(3)
根据所学可知,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即色球层以外,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即色球层以内,为光球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20.(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月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1)指出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的地质年代及距今时间。
(2)说明人们研究这种早已灭绝的早期爬行动物的方法。
(3)简析在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的植物及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答案】(1)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 2.01亿~6600万
(2)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3)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地质历史的有关知识。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详解】(1)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 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600万年。
(2)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3)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煤炭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所以说,因此可以说该时代的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2地球中的形成与演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4.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 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作用形成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6.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7.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9.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11.关于化石和地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化石大量存在于岩浆岩之中
1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鱼类→三叶虫→恐龙
C.元古宙→太古宙→古生代 D.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最近的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时期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盛期时的陆地面积与现在相比偏小
B.③自然带的位置与现在相比偏东偏南
C.多年冻土的南界位置与现在相比偏北
D.山地雪线的位置与现在相比海拔更高
14.末次冰盛期时
A.亚洲高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C.亚洲低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D.亚洲低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15.末次冰盛期时大地湾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表明
A.单位面积内生活的人口减少 B.自然带的数量明显减少
C.采集和渔猎活动的距离变短 D.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大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 代,这一时期被称为“ 时代”。
(2)在白垩纪,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 的标志。
(3)恐龙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在66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年代的动植物演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表示的地质年代是:乙:________代;丙:________代。
(2)在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年代名称)
(3)丙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图中A:________动物快速发展。
(4)甲期间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到了后期形成________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
(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
(2)概括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地球表面的光照 ,引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绿色植物死亡,同时地表气温 ,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19.(2021·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运行轨道(填行星名称)。按运动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特征。
(2)若用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____代。
(3)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20.(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月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1)指出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的地质年代及距今时间。
(2)说明人们研究这种早已灭绝的早期爬行动物的方法。
(3)简析在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的植物及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