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3地球的圈层结构(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和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B.①岩石圈②上地幔顶部③地壳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D.①地球内部圈层②地幔③软流层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A代表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5.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在他到达地心前,依次穿越过的是( )
A.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壳—地幔
7.(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理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地壳与地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
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由岩石组成 B.软流层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C.外核可能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D.岩石圈分布在莫霍面之上
8.(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d可以分别表示:
A.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地幔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地核
C.外核、内核、地核、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地球
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000~3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
据此回答下题。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浅层地表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下题。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2.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5.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二、综合题
16.(2021·广东·新会陈经纶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下右图为地理模式图。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其中B为___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__千米处。
(2)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_。
(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代,当时_______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_______时期。
(5)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
17.(2020·广东·化州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震波:E____F____不连续界面A____B____
(2)在界面A上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是:C____D____H____
18.(2021·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左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和下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该层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____。
(2)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铁矿在____(地质年代)出现。
(3)舟山群岛的地壳厚度范围是____km。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通过____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____。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摇晃D.上下颠簸
(5)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图中____(填圈层名称)。
19.(2021·陕西·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周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科学家们通常利用地震波中的纵波和横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下图示意纵波、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
(1)指出图中A和B分别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描述在地下2900千米附近,地震波A和B向下传播过程中分别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0.(2020·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另一幅图是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B曲线代表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
(2)F代表____界面,地震波在F界面附近的变化特点为: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名称:E____。
(4)一般认为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来自地幔的____。
(5)左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3地球的圈层结构(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和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B.①岩石圈②上地幔顶部③地壳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D.①地球内部圈层②地幔③软流层
【答案】D
【详解】读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三个圈层之间的关系——①圈层包含②圈层,②圈层包含③圈层。岩石圈与地幔交错,不是包含关系,A错;地幔与地壳、地核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C错;岩石圈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但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错;地球内部圈层包含地幔,地幔包含上地幔的软流层,D正确。故选D。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A代表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答案】C
【详解】根据图中各圈层的位置判断,图中D圈层在上应为大气圈,C圈层在下应为岩石圈,B圈层居中应为水圈,A圈层包括大气圈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应为生物圈。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答案】A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恒河平原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的厚度不均,A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B错误。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因此大洋地壳一般比大陆地壳薄,C错误。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莫霍界面两侧为坚硬的岩石,不会是岩浆发源地,D错误。故选A。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5.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4.B
5.D
【分析】4.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AB错误;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D图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成。考查记忆的知识为主,解题必备一定的基础才能完成。
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在他到达地心前,依次穿越过的是( )
A.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壳—地幔
【答案】B
【详解】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自地表到地心依次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所以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将依次经过地壳、地幔、和地核,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构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7.(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理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地壳与地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
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由岩石组成 B.软流层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C.外核可能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D.岩石圈分布在莫霍面之上
【答案】A
【详解】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由岩石组成,故A选项正确;莫霍面才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故B选项错误;地球外核可能呈熔融状态,但岩浆发源地应是软流层,故C选项错误;岩石圈分布在软流层之上,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8.(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d可以分别表示:
A.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地幔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地核
C.外核、内核、地核、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地球
【答案】A
【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详解】根据题意据图分析,判断a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b为地壳,c为岩石圈,d为地幔,A对。故选A。
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000~3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
据此回答下题。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答案】B
【分析】本题涉及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方法、科学钻探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推测和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因此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故A错,B对。材料信息显示,本次科学钻探主孔深度仅2000~3000米,因此不可能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故C错。材料信息显示,本次大陆科学钻探是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因此科学钻探能有效地监测某此地震活动,故D错。故选B。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浅层地表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下题。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答案】C
【分析】本题以浅层地能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最薄的海洋地壳也有几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选项C符合题意。软流层一般在地下60~120千米以下,地幔一般在地下2~70千米以下,地核一般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2.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1.C
12.B
13.D
【解析】11.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A为生物圈;一般来说,除生物圈外,地球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因此B为水圈,C为岩石圈。故选C。
12.根据上题分析,B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选B。
13.根据小题1分析,A为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②④正确,③错误;因此,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同样具有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错误。故选D。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5.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14.C
15.B
【解析】14.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以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故C正确。
15.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故B正确、C错误。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并不是所有圈层,故A错误;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都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故B错误。
二、综合题
16.(2021·广东·新会陈经纶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下右图为地理模式图。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其中B为___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__千米处。
(2)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_。
(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代,当时_______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_______时期。
(5)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
【答案】(1) 古登堡界面 2900
(2)地壳
(3) 土星 地球
(4) 中生 爬行 成煤
(5) 日冕 (太阳)黑子
【分析】该题以地震波速的变化图和地理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历史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学科能力。
(1)
地壳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由外向内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在地表之下约17km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表之下月2900km深度处。因此B为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
(2)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分布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之上,为地壳。
(3)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图中②③曲线间为小行星带,说明②③分别为木星和火星,曲线①为土星,曲线④为地球。
(4)
根据地质年代表及对应的生物关系,大量裸子植物生长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即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5)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日冕层。图中②③之间为色球层,说明③④之间为光球层,发生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①②之间为日冕层。
17.(2020·广东·化州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震波:E____F____不连续界面A____B____
(2)在界面A上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是:C____D____H____
【答案】(1) 横波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面
(2)波速增加
(3) 地幔 外核 内核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地震波的判读及传播特征、地球圈层的分布与界面特征,重点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及综合思维能力。
(1)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图中地震波E速度慢,在2900km处突然消失,可判断地震波E为横波,则F为纵波。图中不连续界面A接近地面,是莫霍界面,B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度,是古登堡界面。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界面A处(莫霍界面)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是横波明显加快。
(3)
图中圈层C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其中D层为外核,H层为内核。
18.(2021·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左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和下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该层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____。
(2)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铁矿在____(地质年代)出现。
(3)舟山群岛的地壳厚度范围是____km。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通过____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____。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摇晃D.上下颠簸
(5)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图中____(填圈层名称)。
【答案】(1) 日冕 极光
(2) 中生 太古宙
(3)39-41
(4) 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固体 D
(5)软流层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大气结构图”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地球历史演化、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
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日冕层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2)
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太古宙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形成的矿产很丰富,主要有铁、金、镍、铬、铜、锌、稀有元素和一些非金属矿产等。
(3)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因此舟山群岛的地壳厚度范围约为39-41km。
(4)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在固态媒质中传播,引起物体左右晃动, 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媒质中传播,引起物体上下颠簸,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感到上下颠簸,不会左右晃动,因为横波在液体里不能传播,D对。故选D。
(5)
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岩浆,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
【点睛】
19.(2021·陕西·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周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科学家们通常利用地震波中的纵波和横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下图示意纵波、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
(1)指出图中A和B分别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描述在地下2900千米附近,地震波A和B向下传播过程中分别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1)A为横波,B为纵波。
理由:在相同介质中A传播速度比较慢,B传播速度比较快。
(2)自上而下地震波A(横波)消失,地震波B(纵波)传播速度迅速下降。
原因:地下2900千米以下存在液态物质,使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迅速下降。
【分析】本大题以纵波、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横波、纵波的判断和波速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据图可知,A波传播速度比较慢,B波传播速度比较快,故A为横波,B为纵波。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横波消失是因为地下2900千米以下存在液态物质。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20.(2020·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另一幅图是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B曲线代表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
(2)F代表____界面,地震波在F界面附近的变化特点为: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名称:E____。
(4)一般认为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来自地幔的____。
(5)左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
【答案】(1) 纵波 B的传播速度大于A(横波)
(2) 古登堡面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大为降低
(3)地幔
(4)软流层
(5)自西向东地壳厚度变薄(或自东向西地壳变厚)
【分析】本题以地壳等厚线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为载体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及各层的特点。
(1)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由于地震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故A曲线代表横波,B曲线代表纵波。
(2)
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故根据这一特点,判断D莫霍界面,F古登堡界面,读图在古登堡界面附近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3)
据上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故C地壳,E地幔,G+H地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4)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来自地幔的软流层。
(5)
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西侧的地壳深度为50km,中部地区38、40km,再到东部递减为34km左右,因此地壳自西向东逐渐变薄。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