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3地球的圈层结构(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2.该地可能位于( )
A.中国北方地区 B.中国西南地区 C.南极点 D.太平洋中部
【答案】1.A
2.D
【分析】1.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由于介质发生改变,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速度都突然增加。该地地震波向下传播过程中,速度在地下5千米处突然增大,故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该地地壳特别薄,约5千米厚,只有大洋地壳符合这一特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只能穿过气态物质
D.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3.A
4.B
【分析】3.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若发现石油,则横波会消失,纵波波速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图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下降,有可能有石油的存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地震波的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A错误。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B正确,C错误。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地面以下2900km处横波消失,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的特点:横波:穿透能力较弱,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穿透能力强,速度较快,纵波可以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态中传播。纵波比横波速度要快,所以一般地震时人总是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纵波影响),然后左右摇晃(横波影响)。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负相关
C.山地、高原的地壳比平原的地壳薄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5.C
6.D
【分析】5.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示地壳厚度的曲线,而地壳是位于莫霍界面之上的部分,进而可判断甲为莫霍面,C正确。从甲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表、软流层和古登堡面,A、B、D错误。故选C。
6.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错误,D正确。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0千米左右,C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如果是在高原和山地等海拔较高地区,如青藏高原,其地壳厚度可达60至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一般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7.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8.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可能在①圈层 B.可能在②圈层 C.可能在③圈层 D.可能在⑤圈层
【答案】7.B
8.C
【分析】7.读图可知,②位于海洋,应属于水圈,③位于莫霍面以上地球内部,应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3千米,④和⑤位于莫霍面之下,软流层附近,应为地幔的一部分,全球平均深度应在17千米以下,陆地平均深度33千米以下。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地下城位于陆地下5千米深度,因此位于壳(③圈层)之中,不可能位于水圈(②圈层)、地幔(④、⑤圈层)之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①为大气圈或生物圈,大多在地表以上,生物圈也只包括岩石圈顶部很薄的区域,②位于海洋,应属于水圈,③位于莫霍面以上地球内部,应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3千米,⑤位于莫霍面之下,软流层以下,应为地幔的一部分,平均深度一般在400千米以下。10月28日甘肃甘南州夏河县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③圈层)之中,不可能位于大气圈(①圈层),位于生物圈(③圈层)的可能性极小,不可能位于水圈(②圈层),不可能位于地幔(⑤圈层 ),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0.地壳最底部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9.C
10.C
【分析】9.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
10.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为莫霍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大陆部分地下33km处的莫霍界面和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壳较薄;海拔高处较厚,海拔低处较薄。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据英国《太阳报》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11.C
12.B
13.B
【分析】11.景观图中有河流,位于水圈;景观图中有大气,位于大气圈;景观图中的地表位于地壳,属于岩石圈;景观图中有生物,位于生物圈,所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故选C。
12.据图分析,该图为维多利亚瀑布,瀑布中的主体要素是水,水所属于的圈层是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图中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错误;该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上地幔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核
15.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4.B
15.D
【分析】14.读图可知,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错误;③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为岩石圈,B正确,C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故选B。
15.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①②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AB错误;③包含①的全部和②的部分,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表示____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
(3)图中F界面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圈层物质状态为____态,以下的G圈层物质状态为____态,F表示____面。
(4)C层主要由____组成,G层表示____,H层表示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
【答案】(1) 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 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 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古登堡
(4) 各种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相关知识,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从图中可以看出,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可知,A为横波,B为纵波。
(2)
据图可知,横波和纵波在经过D界面时,速度都加快,可知,D为莫霍界面。莫霍面以上的C层为地壳,莫霍面以下的E为地幔。
(3)
观察图分析,横波A在F处波速完全消失,纵波B在F处波速突然下降,可知,F为古登堡界面。因为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据此可知,E层物质状态为固态,G层物质状态为液态。
(4)
C层为地壳,主要由各类岩石组成,G层和H层位于古登堡面一下,为地核,其中G层为外核,H层为内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点睛】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 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________圈层。
(2)岩石圈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为____________。
(4)F 和 G 之间的界面名称是____________。
【答案】 外部 D E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古登堡面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详解】(1)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共同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即对应图中的D和E。
(3)我们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4)F为地幔,G为地核,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点睛】地壳是由地面到莫霍界面的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家认为,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并且地壳的厚薄不一,其厚度和海拔有很强的相关性。
(1)上图中属于地壳的范围为______层和______层。
(2)现代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图中的______层。
(3)简述地壳厚度和海拔的相关性关系。
(4)理论上讲,全球地壳最厚的地点在______,最薄的地点在______。
【答案】(1)①;②
(2)③
(3)地壳越厚海拔越高,地壳越薄海拔越低。
(4)珠穆朗玛峰 马里亚纳海沟
【分析】该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①和大洋地壳②。
(2)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③。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壳厚度和海拔高度成正相关关系,地壳越厚海拔越高,地壳越薄海拔越低。
(4)结合上题理论,地壳厚度最大处应在地球表面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薄的地点应在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答案】(1)横波 纵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地幔 外核 内核
(3)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详解】(1)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中传播,所以E为横波,F为纵波。A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应为莫霍面,B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故应为古登堡面。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故应是地幔,D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故应是外核,而H就应是内核。
(3)地壳厚度的特点是: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较厚,而大洋地壳较薄。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________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层③是_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其到达地球高纬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________。
(3)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________千米,________层(填名称)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4)岩石圈范围是指________全部和________的顶部(填写图3中文字)。
【答案】 地球 火星 距离 日冕层 太阳风 极光 6 硅铝层 甲乙 丙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太阳结构示意图、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宜居带位置、太阳大气层次与太阳活动、地壳厚度与结构、岩石圈的范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③是最外的一层,应为日冕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其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影响,向极地地区运动,在高纬地区与高层大气碰撞,生产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6千米。图中显示,地壳中的甲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甲层除氧之外,硅和铝的比重较大,密度相对较小,称为硅铝层。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其范围是指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在图中包括甲、乙全部和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1.3地球的圈层结构(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2.该地可能位于( )
A.中国北方地区 B.中国西南地区 C.南极点 D.太平洋中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只能穿过气态物质
D.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负相关
C.山地、高原的地壳比平原的地壳薄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7.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8.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可能在①圈层 B.可能在②圈层 C.可能在③圈层 D.可能在⑤圈层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0.地壳最底部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据英国《太阳报》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上地幔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核
15.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表示____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
(3)图中F界面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圈层物质状态为____态,以下的G圈层物质状态为____态,F表示____面。
(4)C层主要由____组成,G层表示____,H层表示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 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________圈层。
(2)岩石圈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为____________。
(4)F 和 G 之间的界面名称是____________。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家认为,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并且地壳的厚薄不一,其厚度和海拔有很强的相关性。
(1)上图中属于地壳的范围为______层和______层。
(2)现代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图中的______层。
(3)简述地壳厚度和海拔的相关性关系。
(4)理论上讲,全球地壳最厚的地点在______,最薄的地点在______。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________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层③是_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其到达地球高纬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________。
(3)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________千米,________层(填名称)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4)岩石圈范围是指________全部和________的顶部(填写图3中文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