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公转的意义(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公转的意义(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6 18:13: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公转的意义(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题。
黄赤交角是( )
A.地轴与平面③之间的夹角 B.地轴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C.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D.23°26′,且永远保持不变
(2017·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北半球白昼最短
B.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合肥和上海昼夜都是12小时
C.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极昼
D.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南半球白昼最长
5.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6.此时,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7.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通常,同一高度的住宅楼,北京的南北楼间距比广州大。这是由于北京( )
A.地势起伏大 B.年平均气温比较低
C.白昼时间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五带,其中关于五带内发生的天文现象,正确的是( )
①热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②北温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③南温带无直射、无极昼与极夜现象 ④寒带有极昼与极夜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决定太阳直射最南和最北界线的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
1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北京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7月1日 B.9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
12.(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判断与该日昼夜分布最接近的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是( )
A. B. C. D.
13.(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夏至日(6.22日前后)这一天,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哈尔滨 C.北京 D.广东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球公转方向与周期的正确组合是( )
A.逆时针1回归年 B.顺时针1恒星年
C.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 D.自西向东365日5时48分46秒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极地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新增的夜半球范围。
(1)指出T1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说出T1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说明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过程中,河南省南阳市的昼长变化特点。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对应的日期是_______;此日距_______点较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此时A点正值_______(日出或日落)。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小时。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
(5)B地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季。
(6)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7)C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填字母)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_。
(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_。
(4)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半球,并且逐渐向_______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公转的意义(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元旦(1月1日)处于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A
【详解】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热带变小,由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所以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故选A。
【点睛】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题。
黄赤交角是( )
A.地轴与平面③之间的夹角 B.地轴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C.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D.23°26′,且永远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图中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因此黄赤交角是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C正确,A、B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故选C。
【点睛】
(2017·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北半球白昼最短
B.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合肥和上海昼夜都是12小时
C.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极昼
D.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南半球白昼最长
5.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4.B
5.B
【解析】4.夏至日地轴的北端指向太阳,可判断出图中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为北半球夏至,白昼最长,A错误。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为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武汉和上海昼夜都是12小时,B正确。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为北半球冬至,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极夜,C错误。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D错误。故选B。
5.在地球公转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是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北半球白昼变短,并短于夜。南半球的白昼变长,并长于夜,B正确。故选B。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6.此时,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7.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答案】6.C
7.D
【解析】6.昼长时间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根据表格中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可以计算出此时昼长小于12小时,天安门广场昼短夜长,故C项正确。
7.结合前面分析,天安门广场的昼长时间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昼长在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北移动,故D项正确。
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通常,同一高度的住宅楼,北京的南北楼间距比广州大。这是由于北京( )
A.地势起伏大 B.年平均气温比较低
C.白昼时间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答案】D
【详解】高一高度的住宅楼,北京的比广州的楼距大,主要原因是北京纬度高,同一季节,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楼影长,影响后面楼房的采光,故楼距相对要大,D正确,故选D。
【点睛】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五带,其中关于五带内发生的天文现象,正确的是( )
①热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②北温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③南温带无直射、无极昼与极夜现象 ④寒带有极昼与极夜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详解】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南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外,其他范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①错误;南北温带无直射、无极昼与极夜现象,②错误,③正确;寒带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C。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决定太阳直射最南和最北界线的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
【答案】D
【详解】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分别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地球基础知识和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况。
11.(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北京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7月1日 B.9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
【答案】A
【详解】越靠近6月22日,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越大。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
【点睛】6月22太阳直射点达最北(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
12.(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判断与该日昼夜分布最接近的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12月2日接近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A、C两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北半球,昼夜分布不符合题意;B、D两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南半球,其中B图中南极地区大部分为极昼,符合题意,D图中南极地区大部分为极夜,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答案】B
【详解】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变化最明显;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热量充足,四季变化不明显。故选B。
1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夏至日(6.22日前后)这一天,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哈尔滨 C.北京 D.广东
【答案】B
【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区,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越向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选项中四城市哈尔滨纬度最高,白昼最长,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择B。
【点睛】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是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球公转方向与周期的正确组合是( )
A.逆时针1回归年 B.顺时针1恒星年
C.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 D.自西向东365日5时48分46秒
【答案】C
【详解】地球公转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但不能笼统地说地球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只能说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公转,A、B错误;1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1恒星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极地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新增的夜半球范围。
(1)指出T1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说出T1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说明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过程中,河南省南阳市的昼长变化特点。
【答案】(1)(23°26'S,135°E)。
(2)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地区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
(3)南阳市昼短夜长,且夜长逐渐变短,昼长逐渐变长。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刻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再结合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135°E地方时为12:00,综合起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35°E)。
(2)由上题分析可知,T1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
(3)从T1时刻到T2时刻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阳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变短,昼逐渐变长。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对应的日期是_______;此日距_______点较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此时A点正值_______(日出或日落)。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小时。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
(5)B地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季。
(6)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7)C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答案】 夏至 北极圈内都是极昼现象 6月22日 远日点 慢 北回归线(23°26'N) 日出 24小时 0° A>B>C 热 夏 12时 24小时
【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对应的日期是6月22日;此时与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2)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北回归线(23°26'N)。
(3)A位于晨线上,此时为日出。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24小时。
(4)B点位于晨线,此时太阳高度为0。与直射纬线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B>C。
(5)B地处于五带中的热带,此时我国正值夏季。
(6)D位于昼的中央经线上,即为正午12时。
(7)C点此时出现极昼,昼长是24小时。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
【答案】(1)逆
(2) 赤道(0 纬线) 春分
(3) B 6月22日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地球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节气的判断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根据图中地轴南北极的标识可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
图示可知,根据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地轴南北极的标识,B点为北半球的夏至日,D点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A点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 纬线)。
(3)
根据第二小题分析,B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为夏至日,最接近远日点(7月初),此时是6月22日前后。
【点睛】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填字母)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_。
(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_。
(4)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
【答案】 a c b
d d
a
赤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详解】(1) 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故从a到c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即从夜最短的夏至日b到夜最长的冬至日d之间。
(3)北半球昼短夜长,即为从秋分至春分之间,昼逐日增加即为从冬至日d至春分日a之间。
(4)春分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故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半球,并且逐渐向_______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__________。
【答案】(1)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 (2)均为逆时针) (3)B (4)北 北 长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
【详解】(1)A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BCD依次为夏至、秋分、冬至。右图根据公转位置判断,右侧为冬至,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春分、夏至、秋分。
(2)在右图中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3)夏至日接近远日点,故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B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期间为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逐渐向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