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2 17:35:55

文档简介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小 B.密度小于水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蜡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密度小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蜡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石蜡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2.(2021九上·荆门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破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 D.菜刀生锈,乒乓球变瘪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玻璃杯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米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2021九上·邗江期末)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针 B.聚沙成塔 C.火上浇油 D.木已成舟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铁杵磨针、聚沙成塔、木已成舟过程都不产生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
火上浇油过程中涉及物质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6.(2021九上·茂南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点火发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2021九上·潮安期末)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司马光砸缸 C.铁杵磨成针 D.火烧赤壁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刻舟求剑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司马光砸缸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铁杵磨成针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火烧赤壁过程涉及物质的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8.(2021九上·南京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用钨做灯丝 熔点高
B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C 木炭除去冰箱异味 有吸附性
D 洗涤剂用于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能溶解油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熔点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不是溶解油污,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分析。
9.(2021九上·从化期末)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釜底抽薪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星火燎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指抽出正在燃烧的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0.(2021九上·遂川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
B.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C.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做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具有还原性,能够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可用来冶炼金属,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利用其导电性,石墨可作电极,选项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净水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选择填空。
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酒精燃烧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氢气具有还原性   。
【答案】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理性质,故填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时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填化学变化。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仅发生状态的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化学性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2.(2021九上·陵城月考)下列描述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 ⑥食物变质;⑦镁能燃烧;⑧铁是银白色固体。
【答案】③④;①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 是化学变化;③电灯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⑥食物变质是化学变化;⑦镁能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是银白色固体是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描述中带“能”或“能够”等词语的为性质描述,否则为变化描述,再由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性质由化学变化体现区分出变化或性质种类分析。
13.(2021九上·船营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颜色 c、氧化性 d、溶解性 e、挥发性 f、稳定性 g、导电性 h、导热性 i、助燃性 j、还原性
【答案】bdegh;acfij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bdegh;acfij。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14.(2021九上·秀英月考)请根据以下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有关问题。
氯气,化学式为Cl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物理性质:颜色:   ,溶解性:   气味:   。
化学性质(答出1点):   ;用途   。
【答案】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与氢气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根据短文可知氯气为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化学性质:可与氢气发生反应,强氧化性,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可用作氧化剂,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5.(2021九上·南通月考)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往往指   ,若叙述中有“变成了”“生成”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   ,如酒精能燃烧,属于   ;酒精燃烧,属于   。
【答案】性质;变化;化学性质(或性质);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 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往往指性质, 叙述中有“变成了”“生成”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酒精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性质;;化学性质(或性质);化学变化(或变化)。
【分析】根据描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为性质说法,否则为变化的说法分析。
三、简答题
16.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请你写出进行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至少写三步)
【答案】答:主要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 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 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7.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解: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蜡烛的熔化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崇左期末)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把下列正确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氮气④氧气⑤四氧化三铁⑥稀有气体
(1)黑色固体物质有   ;
(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
(3)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4)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答案】(1)⑤
(2)④
(3)②
(4)⑥
(5)①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四氧化三铁属于黑色固体,故填:⑤;
(2)氧气能供给呼吸,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填:④;
(3)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体,且二氧化硫属于污染性气体,能导致酸雨的发生,故填:②;
(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且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填:⑥;
(5)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填:①。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19九上·广南月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答案】(1)化学变化;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分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0.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答案】(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2)水蒸气
(3)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错误的。
【分析】根据蜡烛熄灭时会有石蜡蒸气产生分析,并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用实验进行验证。
1 / 1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小 B.密度小于水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2.(2021九上·荆门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破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 D.菜刀生锈,乒乓球变瘪
3.(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5.(2021九上·邗江期末)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针 B.聚沙成塔 C.火上浇油 D.木已成舟
6.(2021九上·茂南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7.(2021九上·潮安期末)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司马光砸缸 C.铁杵磨成针 D.火烧赤壁
8.(2021九上·南京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用钨做灯丝 熔点高
B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C 木炭除去冰箱异味 有吸附性
D 洗涤剂用于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能溶解油污
A.A B.B C.C D.D
9.(2021九上·从化期末)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釜底抽薪
10.(2021九上·遂川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
B.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C.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选择填空。
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酒精燃烧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氢气具有还原性   。
12.(2021九上·陵城月考)下列描述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 ⑥食物变质;⑦镁能燃烧;⑧铁是银白色固体。
13.(2021九上·船营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颜色 c、氧化性 d、溶解性 e、挥发性 f、稳定性 g、导电性 h、导热性 i、助燃性 j、还原性
14.(2021九上·秀英月考)请根据以下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有关问题。
氯气,化学式为Cl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物理性质:颜色:   ,溶解性:   气味:   。
化学性质(答出1点):   ;用途   。
15.(2021九上·南通月考)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往往指   ,若叙述中有“变成了”“生成”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   ,如酒精能燃烧,属于   ;酒精燃烧,属于   。
三、简答题
16.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请你写出进行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至少写三步)
17.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崇左期末)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把下列正确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氮气④氧气⑤四氧化三铁⑥稀有气体
(1)黑色固体物质有   ;
(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
(3)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4)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19九上·广南月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20.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蜡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密度小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蜡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石蜡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玻璃杯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米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铁杵磨针、聚沙成塔、木已成舟过程都不产生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
火上浇油过程中涉及物质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6.【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点火发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刻舟求剑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司马光砸缸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铁杵磨成针过程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火烧赤壁过程涉及物质的燃烧,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熔点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不是溶解油污,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星火燎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指抽出正在燃烧的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做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具有还原性,能够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可用来冶炼金属,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利用其导电性,石墨可作电极,选项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净水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1.【答案】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理性质,故填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时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填化学变化。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仅发生状态的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化学性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2.【答案】③④;①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 是化学变化;③电灯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⑥食物变质是化学变化;⑦镁能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是银白色固体是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描述中带“能”或“能够”等词语的为性质描述,否则为变化描述,再由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性质由化学变化体现区分出变化或性质种类分析。
13.【答案】bdegh;acfij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bdegh;acfij。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14.【答案】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与氢气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根据短文可知氯气为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化学性质:可与氢气发生反应,强氧化性,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可用作氧化剂,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5.【答案】性质;变化;化学性质(或性质);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 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往往指性质, 叙述中有“变成了”“生成”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酒精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性质;;化学性质(或性质);化学变化(或变化)。
【分析】根据描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为性质说法,否则为变化的说法分析。
16.【答案】答:主要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 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 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7.【答案】解: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蜡烛的熔化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18.【答案】(1)⑤
(2)④
(3)②
(4)⑥
(5)①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四氧化三铁属于黑色固体,故填:⑤;
(2)氧气能供给呼吸,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填:④;
(3)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体,且二氧化硫属于污染性气体,能导致酸雨的发生,故填:②;
(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且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填:⑥;
(5)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填:①。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9.【答案】(1)化学变化;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分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0.【答案】(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2)水蒸气
(3)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错误的。
【分析】根据蜡烛熄灭时会有石蜡蒸气产生分析,并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用实验进行验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