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1《田野动物调查》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1《田野动物调查》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7 17:08:33

文档简介

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1《田野动物调查》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凉山)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14.43亿,人口普查的方法属于(  )
A.分析法 B.观察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2.(2022·东莞模拟)了解我市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胎”的看法所采用的方法与下列相同的是(  )
A.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B.研究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
C.观察蜜蜂如何传递信息
D.了解我市已接种新冠疫苗三针的人数
3.(2022·东昌府模拟)某小组为了调查教室的空气质量,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教室空气。下列取样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2·莱芜模拟)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观察是只通过视觉获取信息②调查范围无论大小,都要逐个调查
③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④探究过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5.我们课本第一章中教会我们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察。某校老师带学生调查公园中的生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
B.乙发现几株从未见过的小花,便将它们拔起,准备带回学校去问老师
C.丁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蹦到了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也记录下来
D.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
6.(2022八下·龙口开学考)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作法,正确的是(  )
A.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
B.小伟调查中看到蛐蛐,别的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C.校园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
7.(2021九上·揭西期末)2020年11月1日0时0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
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偏远山区可不用调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8.(2021七上·大安期末)在校园中调查生物种类的时候,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随意摘抄
B.边观察边记录,必要时进行测量
C.品尝植物上果实的味道
D.为了方便观察,将植物的花摘下
9.(2021七上·蚌埠月考)下面关于调查的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分组 ②选择调查范围 ③调查记录 ④归类 ⑤设计调查路线 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10.(2021·大庆模拟)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有(  )
A.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B.按照生活环境分类
C.按照用途分类 D.以上方法都可以
二、判断题
11.(2018七上·长春月考)调查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判断对错)
12.在进行田野动物调查时,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蝗虫的体色往往是褐色的。(判断对错)
13.科学家调查田野动物的目的仅是研究它们有无价值。(判断对错)
14.调查田野动物时,尽可能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判断对错)
15.(2017七上·安定期中)在野外调查植物种类时,为了更详细记录,可以尝一尝野菜的味道.(判断对错)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百色)某氧化铝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使原本很清澈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研究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受污染河流同侧下游不同距离(km)进行取样,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源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8.0
动物类群(类) 20 23 37 50 58 65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7 656 750 1978 2490 3192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实验的变量是   。
(2)比较不同取样点的动物类群或个体总数,距污染源越近,数量越   。
(3)分析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表明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就越   。
(4)不同取样点数据的对比,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人口普查就属于调查的一种。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研究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属于比较法,B不符合题意。
C.观察蜜蜂如何传递信息,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了解我市已接种新冠疫苗三针的人数,属于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五点取样法是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
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①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①错误。
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②错误。
③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正确。
④探究过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5.【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在调查过程中对观测的对象要如实记录,所以,题干提到的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的法是错误的,A不符合题意。
B、在调查植物过程中,不能随意拔起植物,这样会使植物遭到破坏,把植物拔起去问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B不符合题意。
C、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并做好记录,所以,题干中,丁把蹦出去的蝗虫记录下来的做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D、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如果在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将它删掉的做法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法的基本要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作假,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在调查中生物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物,不能对植物或者动物造成伤害。
6.【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蛐蛐,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更应该保存下来,不能把它删掉,B不符合题意。
C.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应该把它记录下来,C不符合题意。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7.【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即使偏远山区也要调查。
故答案为:C。
【分析】进行生物学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法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严格按照要求、步骤进行,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可信的结论。
8.【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调查时,应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不要随意品尝植物果实,以免出现中毒事故。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9.【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因此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正确的是:②选择调查范围→①分组→⑤设计调查路线→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⑥将生物资料进行整理。
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
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
四、实施调查。
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
六、撰写调查报告。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分析】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调查法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绿色草地中生活的蝗虫的体色与环境一致绿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一种保护色,若是白色等不是绿色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调查田野的动物时,应该调查内容的是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等,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要保护动物,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时要爱护小动物,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尽可能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品尝野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有毒,出现中毒事故.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16.【答案】(1)调查法;离污染源的距离
(2)少
(3)多
(4)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有影响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调查法
【解析】【解答】(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地某一方面情况地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因此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而本调查实验中的变量是离污染源的距离。
(2)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因此该取样点动物类群数越少,动物个体总数也越少。
(3)分析表格中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能看出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也越多。
(4)表中数据可见:距离污染源越近,动物类群数越少,动物个体总数也越少。因此对比不同取样点的数据,说明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有影响。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 / 12022年初中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4.1《田野动物调查》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凉山)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14.43亿,人口普查的方法属于(  )
A.分析法 B.观察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人口普查就属于调查的一种。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2022·东莞模拟)了解我市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胎”的看法所采用的方法与下列相同的是(  )
A.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B.研究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
C.观察蜜蜂如何传递信息
D.了解我市已接种新冠疫苗三针的人数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研究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属于比较法,B不符合题意。
C.观察蜜蜂如何传递信息,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了解我市已接种新冠疫苗三针的人数,属于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2022·东昌府模拟)某小组为了调查教室的空气质量,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教室空气。下列取样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五点取样法是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
4.(2022·莱芜模拟)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观察是只通过视觉获取信息②调查范围无论大小,都要逐个调查
③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④探究过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①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①错误。
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②错误。
③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正确。
④探究过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5.我们课本第一章中教会我们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察。某校老师带学生调查公园中的生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
B.乙发现几株从未见过的小花,便将它们拔起,准备带回学校去问老师
C.丁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蹦到了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也记录下来
D.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
【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在调查过程中对观测的对象要如实记录,所以,题干提到的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的法是错误的,A不符合题意。
B、在调查植物过程中,不能随意拔起植物,这样会使植物遭到破坏,把植物拔起去问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B不符合题意。
C、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并做好记录,所以,题干中,丁把蹦出去的蝗虫记录下来的做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D、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如果在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将它删掉的做法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法的基本要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作假,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在调查中生物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物,不能对植物或者动物造成伤害。
6.(2022八下·龙口开学考)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作法,正确的是(  )
A.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
B.小伟调查中看到蛐蛐,别的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C.校园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蛐蛐,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更应该保存下来,不能把它删掉,B不符合题意。
C.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应该把它记录下来,C不符合题意。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7.(2021九上·揭西期末)2020年11月1日0时0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
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偏远山区可不用调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即使偏远山区也要调查。
故答案为:C。
【分析】进行生物学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模型法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严格按照要求、步骤进行,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可信的结论。
8.(2021七上·大安期末)在校园中调查生物种类的时候,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随意摘抄
B.边观察边记录,必要时进行测量
C.品尝植物上果实的味道
D.为了方便观察,将植物的花摘下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调查时,应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不要随意品尝植物果实,以免出现中毒事故。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9.(2021七上·蚌埠月考)下面关于调查的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分组 ②选择调查范围 ③调查记录 ④归类 ⑤设计调查路线 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答案】C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因此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正确的是:②选择调查范围→①分组→⑤设计调查路线→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⑥将生物资料进行整理。
故答案为:C。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
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
四、实施调查。
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
六、撰写调查报告。
10.(2021·大庆模拟)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有(  )
A.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B.按照生活环境分类
C.按照用途分类 D.以上方法都可以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判断题
11.(2018七上·长春月考)调查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分析】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12.在进行田野动物调查时,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蝗虫的体色往往是褐色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调查法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绿色草地中生活的蝗虫的体色与环境一致绿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一种保护色,若是白色等不是绿色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3.科学家调查田野动物的目的仅是研究它们有无价值。(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在调查田野的动物时,应该调查内容的是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等,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要保护动物,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4.调查田野动物时,尽可能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时要爱护小动物,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尽可能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15.(2017七上·安定期中)在野外调查植物种类时,为了更详细记录,可以尝一尝野菜的味道.(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品尝野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有毒,出现中毒事故.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百色)某氧化铝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使原本很清澈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研究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受污染河流同侧下游不同距离(km)进行取样,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源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8.0
动物类群(类) 20 23 37 50 58 65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7 656 750 1978 2490 3192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实验的变量是   。
(2)比较不同取样点的动物类群或个体总数,距污染源越近,数量越   。
(3)分析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表明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就越   。
(4)不同取样点数据的对比,说明   。
【答案】(1)调查法;离污染源的距离
(2)少
(3)多
(4)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有影响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调查法
【解析】【解答】(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地某一方面情况地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因此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而本调查实验中的变量是离污染源的距离。
(2)由图表中的数据分析,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因此该取样点动物类群数越少,动物个体总数也越少。
(3)分析表格中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能看出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也越多。
(4)表中数据可见:距离污染源越近,动物类群数越少,动物个体总数也越少。因此对比不同取样点的数据,说明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有影响。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