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改变”,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好的,如《青蛙卖泥塘》,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如《小毛虫》,还有围绕改变讲述了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如《大象的耳朵》和《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故事比较长,讲述的是青蛙想把自己的烂泥塘卖掉,却在叫卖的过程中听取小动物们的建议在泥塘周围种了草、引了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前的烂泥塘被青蛙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成了一个美好、舒适的住所。看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青蛙就不再卖泥塘了。课文在写青蛙在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式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交代。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里面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卖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于语言也有了一些积累,在形象思维依然丰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正逐渐形成,开始为跨向下一个年级段――中年级做着各种知识、情感、能力的准备。那么,在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除了继续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为重点外,要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把朗读训练和词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习掌握必要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运用等各种语文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语段阅读,都尽量教授并适时总结学习的方法,在愉快、分享中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品读小动物们的话语,了解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转折,进行仿说。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4.根据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二、教学重点
1.品读小动物们的话语,了解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转折,进行仿说。
2.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三、教学难点
1.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根据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它在干什么呢?(板书课题)
2.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词语。
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还记得都有哪些小动物买了青蛙的泥塘了吗?生: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二)学习课文
1.青蛙是怎么卖泥塘的呢?读一读第 2、3自然段找一找吧。
(1)生: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并在泥塘边吆喝“卖泥塘咯,卖泥塘!”
(2)是怎么吆喝的?你能来试试吗?(指名吆喝)
(3)我们一起来吆喝吆喝吧!
2.看,你们的吆喝声引来了谁?(老牛)它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吧。
(1)生: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2)指名读,读出老牛的的气势。
(3)齐读。
(4)看这句话,老牛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5)出示两句话对比,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更喜欢哪一句?
(6)第二句话先说了泥塘的优点,又说了自己的需求,这样写更委婉,容易让人接受,体会老牛说话的艺术。
(7)仿照的老牛说话的方式说一说出示课件
生 1:这幅画画的很漂亮,如果再涂上点颜色就更好了。
生 2:这蛋糕看上去很美味,如果价格再便宜些就更好了。
(8)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老牛说话的艺术
3. 我们再来大声吆喝吆喝吧。看把谁引来了?
(野鸭)(1)野鸭买泥塘了吗?它是怎么说的呢,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吧。
生: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2)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吗?
预设
生:这句话和老牛说的话差不多,都是先说了泥塘的优点,又说了自己的需求。
4.其他小动物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按课前分的小组按照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先来讨论讨论,然后再找同学来演一演。
(1)学生讨论,教师相应指导。
(2)请几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意愿上台表演,并带上头饰。其他同学来当青蛙。
青蛙们大声吆喝着:“卖泥塘咯,卖泥塘!”
预设
生 1(小鸟):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如果再有些树就更好了。
生 2(蝴蝶):这里的环境非常没,如果再有些花就更好了。
生 3(小兔):这地方可真大,可是还缺条路。
生 4(小猴):在这里游泳倒是挺舒服的。可是,如果再有所房子,我就可以在里面休息了。
生 5(小狐狸):这里有花,有草,有树,有路,有房子,如果房子里再有些家具就更好了。
(3)你们真是出色的小演员,掌声送给他们。如果同学们还想表演,我们可以下一节课再表演。
5.青蛙听了这些小动物的话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3-10自然段找一找吧。
(1)青蛙听了老牛的建议,种了草(板书)。它是怎么种的呢?
先采集草籽,然后把它播撒在泥塘周围的泥土里,来年春天的时候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2)青蛙听了野鸭的建议,引了水(板书:引水)。怎么引水的?先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地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竹子劈开,让水从竹竿中间流过。
(3)青蛙听了小鸟的建议,栽了树(板书:栽树),听了蝴蝶的建议,种了花(板书:种花),听了小兔的建议,修了条路(板书:修路),听了小猴的建议,盖了所房子(板书:盖房子)。
6.那现在青蛙的泥塘总能卖出去了吧!(没有)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
预设
生:青蛙不想卖泥塘了,因为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有花,有草,有树,有房子,有路的好地方,它觉得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想卖泥塘了。
生:因为这里应有尽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烂泥塘了,而是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应有尽有的好地方,青蛙觉得在这里生活挺好的。
四、总结
1.那老师的问题来了,青蛙的泥塘为什么从一个烂泥塘变成了一个这么美的泥塘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吧。预设生:因为青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板书:听取意见)生:因为青蛙很勤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环境。(板书:勤劳)
2.对呀,正因为青蛙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还很勤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环境,美丽的家园。老师也希望你们以后能和青蛙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
低年级童话教学要深入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文外”价值,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实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本单元教材的四个童话故事,都是围绕“改变”来选编的,而《青蛙卖泥塘》的青蛙则通过劳动不断改变,把池塘变得越来越美好。我在本篇教学中力求通过对青蛙与其它小动物的角色朗读与表演,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鲜活生动的童话世界。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不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随文内容创设情景,结合生活的场景,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
在这课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学生想象力发掘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上还存在不足,对于自主梳理文章脉络和讲演故事这些目标的讲解和指导上还不够深刻。今后将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加深自己对于统编版教材不同学段思维和能力训练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