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08:04:3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朱德
第二单元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朱德母子雕像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佃农”“周济”“任劳任怨”“为富不仁”等词语。(重点)
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重点)
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学习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难点)
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素养)
合作探究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台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说说挽联中共有的一个关键词语是什么。
劳动
劳动
劳动
劳动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大家都用“劳动”概括朱德母亲的一生?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2、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合作探究
3、文中“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有何含义?
此句为中心句,突出母亲勤劳的品质,照应开头“勤劳一生”。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品质和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值得我们学习;极言母亲对“ 我”的影响之深远,体现出劳动人民的伟大。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①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
指上文中每一天繁重的劳动
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合作探究
②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与“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③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④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将母亲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
⑤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深明大义的钦佩之情。
⑥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谢怀念之情。
⑦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合作探究
4、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至深。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合作探究
5、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合作探究
6、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议论句的表达效果。
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合作探究
6、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议论句的表达效果。
③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④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合作探究
6、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议论句的表达效果。
⑤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合作探究
7、朗读课文第16段,说说这一段表达了几层意思?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第一层:痛悼母亲的离去
第二层:对母亲的赞美
第三层: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层层递进,抒发对母亲的哀悼、报答之情
设问
合作探究
8、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以及“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作者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怀有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分为两段,形成间隔反复。
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自己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9、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先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再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这一段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坚定意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及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拓展延伸
关于母亲的诗词名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2.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小雅·蓼莪》
3.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4.搴(qiān)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
5.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寄其哀,颂其德,报其恩,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女性形象,她就像一座丰碑,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母亲是劳动好手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坚忍不拔
课堂检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莱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够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提取主干是“生活是艰苦的”。
B.“聪明”是形容词,“我们”是代词。
C.“却”是副词,“滋味”是名词。
D.“染了颜色”是动宾短语,“老二老三”是并列短语。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该句用了“母亲的”修饰“聪明”,可知“聪明”在该句中已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了。故选B。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解析】: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能搭配,应改为“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听到了那久违的乡音”;B项前后矛盾,“超过”“左右”删掉其一;D项语序不当,将“研究”与“了解”调换位置。
C
课堂检测
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题目《回忆我的母亲》中,“回忆”点明了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点明了回忆的对象。以《回忆我的母亲》为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本文中,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事例来突显人物形象。
C.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人。
D.全文紧扣母亲的特点来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议论、抒情,后进行概括,兼以具体记叙和描写。
【解析】应为“先具体记叙和描写,后进行概括,兼以议论、抒情”。
D
课堂检测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烛光里的妈妈》)
5.这首歌表现出女儿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歌词最后一句说“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那么,你准备怎样来报答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母亲的牵挂,对母亲的报答之情。
示例:学会做人,让妈妈放心,让她明白我已经懂事了,长大了;
勤奋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她,让她开心快乐;帮妈妈做事,如分担家务等。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母亲
的一生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痛悼母亲,表达决心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整日劳碌
送子读书
聪明能干
给予慰勉
任劳任怨
支持革命
勇敢坚强
期望成功
爱母亲
忠于民族
和人民
忠于党
升华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