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儿童都很喜欢。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在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题的关系特点。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看似夸张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逐渐入情入景,感悟作者的情怀。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诗人辛弃疾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清新秀丽、朴素恬静,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词是作者心灵的交融,是内心体验的产物,词的教学应该富有诗情画意,在诗化的语言中去体会词的意境,在音乐中去感受词的韵律美,在想象中去领会词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距离学生太远,所以本课的`教学注重一个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词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应经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备课必须先备学生,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读准:媚、翁、媪、亡赖、剥。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3.想象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诗会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指课题)一起读。
生:清平乐村居师:我听到这一个字,有人读““有人读“”该怎么读,谁来说说
生:应该读yuè,师:为什么呢 因为这《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当时即兴写成的一首小歌,所以读yuè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可以唱的曲调,而《村居》是词的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描写田园风光的经典词作《清平乐·村居》。
二、了解词与诗的不同
1、观察一下,诗和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①、多了一个词牌名
②、词分为上下两阕。
③、句子有长有短,字数不一。所以,我们也把词叫做长短句。一对比,词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
三、读通读顺,体会词韵。
1.自读课文。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要求是读得通顺。
2.检查初读:指名读课文。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3、随机正音。
①、适时指导“剥”的读音:“剥”是个多音字,在这读“bo”。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关注注释)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 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爷爷;“媪”指的是老妇人,也就是老奶奶。你怎么知道 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读准字音,还能帮我们了解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句。
4、反复诵读。诗词诵读有它特有的韵味和节奏,下面老师来和大家一起读,细细体会一下:第一种:师生对读,我读你接。第二种:同学互读。
过渡小结:词为歌吟,好的词就是一首好的歌,一唱三叹余味悠长。(板书:多诵读)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基本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四、品--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交流汇报。预设:乡景图、相媚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等
2、抓住画面,细品词意。预设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看: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
生1: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还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
生2: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清得可以看到溪底的沙石和游动小鱼。
生3:小溪里还开满着美丽荷花,清香四溢,美丽极了。
(清澈小溪边,伴随着小鱼的游动请你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听:置身其中,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1:我能听到潺潺的溪水声,像小溪在弹琴。
生2:我听到小鸟的鸣叫声。
生3:我仿佛听到稻田的阵阵蛙鸣。(伴随着溪水、鸟鸣和蛙声,请你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③、闻。在这清新的大自然中用力吸气,你闻到了什么
生1:我闻到了荷花的芳香。
生2:我闻到了草香和泥土的气息。
(伴着这样清香,带着你的美好感受。请你读一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板书:景美)仅仅九个字,却把这样一幅田园美景留在心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闻到了。这就是诗词的魅力,这是想象的力量。
预设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指导看图:师:我们继续来打开画卷,由远及近,把目光投向这屋檐下。两个人物,他们是 生:这一翁一媪正在举杯同饮。看他们边喝边聊兴致盎然,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板书:酒浓)
②、师:文中翁媪,为何而醉 (学生发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屋外,投向可爱的孩子们。齐读下阕—
预设三:大儿锄豆溪东
①、指名朗读。
②、三个儿子都在做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儿子 作者最喜欢哪个儿子
③、抓住“卧”字,感受小儿无赖之态。引发想象:这个调皮的孩子会怎样“卧” 什动作,什么神态?
生1、只见那个孩子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瞧着二郎腿一幅悠闲的摸样。
生2、你看那调皮的小儿子正趴在草地上,两只腿左右晃荡,突然他开心的在草地上打了个滚,该是想到什么趣事了吧
生3、这个三儿子真是调皮极了,你看躺在草地上,把剥好的莲子轻轻扔上天空,脑袋一伸编稳稳的接在嘴巴里,慢慢咀嚼起来。
④、小结:一个“卧”字,加上丰富的想象,就让这样一个无赖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好的词就是一幅好的画,让我们身临其境。(板书:人和)
五、诵--交流体验,升华情感。
师:这窗外美景,这杯中美酒,这尽享天伦之乐的老夫妻怎能不醉呢 再读一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第一组:
翁:你看,窗外的景色真美呀。
媪:是呀,你看那绿油油的小草,青草的芳香真让人陶醉啊!
翁:我们住在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可这田园风光确是城市不能比拟的啊。
媪:对,这就是传说中世外桃源!这清新的空气,可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呢。
翁:说得好!来,为我们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再喝一杯吧!(干杯)
第二组:
翁:老伴呀,你看我们的大儿子多能干呀,把豆苗里草锄得干干净净。
媪:这都是你手把手教得好呀!
翁:这些年,你也辛苦了。你看们身的衣裳,都是你纺线织布,亲手缝制的。
媪:没什么,为了这个家翁:虽然日子不富裕,可是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我已经很满足了。
2、情感升华:
师:这就叫一-相媚好。听着他们聊天的话语,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看着这对幸福恩爱的白发夫妻,我要送给他们八个字一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这就是贫寒当中蕴含着最美的真情!(板书:情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 世外桃源,一家团圆,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安静闲适......
师:这美景、这酒,这人,这情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好词就如同一壶好酒,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再来读!(课件出示词和音乐)
六、作业任选一题写一写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 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句子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想象一下,描绘出来。
七、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美
酒浓
人和
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