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14: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
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 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文体知识
元曲: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朗读课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语释义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解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秋风
形容悲伤到极点
诗歌译读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诗歌译读
诗词赏析
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十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诗词赏析
所描写的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句的3种景物写出一片萧杀秋景,造成一种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
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心笑语也仿佛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羁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作用: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诗词赏析
“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全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诗词赏析
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古道上孤零零地走着。
诗词赏析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诗词赏析
小令是怎样达到情景交融的?
作者是寄情于物,通过漓淋尽致的刻画物象,描绘有形可感的深秋色彩,借具体生动的物象表达了无形抽象的凄苦心情,从而达到情景相通、情景交融。
诗词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什么表达方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3.简约中见深细。
拓展延伸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的文字。
拓展延伸
示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课堂小结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思念家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白描勾勒
景物烘托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写景
结构梳理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收集与“秋思”有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