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读“中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太阳能蕴含量,我国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华北平原
2.据图,太阳辐射能最少的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便于搜救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磁暴现象 C.太阳耀斑爆发 D.黑子消失
5.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 )
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
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D.预测近地面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准确着陆
(2018·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教育研训中心高一期末)2017年8月21日,百年一遇的“超级日全食”横跨美国。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
A.平流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光球层
7.太阳外部大气中比周围平均温度低的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是指(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探测轨道。下图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绕火星飞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图示级别相同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9.可能对“天问一号”向地球传输数据造成干扰的是( )
A.天气状况 B.太阳辐射 C.地火距离 D.太阳活动
(2020·辽宁·高一期中)下图为辽宁省某中学校园外街道旁太阳能路灯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同学注意到该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供电强弱 C.交通流量 D.阴晴状况
1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路灯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2021·浙江·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近年来,节能建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20年对该校教学楼进行研究。下图中甲乙丙示意教学楼顶楼水平面、南墙、北墙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北墙、楼顶水平面、南墙 B.楼顶水平面、北墙、南墙
C.南墙、楼顶水平面、北墙 D.楼顶水平面、南墙、北墙
13.乙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天气状况
B.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纬度位置
C.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太阳高度
D.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白昼长短
(2022·福建·莆田一中高一开学考试)读下面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1-8月山麓一直增大 D.9-12月山顶一直减少
15.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主要原因可能是8月( )
A.日照时间少 B.纬度低 C.晴天多 D.阴雨天多
二、综合题
16.(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小明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该同学检索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查看了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及历史数据(下表为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
日期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9月1日 10月1日 11月1日 12月1日
地磁活动 微无 平静 平静 平静 平静 弱 平静 平静 平静 微扰 平静 平静
耀斑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1)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________。
(2)古人选择在日出时观测“黑气”,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可知,________能够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较弱,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________”强度较小。
(4)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活动二:总结提升,描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
17.(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1)描述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18.(2021·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据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A区域主体在四川盆地,分析该区域年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9.(2021·黑龙江·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2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1)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2)图2中①②③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____层和____层(填数码),其周期约为____年。
(3)简述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对宇航器的不利影响。
20.(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4)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读“中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太阳能蕴含量,我国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华北平原
2.据图,太阳辐射能最少的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答案】1.A
2.B
【解析】1.太阳能发电站适宜建立在光照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地区。据图可知,与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华北平原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能最丰富,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A正确,BCD错。故选A。
2.据图,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能数值小于1200,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形区,B正确;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内蒙古高原和东南丘陵都比四川盆地丰富,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从时间看,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夏半年高于冬半年:从空间上看,从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高低、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便于搜救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磁暴现象 C.太阳耀斑爆发 D.黑子消失
5.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 )
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
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D.预测近地面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准确着陆
【答案】3.B
4.C
5.D
【解析】3.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便于及时搜救,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太阳辐射增强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A错误;磁暴现象是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所造成的结果,地球磁场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耀斑爆发太阳活动增强,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讯,C正确;黑子减弱是太阳活动变弱的表现,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小,D错误。故选C。
5.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可以为航天员预报出舱时间窗口,避免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刚好遭遇严重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为航天员提供更高的出舱安全系数,A不符合题意;太阳日冕活动释放的能量会穿透电子元件,阻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因此预警中心需要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B不符合题意;碎片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碎片,为包括卫星在内的人造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保障,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而非近地面的大气层的天气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便于及时搜救;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2018·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教育研训中心高一期末)2017年8月21日,百年一遇的“超级日全食”横跨美国。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
A.平流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光球层
7.太阳外部大气中比周围平均温度低的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是指(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答案】6.D
7.A
【解析】6.据所学可知,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只有光球层肉眼可见,因此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太阳活动中比周围温度更低、显得暗淡一些的是黑子,A正确。耀斑是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突然和大规模的能量释放过程,颜色更加光亮,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火舌状物体,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与材料不符,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间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探测轨道。下图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绕火星飞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图示级别相同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9.可能对“天问一号”向地球传输数据造成干扰的是( )
A.天气状况 B.太阳辐射 C.地火距离 D.太阳活动
【答案】8.A
9.D
【解析】8.图示天体系统为火星和其卫星组成的火星系,中心天体是火星;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地球和火星都属于行星,因此地月系与图示级别相同,A正确;图示天体系统位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内,BCD错。故选A。
9.“天问一号”向地球传输数据利用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因此太阳活动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D正确;天气状况、太阳辐射和地火距离不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ABC错。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2020·辽宁·高一期中)下图为辽宁省某中学校园外街道旁太阳能路灯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同学注意到该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供电强弱 C.交通流量 D.阴晴状况
1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路灯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答案】10.D
11.B
【解析】10.同学注意到该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在一天内,由于云层多少出现时间不定,可能出现阴天或多云,所以导致太阳辐射的强度有所变化,导致路灯亮度发生变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太阳能路灯最好布局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和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不太适合,AC错误。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且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路灯,B正确。东北平原相较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少,且在冬季白昼时间较短,不是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路灯的地区,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能具有普遍性、无害、储量大、使用长久等优点。
(2021·浙江·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近年来,节能建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20年对该校教学楼进行研究。下图中甲乙丙示意教学楼顶楼水平面、南墙、北墙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北墙、楼顶水平面、南墙 B.楼顶水平面、北墙、南墙
C.南墙、楼顶水平面、北墙 D.楼顶水平面、南墙、北墙
13.乙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天气状况
B.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纬度位置
C.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太阳高度
D.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白昼长短
【答案】12.C
13.A
【解析】12.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楼顶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大,而南墙与楼顶垂直,所以夏季照射在南墙的太阳光线与南墙的夹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较小,而北墙位于背阴面,全年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小,所以甲为南墙,乙为楼顶,丙为北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读图可知,该地5月份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7月,两个月份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但是7月份为北京的雨季,降水量大,阴天多,所以获得太阳辐射量小,A正确,同一地点,纬度位置相同,B错误;7月份太阳高度大于8月,而太阳辐射小,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所致,C错误,7月份白昼长于8月份,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2022·福建·莆田一中高一开学考试)读下面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1-8月山麓一直增大 D.9-12月山顶一直减少
15.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主要原因可能是8月( )
A.日照时间少 B.纬度低 C.晴天多 D.阴雨天多
【答案】14.C
15.C
【分析】14.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可知,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并非始终大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10月-次年4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A错误。5月-7月,太阳辐射强度山顶小于山麓,B错误。1月-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增大,C正确。9月-12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并非一直减少,应为先增大再减小,D错误。故选C。
15.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是由于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北移至东北地区,该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排除AD,C正确。大别山位于鄂、皖、豫三省交界处,属于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属于中纬度范围,因此纬度低描述不准确,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小明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该同学检索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查看了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及历史数据(下表为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
日期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9月1日 10月1日 11月1日 12月1日
地磁活动 微无 平静 平静 平静 平静 弱 平静 平静 平静 微扰 平静 平静
耀斑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1)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________。
(2)古人选择在日出时观测“黑气”,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可知,________能够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较弱,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________”强度较小。
(4)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活动二:总结提升,描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
【答案】(1)太阳黑子
(2)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3) 耀斑 极光
(4)B
(5)凡是黑子活动的峰年或谷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就明显地增加;耀斑爆发时会扰动电离层对无线电(或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无法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在南极和北极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分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探究活动为材料,涉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推知,文献中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
(2)古人选择在日出时观测“黑气”,是因为日出时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便于观测。
(3)根据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中有关于耀斑活动的记录,可知,耀斑能够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较弱,说明此时间段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强度较弱,由此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极光”活动的强度也较弱。
(4)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5)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对气候有明显影响,凡是黑子活动的峰年或谷年(中图版教材表述,与其它教材版本不同),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就明显地增加,黑子活动的谷年,气候则比较平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体现在:耀斑爆发时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通信不稳,甚至中断;对磁场的影响,体现在: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震动而无法正确指示方向;对极地地区的影响: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
17.(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1)描述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
(2)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分析】本大题以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太阳能分布特征的描述、推广利用太阳能的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空间分布特征一般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在哪等方面来回答。结合图中太阳辐射总量线的数值可读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多在4600以上,太阳辐射量多,北部地区太阳辐射量为4000左右,太阳辐射量少。
(2)
由材料可知,广西日照充足,说明广西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能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太阳能安全、成本低。
18.(2021·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据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A区域主体在四川盆地,分析该区域年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案】(1) 低纬(赤道) 高纬(两极)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4)纬度、天气、地势。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从全球来看,由于纬度高低的不同,影响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而导致全球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为四个等级,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B区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A区域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常年阴雨连绵,且多云雾,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无法穿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4)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19.(2021·黑龙江·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2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1)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2)图2中①②③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____层和____层(填数码),其周期约为____年。
(3)简述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对宇航器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有效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2) 日冕 色球 光球 ③ ② 11
(3)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宇航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使宇航器的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和太阳大气层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太阳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
据图1可知,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迅速的降低;而有效总辐射量受晴天、降水的天气现象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2)
图2中,①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面,是日冕层,②处于中间是色球层,③处于最里面是光球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的③光球层和②色球层,它们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周期约为11年。
(3)
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宇航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宇航器的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点睛】
20.(2022·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4)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2)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3)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4)③地。原因: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利于晒盐。
【分析】本题考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详解】(1)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析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天气两方面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故南部的太阳辐射量高;由图可知,海南岛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日照时间短,年太阳总辐射量低。
(2)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主要从初速度、海运、安全性等方面分析,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临海有利于这些大宗物资运输;三面环海,人烟稀少,火箭残骸不容易对居民造成威胁,安全性强。
(3)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
(4)盐场应布局在晴天多,蒸发强,地形平坦的海滩,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地符合这样的条件,因此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是③地。图中显示,③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这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因此蒸发强,利于海水蒸发而制盐;与其地点相比,③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图中显示,③地海岸附近为平原地形,使得海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发为盐田,形成盐场。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